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当代医学人文解读
——再评《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
2019-01-05王一方
文/王一方
本文整理和评析栾贵川《论语》研究体系,从医学人文角度解读孔子的养寿之道,包括:孔子对身体和健康的敬畏、对疾病的态度、对医学、医者的态度;孔子谈为什么要养寿;孔子的养寿之道的独特之处、包含哪些内容等,尤其与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相关的部分。然后以此出发,探讨孔子的医学人文思想与当代叙事医学研究的结合。
孔子对待身体和健康的态度
首先要明确的是,孔子对身体和健康不是普通意义的珍惜和爱护,而是抱以一种敬重的态度,在《礼记·哀公问》中有明确的记载:“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
栾贵川1指出,孔子将身体健康和家族责任感、孝道联系在一起。一则,善待、保全自己的身体,是躬行孝道的前提条件;二则,敬畏身体和健康本身也是孝道中的重要方面。孔子认为,爱护身体不仅仅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身为孩子,自己的身体就像是家族大树的枝叶,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是对自己亲人和亲族莫大的伤害,也伤害了家族的根本。反过来讲,根本受到伤害,枝叶自然也会凋零。这个比喻同样出自《礼记·哀公问》,其记:“身之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
孔子思想体系中,将身体健康与孝道紧密联系的相关论述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言出自《孝经》,是孔子对曾子的教诲。这句话也充分印证了孔子对身体和健康的敬畏。栾贵川指出,《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篇》中,曾子对弟子公明仪的教导,是对孔子的身体健康与孝道思想的继承:“身者,亲之遗体也,敢不敬乎?”
除了孝道和家庭责任感,孔子思想中对身体的呵护,也是出自社会责任感和践行仁德的需要。如《韩诗外传》中的记载:“能制天下,必能养其民也。能养民者,为自养也。”栾贵川道:“君子‘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假如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怎么可以肩负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为了践行仁德而呵护自己的身体,是孔子的身体和健康思想与道家的“贵生”思想之间根本性的差异。
同时,孔子也以非常慎重、严肃的态度对待疾病,将其列为最为重大的事情之一。《论语·述而篇》记载道:“子之所慎,齐、战、疾。”栾贵川解释:孔子慎而又慎地对待的事情有三样:斋戒、战争和疾病。对于一个君子来讲,这三样事情的次序分别是:“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和“对自身的责任”。在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孔子能将疾病与 “祀”“戎”并列提出,足见孔子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视。
孔子与医学、医者
《论语·子路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这句话曾被人错误地解读为孔子小看医者,将其视为“贱役”。刘云好和李飞2曾总结过一系列此类解读,如宋代的陈祥道在《论语全解》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戴溪在《石鼓论语答问》中、蔡节在《论语集说》中、元代的胡炳文在《四书通·论语通》中,都以“贱技”“贱役”“贱事”“小道”等词汇称呼医者和医学。比如朱熹的《四书集注》写道:“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生死,故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之。”他们认为,孔子在《子路篇》中是用医者做参照组,教导弟子“如果没有恒心,连医者这种‘贱业’也做不了。”
这些解读的作者以宋代儒学家、儒生为主,元、明、清也有人持此说。自清代以来,朱熹等人的观点为很多人诟病。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驳斥,是通过对“巫”“医”职能的考证和论述,从逻辑学的角度质疑朱熹等人的解读。首先,从字形、字义上来看,“医”字本作“毉”(又“醫”),足以说明医、巫为一身而二任。巫不但是古代医学重要源头之一,二者的职能也往往重叠,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就记载道:“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直至先秦时期,二者职能依然没有明确地割裂开,比如《春秋公羊传·隐公四年》记载:“巫者,事鬼神祷解治病,请福者也。”从上古到殷商,人们一直非常看重巫礼、祭祀,孔子对待礼教尤为严肃和尊崇。以他对传统祭祀和祭礼的敬重,怎么会对实施祭礼的主要参与人:巫祝、巫医报以鄙夷、轻视的态度呢?从逻辑上讲,朱熹等人对孔子的解读是有明显漏洞的。受所在时代的大环境影响,朱熹等主观上对医生职业的的轻视,造成了他们的误读。
从另一方面来讲,《论语·子路篇》中的:“恒”和“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易经》中著名的“恒”卦九三爻辞。该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为震宫三世卦,卦辞云:“君子以立不易方。”其中,九三的爻辞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卦象的白话文解释是:“不能保持其德行,必然落到无所容身的地步。”众所周知,周文王被囚羑里,以夏代《彖辞易》(《连山》)和《象辞易》(《坤乾易》)为佐证,编写出周代《文王易》(《周易》),一直流传到孔子的时代。孔子毕生以克复周礼为最大志愿之一,对周文王极为尊崇,晚年熟读和研习《周易》。在此,他引用“恒”卦的爻辞,意在通过先贤之言告诫弟子,作为君子要有恒心和毅力,努力坚持。
