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裂腹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2019-01-04姜雨杰赵树海黄志旁
姜雨杰,赵树海 ,肖 文,黄志旁
(1.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云南大理 671003;2.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理 671003;3.大理州渔业工作站,云南大理 671000)
灰裂腹鱼(Schizothorax griseusPellegrin)系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弓鱼亚属高原淡水鱼类,又名面鱼〔1〕,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的澜沧江与乌江水系,栖息于峡谷或流速较高的河流,为冷水性底层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史上曾是滇西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2〕,为洱海中特色性鱼类“弓鱼”的4个近缘种之一〔2-3〕,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水电工程、过度采挖河砂、各种来源水污染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滇西地区的灰裂腹鱼种群资源量锐减,大理洱海中裂腹鱼类已基本绝迹〔3-4〕,进行人工繁殖、保护滇西地区裂腹鱼资源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仅见有关灰裂腹鱼的自然分布、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报道〔5〕,尚未见有关其他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对裂腹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6〕。本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从事滇西地区灰裂腹鱼种质资源研究与增殖工作,在澜沧江水系洱海流域的漾濞江、西洱河等地采集到灰裂腹鱼亲鱼数十尾,并于次年成功人工授精繁殖出灰裂腹鱼鱼苗近万尾。这批鱼苗经过5年多的人工内塘驯化培育于2017年3月开展了人工催产并获得成功,孵化出灰裂腹鱼平游小苗6万余尾,取得了灰裂腹鱼全人工化繁殖的成功。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培育野生亲体采自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西洱河、漾濞县漾濞江(黑惠江)等地,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肖文研究员鉴定为灰裂腹鱼(Schizothorax griseusPellegrin)。2012年用该野生亲体繁殖培育出灰裂腹鱼F1代种鱼,经5年的人工池塘养殖,F1代种鱼个体体质量达到600~1 000 g。亲鱼培育池面积在30~40 m2,为长方形,长宽比约为2:1,池深1.5 m,水深0.8~1.1 m。培育用水采用无污染的溪水,透明度达到120 cm以上,pH值7.6,年平均水温8~23℃。饲料主要投喂人工膨化颗粒,根据鱼体的大小选择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大小的颗粒。4~6 cm的鱼苗,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膨化颗粒饲料,饲料颗粒直径0.5 mm;12~15 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膨化颗粒饲料,颗粒直径1.0 mm;30 cm以上的鱼,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4%、直径为2.0 mm的膨化颗粒饲料。投喂量大约为鱼体体质量的3%左右,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
1.2 人工催产及授精催产的亲体一般选用F1代,如果没有也可采用野外采集的性成熟个体。亲体性成熟的标志为:将雌鱼鱼体翻转腹部向上,能见到腹部膨大有清晰的卵巢轮廓,按压时柔软且有弹性。发情雄鱼特征是吻端有类似于胡子状的白色追星,轻压腹部后即有白色的精液流出〔7〕。催产采用两次胸部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雌鱼多潘立酮(地欧酮,DOM)5 mg∕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5 μg∕kg,雄鱼剂量减半;第二次注射剂量为:雌鱼 DOM 5 mg∕kg、LRH-A2 5 μ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 000 IU∕kg,雄鱼剂量减半。两次注射时间间隔12 h。催产后放入池中暂养,雌雄混养(1∶2),每池约50尾。发现有雄鱼追逐雌鱼的现象后可以拉网检查是否排卵,之后每隔3 h拉网检查1次。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鱼卵人工授精,脱黏后孵化。
1.3 人工孵化受精卵在孵化槽内以流水方式进行孵化。孵化槽规格为长120 cm、宽35 cm、深30 cm;水温控制在(16±0.5)℃,溶解氧6.5 mg∕L以上,pH为7.5;水流速度控制在0.03 m∕s;平均孵化时间150 h,最早120 h。受精卵采集完成后称重,同时取5 g卵计数,从而推算出卵的数量;孵化出的鱼苗采用称重法测算。鱼卵孵化过程中要及时挑出死卵,防止水霉着生。
1.4 鱼苗培育刚孵化的鱼苗要首先在60 L的长方形玻璃槽中进行培育。出膜后6~8 h,卵黄吸收完成,幼苗能短暂地无方向地间歇游动,开始投喂活体草履虫;10 d后可以改投全人工制作的蛋白质含量为36%的膨化饲料粉末、轮虫及其他配合饲料,每天3~5次,投喂量以每次10 min内吃完为标准;鱼苗长大到2.5 cm以后移到10 m3的正方形流水池中培育,继续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饲料粉末。
2 试验结果
2.1 亲鱼培育试验中的催产亲体为F1代灰裂腹鱼,雌鱼5龄,最小个体850 g,最大个体1 050 g;雄鱼5龄以上,体重400 g左右。5龄的亲鱼95%左右个体达性成熟,本次繁殖试验选用的催产亲体为平均体质量达到900 g左右的雌鱼,选用标准为生长速度快、身体健康、线条流畅、无伤病或畸形现象。
2.2 催产及孵化灰裂腹鱼为一次性产卵,每年2~4月份为其繁殖盛期〔8-9〕。2017年3月10日至3月15日,对成熟度不同的亲鱼分别进行了两批人工催产试验。催产期间,水温平均16℃,效应时间约为70 h左右。见表1。
表1 灰裂腹鱼人工催产及孵化情况
2.3 鱼苗培育情况刚出膜的F2代幼苗全长0.8~1.0 cm,卵黄囊较大,鱼苗平卧于箱底,尾部常微微颤动。出膜后7~9 d,卵黄囊吸收完毕,幼鱼能间歇性游动,全长达到1.2~1.5 cm。至2017年5月中旬,经过2个月的培育,成活6万尾F2代幼苗,成活率为88.2%;最大体长达到4.5 cm,平均体长为4 cm。见图1。
3 讨论
研究表明人工繁殖的灰裂腹鱼F1代鱼苗可以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在池塘养殖环境下正常生长、性腺发育成熟并成功繁殖出F2代。灰裂腹鱼受精卵的孵化以14~17℃时最为理想,池水中性,孵化槽内水流速在0.02~0.05 m∕s,水交换量约每天10次。灰裂腹鱼性成熟较迟,通常3龄雄性及4龄雌性的个体开始成熟繁殖,繁殖力低,一般4龄雌鱼的怀卵量为0.5万粒~0.8万粒〔9〕。灰裂腹鱼为一次性产卵,根据地区气候环境差异产卵时间有所不同。大理州漾濞江流域属河谷型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高,因此,通常每年2~3月即为灰裂腹鱼产卵繁殖盛期,也是进行人工繁殖的最佳时期;4月以后,卵巢逐渐退化,不宜再进行人工繁殖工作。与多数裂腹鱼类相似〔7-10〕,灰裂腹鱼受精卵形态较大,吸水后可达2 mm左右,因此其胚胎发育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水温16℃的条件下,从受精卵发育成仔鱼至少需要160 h以上,其间很多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效果,掌握不当,极易造成受精卵的大面积死亡,因此,需要密切留意水温、水质、水流速度等状况,才能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鉴于本研究工作仅在澜沧江水系洱海流域的漾濞江段完成,所总结的相关技术与方法能否完全适合其他地区人工繁殖该种鱼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