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那卡塞治疗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5孙婉婷
孙婉婷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为慢性肾脏病变患者常见的一种继发疾病,尤其是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发生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几率更高。发病后,患者多可见骨痛、皮肤瘙痒、转移性钙化、骨骼畸形等现象;同时还可增加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几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的威胁极大。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活化的维生素D 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用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同时也可增加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度,致使患者出现血钙及血磷升高现象。为进一步改善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西那卡塞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1 岁,平均年龄(45.4±7.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 例,糖尿病肾病15 例,高血压肾病7 例,梗阻性肾病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最小24 岁,最大62 岁,平均年龄(45.9±7.4)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2 例,糖尿病肾病16 例,高血压肾病8 例,梗阻性肾病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经思考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药物耐受,无药物禁忌证或过敏史;患者规律透析时间均>6 个月;患者均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均有正常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合并有严重骨痛、高钙血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低磷饮食,并予以患者维生素D 类似物+磷结合剂+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盐酸西那卡塞[协和发酵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099]治疗,口服,25 mg/次,餐后用药,1 次/d;根据患者情况,每2 周进行1 次剂量调整,控制最大用药剂量≤75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iPTH 下降≥75%;有效:治疗 后iPTH 下降25%~74%;无效:iPTH 下降<25%[1]。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包括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等。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体积。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 例,有效15 例,无效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0%(43/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 例,有效18 例,无效1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0%(33/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19<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水平分别为(22.4±3.0)mmol/L、(1.9±0.2)mmol/L、(652.9±12.4)μmol/L、(655.9±12.9)pg/ml,均 低 于 对 照 组 的(26.6±4.2)mmol/L、(2.1±0.3)mmol/L、(769.4±20.6)μmol/L、(817.9±21.7)pg/ml,差 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4、3.922、34.261、45.376,P=0.000、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旁腺体积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体积为(0.8±0.2)cm3,小于对照组的(1.2±0.3)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45,P=0.000<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恶心呕吐1 例,肌痛2 例,血压升高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血压升高6 例,肌痛5 例,头痛3 例,腹泻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P=0.004<0.05)。
3 讨论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指受慢性神功不全、维生素D 缺乏、肾小管酸中毒、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机体形成矿物质代谢失常,从而使得甲状旁腺长期受高血磷、低血钙、低血镁等因素的影响与刺激,而致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导致甲状腺增生,进而形成自主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腺瘤[2,3]。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多伴有程度不同的肾功能障碍,肾脏排磷量较小,同时缺乏相关活性酶,故而极易使得机体处于高磷酸盐状态,导致血清钙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增生。且患者透析过程中、尿液中均可会带出较多的磷酸盐及活性维生素D,从而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钙亏损、肠钙吸收不良等现象,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4-6]。研究显示[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后,患者多可见血管钙化、病理性骨折、骨畸形等不良现象,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损伤机体多个重要器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安全。
既往,临床上通常将磷结合剂、维生素D 类似物、补充钙剂、甲状旁腺切除术等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然而,长期予以患者钙剂、磷结合剂等治疗则极易造成患者机体内血磷及血钙浓度明显上升,导致血管、软组织等发生钙化,从而极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甲状旁腺切除术则具有创伤大、费用高等不足之处。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西那卡塞在该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西那卡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药物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西那卡塞属于新型拟钙剂的一种,可显著提高甲状旁腺细胞上钙受体的敏感性,致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减少;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有效控制,则可促使血管及血磷水平降低,进而可达到促使甲状旁腺增生缩小、缓解小动脉增厚程度、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7,8]。同时该药物还可促使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知识骨代谢及矿化的异常发展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可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纠正骨软化的效果[3]。此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那卡塞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