关于孔子对医者和医药的态度,栾贵川也列举了《论语·乡党篇》和《礼记·曲礼下》的记载。《乡党篇》写道:“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虽然,依照《礼记·曲礼上》中“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的教义,身为鲁国执政大夫的季康子赐药,孔子应该恭敬收下。但是孔子对药性不熟悉,所以只是收下并拜谢,明言不会贸然服用。这充分说明了孔子对药品和医疗的谨慎态度。此外,更加明确的记载是《礼记·曲礼下》中的话:“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几句话除了体现孔子对忠臣孝子的道德要求、对医药的谨慎态度,以及对身体的尊重之外,更是侧面印证了孔子对待医者这一职业的态度:他认为,作为医者,必须有三世行医的传承和学习,才能积累到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才足以承担问诊开药、治病救人这个艰巨而重大的责任。对于孔子来说,行医一事,何止是并非“贱业贱事”,乃是事关重大、绝非常人随意能做的。对照前面的话,朱熹等人显然是误读了孔孟之言,也错误理解先秦时期的医者在孔子心中的真实地位。
孔子与养寿
谈及孔子养寿之道,栾贵川指出:孔子主张以德养寿。《中庸》有载:“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在这里,孔子盛赞舜的孝行,认为其德行足以被称为圣人,自然应当得到天子尊位、富有四海、被后世建祠立庙供奉、盛名远播,也自然应当长寿。除了以舜为代表的大孝之外,其他几种德行:仁、智、勇。这也是孔子最看重的品德。比如,《论语·雍也篇》中清晰地记载着孔子对“仁”与“寿”关系的阐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仁而生养万物,仁也是智的根本和依托。仁的践行离不开智,智必须要坚持仁德的约束才能称为真正的智。而勇于践行仁和智,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相比常见的饮食起居养寿之道,以德养寿的理念是孔子养寿之道的独特之处。
关于孔子的饮食起居养寿之道,《论语》中也有多处提及。栾贵川总结了孔子对饮食的要求,尤其是对肉食的要求。他提到:虽然孔子讲究“君子谋道不谋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但这并不代表他的饮食毫无章法和节制。《论语·乡党篇》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不乱食也不过食,他不吃腐烂、变质、不做熟、不干净的食材,对进餐这件事,持以慎重、节制的态度。除了饮食,孔子对君子的坐、卧和日常状态,都是有要求的。比如《论语·乡党篇》中的“食不言,寝不语”和“寝不尸,居不客”、《论语·述而篇》中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等。这也从侧面展示,孔子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己身体的负责,是一以贯之的,是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并教导弟子们的养寿之道。
孔子思想在叙事医学的应用
现有的《论语》中的孔子思想与当代医学人文研究的结合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孔子的思想,如孔子的养生保健观3,孔子的健康伦理思想4,孔子谈身心平衡5等。第二类研究是孔子思想对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启示,如:孔子的思想对医药产业道德规范的启示6,孔子思想对医院经营模式的指引7等。第三类研究是孔子思想与当代医学教育的结合,其中比较热门的是《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对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应用,比如孔子思想在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医学生的仁心与医德培养、儒学“仁”“礼”观在医学礼仪培养中的应用等,如《孔子“仁”“礼”观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合与渗透的必要性探讨》8。还有一类研究将孔子思想与当代医学社会学研究相结合,如孔子思想对当代医患关系处理的启示9。整体来讲,从医学人文角度总结和整理孔子养寿之道的文献数量不多,且主要从道德伦理方向出发谈孔子思想在医学人文领域的应用。其中关于孔子思想在叙事医学领域的应用探讨则更少。
目前,孔子思想最直观的应用莫过于医师和医学生的培训。现有的此类研究,基本集中在儒学的仁心、仁德、礼仪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影响,在这方面有很多话题值得探讨。比如:儒家敬业、仁爱的思想,以及孔子对医者、医学的态度,如何应用在医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角色定位、职业使命感的培养、孔子对生命和疾病的态度、怎样与医学人文精神建设相结合等。除这些以外,从狭义叙事医学10的角度来看,也有很多有意义的结合点亟待学者们探究。比如:儒家的仁心、仁德与当代医师平行病例写作、反思性写作、叙事护理等。举例来讲:儒家的仁心仁德对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有什么作用?《论语》等典籍,是否可以作为细读等叙事医学培训的辅助、参考教材?从儒家思想出发,医者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人、对待疾病、叙述疾病?设身处地去体悟病人感受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论语》中的思想,可以与很多现实问题相结合。
广义叙事医学10范畴内,孔子思想的应用更加广泛。除了直接关联的中国古代医学史与疾病叙事,中国古代哲学思辨与死亡叙事,典籍和当代叙事医学伦理学等之外,还有孔子思想、后世儒学思想与古代医学社会学(如古代医学、医生的社会定位等),仁、礼为导向的传统交往策略在当代医患会话、医患沟通中的应用等。此外,文史跨学科研究,如儒家的疾病、死亡叙事对古代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叙事医学研究的影响等,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体系,是一个很值得当代医学人文和叙事医学学者深入挖掘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