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头香菇—芋头轮作栽培技术

2019-01-04陈余红钱小华朱玉银

蔬菜 2019年12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芋头

陈余红,钱小华,缪 辰,朱玉银

(1.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513;2.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500)

近年来,随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意识及需求日趋强烈,姜堰区桥头镇香菇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目前,桥头村已被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香菇生产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现已发展至120 hm2以上。香菇大棚生产期从11月—翌年5月,芋头生长期从5—10月下旬,香菇与芋头生产时间刚好相连,季节互不冲突,生长期相互衔接。香菇田轮作芋头对增加菇农经济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改善香菇和芋头生长的微生物菌群结构、改良土壤性状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香菇—芋头轮作是优化种植结构,以及增加经济、生态效益比较好的一种模式。

1 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

香菇一般在每年7—8月中旬装袋制棒,高温灭菌后接种,随后套袋送入培养室避光发菌,10月下旬—11月在室内养好菌后进棚出菇,翌年4月底、5月初出菇结束,每667 m2产量9 000 kg左右。芋头性喜高温、高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5月初露地覆膜栽培,10月底、11月初采收,每667 m2产量1 200 kg左右,效益在5 000元以上。

2 栽培技术

2.1 香菇栽培技术

2.1.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应泰州地区气候特点的中低温型品种,如L808、庆科212等。

2.1.2 季节安排

装袋的最佳时间应在7—8月中旬,10下旬—11月中旬开始剥袋、转色、出菇,翌年4月底、5月初结束。

2.1.3 大棚的搭建

大棚应搭建在地势高爽平坦、排水方便、整洁干净的地方,南北走向,高度不低于2 m,每座棚占地面积以200 m2为宜,每平方米可摆放20个菌棒。棚上覆盖棚膜,再加盖遮阳网。菌棒出菇之前,用Ø1.6 mm铁丝南北向拉起,作菌棒倚靠用。铁丝距地面25 cm,间距20 cm,以方便采菇为宜,留出70 cm宽的走道。

2.1.4 培养基(菌棒)配制

常用3种培养基配方,供各地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培养基(菌棒)配制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NY/T 1935—2010的规定。

配方之一:桑枝屑78%,麸皮20%,丰优素0.16%(调酸剂,主要成分硫酸镁),糖0.84%,石膏1%,含水量55%~60%。

配方之二:杂木屑(阔叶树)78%,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配方之三:杂木屑(阔叶树)50%,桑枝屑33%,麸皮15%,丰优素0.16%,糖0.84%,石膏1%,含水量55%~60%。

2.1.5 装袋

选用长55 cm、宽15 cm、厚度0.05 mm的聚乙烯塑料袋,用螺旋装袋机装袋,每袋装料1.8~2.0 kg(干质量0.9~1.0 kg)。装完后立即上锅(堆)蒸煮灭菌。

2.1.6 灭菌

采用煮浴锅蒸汽灭菌或锅炉蒸汽灭菌的方法,灭菌时锅(箱)内温度应在3~4 h内迅速升到100 ℃,并维持20~30 h,然后停火、焖锅,待锅(堆)内袋温降到60~70 ℃时出锅,趁热运至棚内。

2.1.7 接种

菌种预处理:用75%的酒精擦拭菌种棒进行灭菌处理,挖去原接种孔及周围的老菌丝,剥去种棒上的塑料袋。

工具消毒:接种时,选择具有净化、智能控温设施的房间或安装有湿淋设备及风机的封闭式大棚作为接种室;接种室在菌棒搬入前1 d打扫干净、消毒灭菌,将经过灭菌处理、无破损的菌棒移至接种室并盖上薄膜,以防灰尘及杂菌孢子降落、沾染。菌棒堆放在接种室不超过一半的空间,堆高不宜超过1.2 m,以便于接种和堆叠操作。待菌棒冷却至25 ℃,采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进行膜内消毒2 h后,打开湿淋、风机等设施降温,净化空气后方可开始接种。接种前将接种工具等用酒精擦拭消毒后备用,菌棒表面接种部位亦要使用酒精擦拭(约5 cm处)。在菌棒擦拭处打孔,每段菌棒打3~4个孔,孔深4~5 cm,且不能打穿。

放种:将菌菇生产种掰成锥形,塞入孔内,接种口要紧实、饱满(但不能挤压),防止杂菌从接种口空隙侵入(如采用贴条、胶布、套袋等密封接口则效果更理想)。该接种技术须选择在低温(低于20 ℃)、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接触菌种人员的手及打孔机械要用75%的药用酒精擦拭消毒。擦拭—打孔—塞种过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动作要快。长时间接触时需带好皮手套。

2.1.8 发菌阶段管理

在棚内地面撒1层薄薄的生石灰后,将接好菌种的料袋就地摆放,接种口一面朝上,斜放45°,堆高6层。待发菌孔菌丝生长至直径约4 cm、堆温不超过25 ℃时,揭开薄膜进行翻堆,防止高温烧菌。发菌期间共进行3次翻堆:第1次是待菌丝向四周延伸且直径达4~6 cm时,揭去封口地膜或脱去套袋,将菌袋“井”字形码堆,每层4袋,堆高10层;第2次于种穴间的菌丝连接后,用针刺接种穴四周,刺孔刺破套袋即可,同时拉大菌袋间距离,每层堆垛由4袋改为3袋,堆高8层;第3次于菌丝长满料袋时,用钉有小钉的木板敲打菌棒,使菌棒布满小孔,堆垛由每层3袋改为2袋,堆高8层。

