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辅助下高危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9-01-05王凡凡
王凡凡,兰 江,蔡 粤,肖 竹
(中日友好医院 心脏科,北京 10002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经皮冠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后堡垒[1]。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可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缺血相关心律失常,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能力的储备,在其他血管发生闭塞时可以提供代偿。但是CTO-PCI 是一类复杂手术,有可能因并发症而给患者带来风险[2]。近年来,由于CTO 患者对内科介入治疗的强烈需求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装置进行循环支持,顺利度过PCI术时短暂的冠状动脉阻断,大大提高了CTO 患者PCI 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风险。我院近1年完成7例高危复杂冠脉CTO 患者在ECMO 支持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6年7月~2017年10月,共7例高危复杂冠脉CTO 患者在ECMO 支持下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2~83 岁,平均67±12 岁。肾小球滤过率(eGFR)15.886~68.784,平均eGFR 42.197±20.226ml/min;心室射血分数(EF)20%~63%,平均37%±16%;7例患者中有6例为三支病变,其中5例血管严重钙化,4例在术中进行了钙化灶的旋磨;7例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2例曾行冠脉搭桥术。
2 护理措施
2.1 PCI 术前护理管理
(1)监测生命体征:7例患者除严重的冠脉血管病变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肾功能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中2例频繁发作心绞痛。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汇报。同时备好抢救物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2)提供心理支持: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外科治疗、被放弃的经历,患者时而会表达自己的强烈意愿,时而又表现对医护人员的强烈依赖。促进沟通和信任关系的建立,特别是专业的技术支持,让患者及家属对诊疗计划、策略充分理解,帮助患者认识危机、理解危机,提供多元的支持系统,促进情绪稳定。
2.2 术后护理
(1)ECMO 机器运转及管道的护理:协助ECMO 专家,管理好ECMO 机器。每班均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应用时间、氧流量、离心泵转速、空氧混合器设定的氧浓度、水箱温度及管路情况。当医生更改参数时及时做好记录。检查环路中各连接处是否稳固,氧合器有无渗漏,发生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患者多为股动静脉置管,定时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及外露长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持续镇静及使用约束带,防止导管脱出。(2)病情监测:给予持续心电血压指尖血氧饱和度监测,监测体温变化。每1h 记录生命体征,以便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潜在问题。每4h 测量1 次腋温,必要时随时测量。ECMO 变温器可以改变患者的体温,每4h 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呼吸系统评估,识别潜在并发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每4h 进行1 次气管插管吸痰,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并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7例患者均患有糖尿病,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做好实验室检查,监测患者电解质及营养情况尤为重要。(3)皮肤的护理:术后患者易出现毛细血管渗漏,引起全身水肿或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使用合适的床垫,必要时运用气垫床,定期改变患者体位以减少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患者改变体位时要防止插管脱出,检查全身皮肤注意有无发红或破溃。嘱患者洗澡后使用润肤油,轻柔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心理护理: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提问机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清楚。使用ECMO 患者的家属能够参与的护理项目较少,鼓励其做些擦洗、按摩的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机会,易于减轻焦虑,促进患者恢复。
2.3 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出血是ECMO 运行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3]。观察有无伤口出血、牙龈、鼻腔粘膜及皮肤粘膜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患者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颅内出血。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延长注射部位的按压时间,减少出血的风险。监测ACT,调整肝素用量。每日晨查血常规,监测有无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补液及输血。(2)血栓:管路中出现凝血块是ECMO 最常见的机械并发症之一[3]。护理人员应学会辨别凝血块,及时发现并监测凝血块。患者术后及拔管后一段时间需术肢制动,插管穿刺点周围渗血且股静脉置管都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条件允许时抬高患肢,定期予按摩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每日定时定部位定皮尺测量患者双侧腿围对比并记录,必要时行静脉超声判断血流情况。血栓形成风险高或已形成血栓时,遵医嘱予抗凝或溶栓治疗。观察及评估患者神志、呼吸形态及肢体肌力的变化,警惕肺栓塞、脑梗塞的发生。(3)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伤口敷料,执行手卫生,保证患者“六洁”。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发现感染时,定时做血、尿的培养,遵医嘱予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