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视角浅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2019-01-05黄爱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账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孟 薇,黄爱君

(中日友好医院 财务处,北京 100029)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院规模的日渐扩大,医院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来源渠道日趋复杂。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医疗收入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从现阶段来看,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信息系统不完善,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缺乏准确性,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风险。如何识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确保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以财务视角,从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持有使用环节、报废处置环节分别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

1.1 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存在的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环节中,存在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部分资产使用率低,存在闲置浪费等风险。

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固定资产购置的申请与预算不符的现象,包括固定资产名称不符、规格型号不符、价格不符等,说明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及执行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分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卡片账,可以发现存在不同科室购置了多台件相同的大型固定资产的现象,这些大型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复购买,科室之间资源能否实现共享以节约资金,都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存在的风险。

1.2 固定资产持有使用环节存在的风险

在固定资产的持有使用环节,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资产使用、维护不当,使用周期变短,维修费用增加,为医院造成损失。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不规范,也导致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账实不符。 例如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等信息发生变动,相关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未及时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变更登记,导致财务部门未能及时进行处理,致使资产不能实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影响折旧计提等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科室成本核算等。 有些固定资产未按照规定粘贴条形码,也会造成资产清查盘点困难。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也体现在财务核算方面,由于公立医院购置的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复杂,涉及自有资金、财政资金、科教资金三项资金来源的分配,从而增加了账务处理的复杂性,若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数据质量不能保证,则极易产生账务处理错误,进而影响成本核算准确性。

1.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环节存在的风险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环节,存在报废资产不及时清理等风险。 由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报废从申请到处置手续复杂、周期长,报废资产经常不能被及时清理,占用有限医疗空间,导致资源浪费。

2 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2.1 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存在风险的改进建议

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采购评估程序。 医院应成立设备采购小组,充分重视可行性论证、市场调查、充分考虑医院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经过科学核算编制医院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提升固定资产购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盲目购置先进设备,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 并且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等相关制度,避免设备采购过程中违规舞弊等风险发生。

公立医院要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现象发生。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医院固定资产预算报批、采购审批等相关规定,着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2 固定资产持有使用环节存在风险的改进建议

公立医院要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宣传,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与医院文化和发展战略相结合,改善医院内部环境,从根本上控制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公立医院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坚持归口资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1]。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将资产管理的效果与科室和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用于考核科室和人员的工作质量[2]。

公立医院应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加强设备管理、维修、财务、信息技术等方面人才培养。 医院主管部门应研究人员培训方案,对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完善技术、管理及财务方面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医院财务部门应加强信息化支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固定资产的新增购置、信息变更、折旧计提、处置报废等核算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做到总账、明细账、卡片账账账相符,提高会计核算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实现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的动态管理,还应搭建与HIS、财务核算等相关系统的关联,实现设备使用数据的及时抓取,再通过分析检查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抓取检查质量数据,分析设备运行质量和效率。

财务部门应持续关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及准确性,如三项资金的分配是否正确,计入科目是否正确、计入金额是否准确等,应定时核对校验,发现问题及时与信息技术人员沟通,不断升级维护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修正错误命令和数据,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坚持部门内部监督与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环节存在风险的改进建议

公立医院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要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每年度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人员变动、搬迁时要进行不定期盘点。 发生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实相符。

公立医院应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流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及时处置报废资产并进行账务处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

3 结论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风险管理与会计核算,是医院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和方法手段。其主要任务是要在会计制度下,通过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性,确保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针对当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新常态下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保值增效”已成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3]。公立医院改进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是顺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可以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可以使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账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金融终端应用系统账务风险防范设计
浅谈电力企业电费账务管理工作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浅析融资租赁实务中承租人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