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杭州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9-01-05陈恺宇
陈恺宇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2)
引言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14年底,随着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力。2017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正在打造的浙江大湾区,核心是杭州湾经济区,其拥有浙江省68%的经济总量、55%的人口、78%的发明专利申请量、7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的境内上市公司、75%的中国民营500 强企业[1]。
调查发现,浙江省本科院校共有57所,而分布在杭州湾区域的本科院校数量就高达48所,占比为84.2%,且较为集中在杭州和宁波两市。与此同时,杭州湾区域各高校间的教学资源较为分散,并未形成集群效应,已明显跟不上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步伐。因此,当前区域内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应整合专业课程群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各专业与杭州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与转型升级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1.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简介。统计表明,“十三五”期间,杭州湾经济区的主导产业为汽车、物流、港口工程、金融及人工智能,未来两年,将进一步深化“6+4”产业新体系,即六大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产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的新产业体系。《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创新力度,以及助推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的步伐。
2.杭州湾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与转型升级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杭州湾经济区对于人才需求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数与质的要求。从数量需求层面分析,“十三五”期间,杭州湾经济区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总量为年均至少3.5万人,而杭州湾辖区内高校每年应届毕业生不足1万人,缺口绝对数量较大。再者,从近三年区域内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招生量来看,其增长量并未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要实现区域内工商管理人才的供需平衡,需要从区域外的高校引进人才。
质量需求层面分析,通过前程无忧网络,随机抽样对杭州湾区域内主导产业体系代表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招聘说明书的共性分析研究,获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需求(见下页表1)。统计的原则是,每个具体产业随机抽取20家企业工商管理专业的招聘说明书,若16家(含)以上的企业该岗位招聘说明书中体现某种能力,则打“√”。统计结果表明,杭州湾区域内主导产业公司对于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排序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写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从中不难发现,区域内主导产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论职位高低,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共性的、核心需求;第二,越是高层管理职位,其能力需求范围越广泛;第三,基层管理职位对于写作能力要求突出。由此,为工商管理课程群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课程群概念最早在我国提出可追溯到1990年,当前,我国高校对于课程群建设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自从成立MOOC联盟以来,各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继出现,学科间的研究边界越发模糊,各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在不同高校间标准不一,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界普遍认为,只有完成了课程间内容的整合优化,各课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课程群[2]。课程群不是基于各种目的的任意课程组合,而是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在一定的课程体系框架内的课程组合,具有鲜明的专业性[3]。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4]。
严格地说,工商管理作为个学科大类,下设十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本文所论述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指的是一级学科的概念。如前文所述,当前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数量的培养不但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且其人才质量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专业课程群建设上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专业课程群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明确规定了各专业的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核心内容,尽管如此,对于专业课程群的设置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执行的原则。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群设置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乱,各高校的管理者只能凭借自己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判断,以及自身师资资源配置来有目的地开设相关课程,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例如,浙江工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人事心理学、职位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选聘与测评、人力资源软件应用、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主要课程则为:人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劳动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绩效管理、工作分析与实务、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测评与招聘、商业伦理与企业文化等。由此可见,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目前处在高校“各自为政”的阶段。
2.专业课程群设置的层次性与针对性仍需强化。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目前,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重点体现在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上,但从区域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看,沟通能力的课程并没有覆盖到全部高校。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接程度仍有提升的空间。再者,就目前区域内市场上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作能力需求而言,不论哪个层级的管理人员,都已经不是单纯停留在职能化管理的水平上,而是要求该类人才流程化管理水平要有所提升,即对综合管理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以人力资源基础管理职位为例,分析各大招聘网上的岗位工作说明书,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公司对于该类岗位的要求已经弱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单个职能,挂出的岗位多以人事专员或人力资源专员呈现,取代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说明市场需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区域内各高校在课程群建设,特别是教学大纲的设计上,不应单纯地讲授各项职能,而注重对人才进行流程化管理的意识培养。最后,市场调研结果表明,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市场上基层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技能,但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写作能力课程并不重视甚至缺失,反而开设了高阶管理才要求的领导力课程,本末倒置,导致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3.专业课程群设置前瞻性不足。调查表明,当前区域内主体产业,特别是汽车、智能电器制造及新材料行业,其代表企业已引入区块链管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数据库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例如,多数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已经从原有的基于“4P”理论,分析渠道、产品、价格、促销方式等,转变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专业化销售流程的管理模式,通过专人对于销售流程节点的管控,实现企业业绩目标。然而,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的课程并没有囊括眼下最新的管理技术,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明显存在滞后性,前瞻性不足,跟不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杭州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市场对于该类人才的核心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实现与该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1.加快出台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国标》指导下,从杭州湾区域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出发,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优先对接主导产业,努力做好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引导杭州湾区域高校结合自身学习办学特色,规范、科学地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加快出台一套与之匹配的能落地、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其次,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设立交流平台,定期发布区域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最新进展与情况说明,实现区域内兄弟院校的信息共享,促进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深化校企联动机制,实现专业群与能力群有效对接。当前,各用人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杭州湾区域内各高校均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学院,协调区域内各用人单位与各高校间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联动机制,有效实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与用人单位能力群要求间的有效对接。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方向)为例,通过调研,建议改变原有课程设置与安排,以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阶段为基础,对人力资源专业(或方向)课程群做成表2的整合与设置。
表2 基于核心能力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方向)对标课程群汇总表
3.加强对区域内工商管理人才能力需求预测,保持课程群建设管理的弹性。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必须适应区域内主导行业、产业需求变化,随着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其核心能力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弹性。通过定期检视与调研,对相关能力对标的课程群做进一步的论证,进而有针对性地实现增减,保持一定的课程群管理弹性。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核心诉求与课程满意度以及师资队伍的能力,及时对一些能力对标的课程进行修订与删减。
四、总结与思考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一场演讲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未来,以杭州湾为核心的浙江大湾区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均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因此,对于区域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者而言,必须强调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杭州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最后,笔者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当地湾区经济建设提供一些管理思路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