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1 例

2019-04-23范利青吕灵艳万冬桂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淋巴患侧上肢

范利青,吕灵艳 ,万冬桂⋆

(1.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00;2.中日友好医院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北京 100029)

患者刘某,女性,70 岁,于2008 年6 月在外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0/7;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Ki-67(40%)。术后行TA 方案辅助化疗共6 周期,化疗后规律口服阿那曲唑5 年,期间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2017 年5 月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右胸壁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右侧腋窝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 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予一线NX 方案化疗。7 月患者住院化疗期间出现右侧上肢水肿伴疼痛按之凹陷,抬高肢体不能缓解,皮肤无破溃,无红肿,触之疼痛。于7 月26 日行双侧上肢血管超声提示:双上肢深静脉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锁骨上及近腋窝处皮下软组织多发包块,右侧上肢皮下软组织肿胀。排除静脉血栓后考虑该患者为右侧上肢淋巴水肿Ⅱ期,分期参照国际淋巴水肿协会分期标准[1]。患者数字分级疼痛评分为6 分。中医四诊示:右侧上肢水肿,按之凹陷,皮肤无破溃,无红肿,触之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夜间因右上肢疼痛影响睡眠,大小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水肿、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右乳浸润性导管癌Ⅳ期Luminal B1 型;(2)肺转移癌;(3)右侧胸壁转移癌;(4)纵膈淋巴结转移癌;(5)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6)右侧上肢淋巴水肿Ⅱ期;(7)癌性疼痛。

尝试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穴位埋线改善右侧上肢水肿。 中医治疗原则:温经补气、化瘀通络;具体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将2~0 医用PGLA 线剪成1cm 等长线段,取线穿进7 号专用埋线针内,将针尖刺入穴位,直刺约30mm 提插得气后,推出针芯同时缓缓退针,将线留在穴位内,专用无菌胶贴贴敷。 具体取穴:肩髃(患侧)、曲池(患侧)、阳溪(患侧)、阳池(患侧)、膻中、中脘、中极、曲骨,足三里(健侧)、阳陵泉(健侧)、三阴交(健侧);因患者咳嗽,随证配合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另找局部敏感点1~2 点以痛为俞。 治疗后d3(图1),患者右侧上肢水肿明显消退,测肘前横纹上10cm 处臂围较2d 前缩小1cm,患者自觉上肢沉重、 疼痛症状明显缓解,NRS 评分3 分;d10治疗前再次测量臂围,肘前横纹上10cm 臂围较d3 减少2cm,肘上20cm 臂围减少3cm;d20 再次测量臂围(图2),肘上10cm 臂围较d3 减少3cm,肘上20cm 臂围较d3 减少5.5cm,水肿显著缓解,NRS 评分2 分。 48d 后患者再次入院化疗,右侧上肢淋巴水肿无复发。后一直随访,患者右侧上肢淋巴水肿未见复发,2018 年3 月7 日患者因肺转移癌去世。

讨论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 (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目前常见的继发性淋巴水肿,其产生机制主要认为与上肢淋巴液回流不畅关系密切,治疗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本例患者在右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被切断或结扎一些淋巴管,可能导致机体代偿无法承受超负荷的滞留淋巴液,且在2017 年出现双肺及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形成癌栓阻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进一步受阻,出现了右侧上肢淋巴水肿,门诊予以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疗效均欠佳,故收入我科予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

图1 治疗后3d 肘上20cm 臂围为43.5cm

图2 治疗后20d 肘上20cm 臂围为38cm

穴位埋线疗法通过针具和特殊材料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针刀效应、埋针效应、刺血效应)和生物化学变化(泛控效应、组织疗法效应),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通过经络传入体内,最终发挥疏通经络、扶正固本的作用。针灸可以刺激横纹肌收缩,使肌肉组织的淋巴管内滞留的淋巴液可以通过瓣膜的作用逐渐流动,从而达到治疗淋巴水肿的效果[2]。Smith 等[3]通过针刺肩髃等穴位治疗BCRL,发现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症状,恢复患侧的功能。埋线疗法也被称为“长效针灸”,同样可以取得上述效果,而且作用更持久,疗效更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应用于BCRL 的治疗。 本例患者埋线治疗主穴为肩髃、曲池、阳溪,属循行于上肢且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穴。 配穴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原穴,有较强之利水消肿作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通调一身之气,气行则水行;中脘、中极、曲骨均为任脉穴位,且中脘为腹之会穴,能调理脏腑气血,中极为膀胱经募穴,能通利膀胱之气,利尿消肿;下肢穴位采用交叉取穴,足三里可调理全身气血;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对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等有良效;三阴交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活血、通络、调理肝脾肾的作用,对妇科疾病包括妇科肿瘤相关疾病亦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有望为BCRL 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根据已有研究及笔者临床治疗经验,现将穴位埋线治疗BCRL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初步总结:穴位埋线对于BCRL 具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Ⅰ期和Ⅱ期的淋巴水肿患者,对于Ⅲ期的患者疗效尚不明确,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穴位埋线仍属于有创性操作,并且多用羊肠线作为埋线工具,因此对于蛋白过敏者、 一般情况较差 (如ECOG 评分>3 分或卡氏评分<60 分)者、局部有皮损及皮肤吸收或恢复障碍者禁忌使用。

猜你喜欢

淋巴患侧上肢
更 正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