2.1.9 出菇阶段管理

剥袋:接种后60~90 d(依品种特性而定,菌龄长的需要90~120 d),当菌棒富有弹性,接种穴四周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并且出现部分棕褐色色斑时进行剥袋。先向空床面上喷洒一遍清水之后再剥袋,将菌棒交叉斜靠在架设好的铁丝上并用中膜覆盖保湿。

转色:当菌棒布满白色的绒毛菌丝时,掀去中膜通风,降低温度,促使菌丝倒伏。菌棒表面有黄色水珠附着时,用清水淋洗,防止杂菌感染。菌丝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菌膜时,每天傍晚喷洒清水1次,待表面水晾干后覆膜,连续进行2~3 d,局部开始转色时,停止喷水,保持菌棒湿润,促其转色。一般10~12 d就能形成一层薄薄的棕褐色菌膜,完成转色。

2.1.10 催蕾

转色后,凌晨2点,打开大棚两头通风口,以降低菇床内温度;上午气温回升时,盖好薄膜增温。持续3~4 d进行变温处理,以达到温差刺激效果,直至现蕾。

2.1.11 采收

现蕾后,棚内保持85%~95%的相对湿度,1周之后,可采收第1批香菇。当菌盖尚未完全开展,边缘稍内卷时,为采收香菇最适时期。采下的鲜菇,要轻放轻取,保持香菇的完整,防止互相挤压损坏,影响品质。每天采收完毕后,通风30 min,适量喷水并盖好中膜。

2.1.12 补水

第1批香菇采收结束时,停止喷水,揭开菇床中膜,打开大棚两头通风口,加强通风,促使菌棒干燥。7~10 d后当含水量降至30%时,用专用注水针从一头刺入菌棒内,加压注水,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即含水量50%~60%),盖膜催蕾。3~5 d后菇蕾渐起,棚内保持85%~95%的相对湿度,1周后可采收第2批菇。补水后菌棒出菇比较集中,一批菇采收结束后,加强通风,菌棒干燥后,将菌棒上下掉头,再补水,按常规催蕾、保湿、促生长。补水轻重及休养期长短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秋冬季节温度逐渐下降,休养期延长,注水宜轻;入春之后,气温回升,则休养期渐短,注水逐渐加重(不超过60%)。菌棒从10月下旬开始出菇,翌年4月底、5月初结束,能采收5~6潮菇,一般每袋产菇0.75 kg以上。

2.1.13 生产记录

每个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以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泰州市地方标准DB 3212/T 188—2018的规定。生产档案保存2年以上,以便查阅。

2.1.14 标志、标签

产品外包装应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采收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净含量、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商标及防潮、防压等标志,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图形标志符合NY/T 658—2015的规定。

2.1.15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外包装(箱、筐)应牢固、整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同时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包装时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分别包装,同一件包装内的产品应摆放整齐紧密。每批产品所用的包装、单位质量应一致。内包装为塑料袋时,其卫生要求应符合NY/T 658—2015的规定。

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避免挤压,防止菌丝萌生和菇体腐烂。防雨淋,防日晒,不可裸露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鲜活动物混装混运。

贮存:鲜菇可在2~4 ℃条件下贮存1至数天(视包装方式而定)。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2.2 芋头栽培技术

2.2.1 品种选择

芋头宜选择姜堰紫荷芋、靖江香沙芋、泰兴香荷芋等品种。种芋要求顶芽充实,无病虫斑,无机械损伤,单个质量30~40 g的新鲜子芋。

2.2.2 季节安排

芋头在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覆膜,7月中下旬结合除草,培土壅根,10月底、11月初采收。

2.2.3 播前准备

整地施肥:香菇收获清茬后,耕翻晒垡1周左右,将出菇后的废弃菌棒直接粉碎加工后和肥料一起施入土壤中,每667 m2施45%高效复合肥10 kg、硫酸钾5 kg,然后翻耕、旋耕,耕深30 cm,整细整平土壤,做到上虚下实。

晒种:播前晒种2~3 d,同时将芋芽四周干枯叶鞘全部剥除。

种芋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

2.2.4 播种

芋头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70 cm,小行行距40 cm,穴距35 cm,每667 m2播种3 500穴,用种量120~130 kg。播种时将种芋芽眼斜向朝下成45°左右,覆盖细土2~3 cm。播种后在芋头小行上覆盖宽80 cm的地膜。

2.2.5 田间管理

地膜栽培管理:在芋头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注意检查田间地膜,如发现破损或跑风漏气,需及时用土压严、压平,6月上旬撤除田间地膜,进行中耕培土。

肥水管理:芋苗3~4片真叶时,每667 m2施45%复合肥15 kg作发棵肥;7~8片真叶时结合大培土,在芋头小垄内每667 m2施硫酸钾复合肥20 kg作结芋膨大肥。发棵期和结芋膨大期要保持田间湿润,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灌溉用水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中耕培土:芋苗2~3片真叶时进行松土、除草,20 d后进行浅中耕培土,7~8片真叶时大培土1次,要培成13~15 cm的小高垄,培土时把萌发抽生的边叶埋入土中。

2.2.6 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芋头的主要病害有疫病和腐败病,在发病初期每667 m2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80 g或20%噻菌铜悬浮剂75~100 g,对水60 kg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灌水灭虫或毒饵诱杀;斜纹夜蛾采取人工捕捉或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 mL,对水60 kg喷雾防治,农药使用中要求安全间隔期在20 d以上。

2.2.7 采收

当芋头的叶片变黄并逐渐萎缩时,表示地下芋头块茎已成熟,采挖后除去病、伤、烂芋,晾晒1~2 d,即可入窖贮藏或用筐、箱包装上市。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芋头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第一次种芋头
这里也有乐趣
秋食芋头正当时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