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9-01-05陈沛馥
陈沛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据2006 年欧洲新生儿数据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胎龄30~31周中的发生率为52%,胎龄28~29周中为74%,胎龄23~25 周中则高达91%[1]。据美国医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胎龄达到37 周以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5%,而少于37 周则会增加到8.8%[2]。提示早产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国际指南建议,为提高疗效,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重度窒息;②膈疝、气胸等原因引起的呼吸窘迫;③合并败血症等;④先天性呼吸道发育畸形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3 例,女27 例,胎龄28~33 周,平均胎龄(31.43±2.66)周;对照组男31 例,女29 例,胎龄27~34 周,平均胎龄(32.04±2.18)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用培养恒温箱保温,给予心电监护,出生6 h 内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200 mg/kg 治疗,然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积极抗感染,出生24 h 内,研究组予以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 治疗,之后减量至5 mg/kg,每24 h 进行1 次治疗;对照组予以氨茶碱5 mg/kg 治疗,之后减量至2.5 mg/kg,每12 h 进行1 次治疗。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CO2、PaO2、SaO2、pH 值。②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静态顺应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PaCO2、PaO2、SaO2、pH 值 分 别 为(53.26±6.58)mm Hg、(48.57±9.05)mm Hg、(75.36±8.11)%、(7.06±0.44),治 疗 后分别为(47.68±8.06)mm Hg、(65.74±8.58)mm Hg、(90.75±8.09)%、(7.15±0.52)。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SaO2、pH值分别为(54.37±6.06)mm Hg、(49.65±8.11)mm Hg、(74.37±9.43)%、(7.05±0.71),治疗后分别为(51.53±6.57)mm Hg、(60.56±8.04)mm Hg、(86.47±8.13)%、(7.14±0.64)。治 疗前,两组PaCO2、PaO2、SaO2、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PaO2、SaO2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气道阻力为(20.53±3.24)cm H2O/(L·s),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为(7.50±1.43)cm H2O,静态顺应性为(24.37±3.03)ml/cm H2O,治疗后分别为(15.47±2.64)cm H2O/(L·s)、(4.34±1.09)cm H2O、(31.54±2.66)ml/cm H2O。对照组治疗前气道阻力为(20.16±2.54)cm H2O/(L·s),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为(7.47±1.09)cm H2O,静态顺应性为(25.66±2.57)ml/cm H2O,治疗后分别为(18.78±2.15)cm H2O/(L·s)、(6.06±1.16)cm H2O、(28.67±2.46)ml/cm H2O。治疗前,两组气道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静态顺应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道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静态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引起呼吸衰竭,临床上常通过“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以及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方法来阻止呼吸衰竭的发生,但前者虽然能够降低死亡率,但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后者则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问题,因此目前仍缺乏最佳的治疗策略[3-5]。枸橼酸咖啡因是一种甲基黄嘌呤药物,其能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枢,提高延髓化学传感器对CO2的敏感度,促进规律呼吸,同时还能作用于多巴胺等神经介质,提高儿茶酚胺的释放,刺激膈肌收缩,减少膈肌的疲劳,改善呼吸肌功能,改善氧合[6,7]。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24 h内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有助于增强肺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8]。欧洲RDS 指南认为,应提高枸橼酸咖啡因在低体重和无创呼吸治疗早产儿治疗中的地位[9-12]。动物实验表明,早期使用咖啡因能够显著降低呼吸道阻力,提高呼吸顺应性[13]。研究表明,连续使用咖啡因6 d 可将呼吸暂停发作降低≥50%。美国病理家协会指出,咖啡因可将呼吸支持辅助治疗的使用时间缩短7 d 左右,有助于提早拔管。有学者指出,咖啡因可通过提高肺部肌肉功能来抵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PaCO2、PaO2、SaO2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道阻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静态顺应性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氨茶碱相比,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更好的效果,能更有效地改善通气与氧和状态。同时,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提高肺功能。
综上所述,枸橼酸咖啡因有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脱离机械通气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