APP下载

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召开

2019-01-05

作物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稻作中非杂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创意与我国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6月26~29日,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在长沙隆重举行。

6月27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400多位稻作专家汇聚星城长沙,共同见证2019(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开幕。包括袁隆平、谢华安、张洪程、陈温福、罗锡文等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稻作专家以及来自马达加斯加、埃及、马里、肯尼亚、贝宁、马拉维、塞纳加尔、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和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多米尼加等国稻作专家到场。开幕式上,还邀请了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理事长Kenneth Quinn先生以及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朱健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会议以“稻作学术研讨及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地区的推广应用”为主题,围绕中非“八大行动”项下农业领域相关举措落实工作,共同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粮食生产领域合作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稻作发展经验,发布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种植的最新成果等内容进行讨论探索。会上,袁隆平、谢华安、张洪程、罗锡文、陈温福、邹学校等院士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稻作专家现场“论稻”,共同探讨世界粮食安全、稻作新技术等热门话题。

杂交水稻自1976年起在中国大面积生产,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幅度提高。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发展杂交水稻,道福世界人民”也是袁隆平院士毕生的追求,今天他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的生产上实现大面积种植,2017年在这些国家的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开幕式后,有50多位专家与学者还就稻作产业振兴与国际合作、水稻高产高效、稻田生态种养、青年学者交流等主题与内容,进行大会和分论坛学术交流。论坛期间,所有与会人员参观了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

此次论坛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会、湖南省作物学会、湖南省农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并得到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国际水稻所、非洲水稻所、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水稻所、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此次论坛,将加强世界各国在水稻领域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发展水稻产业,造福世界人民,帮助更多的非洲国家实现自身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展示湖南的新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优势产业和产品走进非洲,深化中非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

猜你喜欢

稻作中非杂交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实践分析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擦亮稻作(那)文化品牌 弘扬稻作(那)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