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炸面制品炸制过程分析

2019-01-05朱红娜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炸制面制品酸价

□ 朱红娜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在面制品的炸制过程中,油炸用油和面制品本身都会发生变化。食用油随着油炸时间的增长,其颜色逐渐变深、酸价升高、极性组分增多。面制品在炸制过程中其表面水分蒸发、蛋白变性熟化、淀粉糊化,会形成一层脆壳,并通过不同的油炸时间和温度控制以达到理想的产品状态。

1 油在炸制过程中的变化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路边炸油条的早餐摊上使用的油往往较为浑浊、粘稠,油烟味刺鼻,这主要是因为油的使用时间过长,且油中食品残渣过多导致。炸制面制品通常使用棕榈油或大豆油——油品本身通透清亮,酸价通常小于1mg/g,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油品颜色逐渐变深(由浅褐色变成深褐色)且酸价逐渐升高、极性大分子组分增多。如果在同一油锅中炸制的食品种类较多,长时间加热甚至会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等致癌物质。所以,炸制食品时要注意观察油的变化,及时清理油锅中的食物残渣或更换新油。

2 面制品的油炸过程及吸油机理

面制品的油炸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具体如下:

①初始阶段:将食品放入油中直至食品温度接近水的沸点,这一时段内的食品仍为原本颜色,吸油效率不高,食品内仍有一部分蛋白质未发生变化;

②新鲜阶段:食品表层的水分大量损失,被炸食品呈现出焦脆表皮,内部蛋白质开始产生初始变化,其自身淀粉也开始向糊化状态发展;

③最适阶段:食品品质最好的时期,油炸物品形成一种金黄色外壳,硬度及吸油性都得到较大改善;

④劣变阶段:食品品质开始变差,颜色逐渐变深,且表层变得非常坚硬,食品的吸油程度过大;

⑤丢弃阶段:食品颜色变成黑色,出现大面积碳化。

总体而言,可将面制品油炸过程概括为:富含水分的食品被放入高温油锅当中,水分开始迅速蒸发,推动食品本身产生一层坚硬的外壳,水蒸气通过内置孔洞进行散发。

3 油炸传质过程

在面制品的油炸过程中,为促进面团中水分的蒸发及油的传入,其内部丰富的水分会沿着周围纤维组织进行传递。与此同时,外部的油会向内部渗透,水分不断挥发,导致失水率增大。另外,需要控制油炸时间以降低吸油率,其必须建立在控制烹炸时间的基础之上,这样能够有效实现火力控制,并节省油炸时间,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减少吸油率。

在进行油炸工作时,食品中的含水量与其实际吸油率有着较大关系。据相关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原材料含水量的逐步减少,实际产品的含油量逐渐上升,两者的增加呈反向关系。在相同油炸背景下,对含水量较高的材料进行油炸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水分蒸发,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使油进入食物内部。此外,水分能够阻止油脂向食物内部渗入,因此,油炸时间内吸油率会有所下降。

以油条为例,可通过控制其长度和厚度来降低吸油率——重量比重越大,吸油率越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应要考虑市场需求,即油条太过窄小可能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所以必须要在保证实际食用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故可以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降低吸油率。

油条在油煎过程中是一种“油水分离”的过程,食用油的燃点约为300℃,而其在空气中的最高温度约为280℃,所以,油炸的温度需控制在260℃左右。油条在煎炸过程中需要高温,所以“油水分离”是将漂浮在容器表面的油层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煎炸产生的残渣便会沉降到水中,从而可以在不费油且满足食用要求的情况下做到色、香、味俱全。

4 结束语

生产制作油炸面制品时需要注意用油及面制品的变化,建立合理的检测和监控机制,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品质安全。这一过程需要详细了解面制品的各种物料组成,进行合理搭配,降低面制品的吸油率。

猜你喜欢

炸制面制品酸价
黑芝麻酸价变化规律的探究
空气炸制条件对鱼浆猪肉复合凝胶品质的影响
麻香枣的制作方法
面粉及面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误区
选购速冻米面制品的方法
不同包装处理对鲜食核桃的保鲜效应
离子色谱法测定面制品和面包改良剂中的溴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