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两优311杂交晚稻保质高产制种技术
2019-01-05宋艳欣邓正春张忠武郑文凯夏梨芳
宋艳欣,邓正春,张忠武,郑文凯,雷 明,郑 瑛,夏梨芳
(1 桃江县鸬鹚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桃江 413402; 2 常德市农学会,湖南常德 415000;3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常德 415000; 4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湖南常德 415000)
D两优311是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利用HD9802S(母本)×R311(父本)杂交育成的两系晚籼中熟新组合。该品种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7022)。D两优311产量高,抗性较强,米饭可口,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为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促进D两优311推广,现将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保质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 主要农艺性状
D两优311全生育期116.2 d,株高111.7 cm,长势中等,整齐度高。叶片直立,稃尖秆黄色,无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每穗总粒数135.3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7.8 g。抗病能力中等,稻曲病抗性3.8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9级,白叶枯病抗性6级。品质优良,粒长7.4 mm,长宽比3.6,糙米率80.8%,整精米率56.2%,直链淀粉含量达14.2%,透明度2级,胶稠度82 mm,垩白度5.2%,碱消值3.0级。产量高,2014~2015年湖南同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59 t/hm2,日产量82.50 kg/hm2[1]。
2 制种技术
2.1 制种田选择
制种田要求:土壤肥沃;土壤重金属含量低,pH 6.3~6.8;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空气新鲜,无工业“三废”污染;背风向阳,交通便捷。
2.2 培育壮苗
(1)苗床选择。选择土壤团粒结构好、熟化程度高、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要求土壤pH 6.2~6.5;水源充足,排灌自如,地下水位50 cm左右;背风向阳,交通方便;环境良好,无废水、废气、废渣污染。
(2)苗床施肥。播种前2个月施腐熟的农家肥30~35 t/hm2;播种前10~15 d施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600 kg/hm2。施肥深度8~10 cm。
(3)苗床整理。施肥后苗床土壤翻耕15~20 cm,土壤整碎整平整融,肥料压入土中,土肥充分混匀,高差不超过2 cm。苗床宽120 cm左右,沟宽35 cm,深15 cm。
(4)种子处理。种子要求饱满,无病虫为害。亲本纯度高,要求父本纯度99.9%以上,母本纯度99.5%以上。为增强种子活力,播前晒种1~2 d。用25%咪酰胺乳剂按说明的剂量对水浸种12 h,或用0.5%强氯精300~500倍液浸种10 h,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4~48 h消毒。种子消毒后用清水洗干净,再浸种催芽,日浸夜露,直至露白。
(5)适期播种。常德地区进行夏制时,母本(HD9802S)最佳抽穗扬花期在8月中旬。科学安排播期,确保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相遇,父本早始穗1~2 d为宜。依据母本抽穗扬花期特性,父本(R311)在5月下旬、6月上旬分两次播种,大田用种量7.5 kg/hm2,母本迟播20 d左右,大田用种量37.5 kg/hm2。父母本叶差5.1叶左右,时差20 d左右。种子稀播匀播[2]。
(6)苗期管理。出苗后缺水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前施1次“送嫁肥”和“送嫁药”。
2.3 施肥整田
制种田翻耕前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 kg/hm2。施肥后土壤翻耕20 cm左右,土壤整细整融,土肥混匀,田面平整,高差不超过2~3 cm。按厢面宽包沟2.2 m开沟,沟宽40 cm、深10 cm。
2.4 合理密植
秧龄25 d、5叶1心时移栽。每厢父本靠沟各栽2行,株行距20 cm×23.3 cm,母本在厢中间栽12~13行,株行距14.0 cm左右,父母本行比2∶12~13。
2.5 提早追肥
追肥早施,移栽活蔸后及时追肥。父母本施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20~150 kg/hm2。父本单独条施尿素22.5~37.5 kg/hm2。
2.6 水分管理
浅水移栽,保持3~4 cm水活蔸,1.5~2.0 cm的浅水促进分蘖;够苗晒田,晒到白根跑面,田中微裂;保持3 cm水抽穗、干湿壮籽;断水不宜过早,收获前5 d左右断水为宜。
2.7 花期调整
每2 hm2定好一个叶龄记载点,预计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当父母本叶龄指数达到78%时,选典型丘块进行镜检和幼穗剥查,每隔2~3 d剥查1次,发现花期不遇问题要及时调整,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花期过早时,施尿素37.5~45.0 kg/hm2,喷施多效唑1次;父本花期推迟时,施钾肥75 kg/hm2,喷施3 g/hm2“九二○”1次[3]。
2.8 喷施“九二○”
父母本花期相遇情况下施“九二○” 390~420 g/hm2。分3次喷施。第1次在见穗10%时,施“九二○” 110~120 g/hm2,第二天喷第2次,施“九二○” 150~160 g/hm2,第三天或第四天喷第3次,施“九二○” 130~140 g/hm2,父母本均同喷。由于父本高于母本10~15 cm,父本单独加施“九二○” 150 g/hm2。若父本早母本3~4 d抽穗,在母本亮苞时施“九二○” 30~45 g/hm2;若母本早父本3~4 d抽穗,在父本亮苞时施“九二○”15 g/hm2[4]。
2.9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结实率。为了提高制种产量,盛花期每天在10:30~12:30时,用绳索人工赶粉3~4次,每次授粉间隔时间20 min左右,使母本均匀充足授粉。
2.10 隔离除杂
(1)隔离。在空间隔离方面,制种田最好选择有山、水等自然隔离的地方;无自然隔离的制种田与水稻区隔离在200 m以上。在时间隔离方面,根据水稻区抽穗扬花时间调节父母本的抽穗扬花时间提早或推迟20 d以上,避免互相串粉。
(2)除杂。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时除杂。苗期除杂1~2次,将植株特高或特矮的、叶片颜色特深或特浅的杂株拔除。大田生长期至成熟期进行多次除杂,将不同株高、株型、叶形、穗型、粒型、熟期的异型株去除[5]。
2.11 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防治。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稻瘟病在破口期前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稻粒黑粉病用20%三唑酮粉剂500倍液在幼穗分化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分别喷雾1次防治。齐穗期在18:00时喷药为宜。
(2)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稻飞虱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二化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用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3)草害防治。在杂草2~3叶期用稻喜2250 mL/hm2对水375 kg喷雾防治。
2.12 提早收割
两系杂交制种母本分蘖穗在低温条件下易自交结实。为了避免自交结实,应尽量提早收割。当种子成熟度达85%时抢晴天收割,及时晒干,分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