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有鹏教授运用泽泻温胆汤经验撷萃

2019-01-04杨巍刘璐佳王有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枳实温胆汤泽泻

杨巍, 刘璐佳, 王有鹏

王有鹏教授系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第2批优秀临床人才,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获得者。王有鹏教授从医执教30余载,教学严谨,医术精湛,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擅长运用“分消走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敏性疾病上有着显著的疗效。其将代表方剂温胆汤与经方泽泻汤组合进行加减化裁,组方“泽泻温胆汤”。泽泻温胆汤系导师王有鹏教授自拟温胆汤系列组方其一,两方相和,致使湿热从三焦而去。临床上,湿热证泛指一切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其既有湿象又含热象,为表现双重特性的病证,可见于诸多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中[1]。因“湿”和“热”两种相互矛盾的病邪,湿热相合,胶结难解。在临床上王有鹏教授对此方灵活应用于内科、儿科湿热疾病中,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原本方义,用药精准,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小结经验如下,以供探讨。

1 方药源流

1.1 温胆汤 初见于南北朝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后收录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温胆汤组成稍作调整,主治由胆虚寒延伸至气郁生涎,涎气相搏。迄今为止同名方剂多是在《三因方》温胆汤上加根本减变更,而被后世常用[2]。形成现今的温胆汤类方。

1.2 泽泻汤 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篇,由泽泻五两、白术二两配伍,两药相须为用,增强利水除饮、健脾制水之功。曾晋俊[4]应用加味泽泻汤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取得了良好疗效,用药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丹溪心法》中提到:“无痰不作眩”“头痛多主于痰”,说明眩晕一证多因痰作祟。临床上王有鹏教授将方中白术换为苍术,偏于燥湿健脾之功,更适用于湿浊内生之证。

2 分消走泄法

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至于具体方药的运用,他又明确指出了“杏、朴、苓”等类均属祛湿之品[5]。分消走泄中的“分”字,是指祛湿之法并非只有一个途径,而是要因势利导,用祛湿行气的药品,促使三焦湿邪分道而走,泄出体外。“走”字,指宣通气机,使湿随气而走。“或如温胆汤之走泄”明确指出了其为分消走泄的代表方,方中以半夏、陈皮之辛温,配枳实苦降,行气降逆止呕,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健脾,利尿升清;竹茹清热和胃,化痰止呕;甘草、生姜调胃益气止呕。临床导师常以合方治大病,配伍泽泻方,方中泽泻利水下行、渗湿消肿,能够使痰饮从小便而去;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用以健脾除湿,祛除痰饮而利水湿。纵观全方并未用大队寒凉药物,而是以辛温为主,通过行气祛湿,通三焦,使湿热之邪从气分而解。分消走泄使裹结黏滞的湿邪松动开泄,阳气伸展宣通,因势利导,使湿热外达,药到病除。

3 验案举隅

3.1 高血压 患儿男,16岁,2018年3月2日初诊。主因“血压偏高”就诊。患者平素自觉健康状况良好,未经系统体检。既现患者头晕头痛,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胸闷,腹胀痞满,呃逆食少,口中异味,晨起口苦,呕吐痰涎,肢体沉重,入睡困难,大便黏。血压110/160 mm Hg。舌胖有齿痕,舌红苔腻,脉弦滑。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脾胃不和。选方:泽泻温胆汤。处方:泽泻25 g,苍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生甘草各10 g,陈皮、姜竹茹、清半夏、麸炒枳实、葛根、天麻各15 g,茯苓、石菖蒲各20 g,麸炒薏苡仁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午晚3次空腹分服。

2018年3月9日二诊。患者复诊自述血压稍有降低,108/156 mm Hg左右,睡眠质量尚可,呃逆减轻,无口苦,大便黏。舌胖有齿痕,舌红苔腻,脉弦滑。选方:泽泻温胆汤。处方:泽泻、珍珠母各25 g,苍术、甘草各10 g,陈皮、清半夏、麸炒枳实、姜竹茹、天麻、太子参、柏子仁各15 g,茯苓、石菖蒲各20 g,薏苡仁30 g。7剂原法继服。

2018年3月16日三诊。患者血压有所下降,104/150 mm Hg,睡眠明显好转,咽干,眼干,大便黏。舌淡紫有齿痕,舌苔薄黄腻,脉滑。选方:泽泻温胆汤。处方:泽泻25 g,苍术、蝉蜕、玄参、射干、浙贝母、决明子、蜜枇杷叶、生甘草各10 g,陈皮、清半夏、麸炒枳实、姜竹茹、天麻各15 g,茯苓、石菖蒲各20 g,薏苡仁30 g。7剂原法继服。

2018年3月23日四诊。血压基本平稳,100/145 mm Hg,睡眠质量佳,呃逆减轻,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选方:泽泻温胆汤。处方:泽泻、珍珠母各25 g,苍术、白豆蔻、甘草、陈皮、清半夏、麸炒枳实、姜竹茹、天麻、白术各15 g,茯苓、石菖蒲各20 g,薏苡仁30 g。7剂原法继服。

按: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综合征,祖国医学称之为眩晕[6]。王有鹏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饮食不知节制、嗜食肥甘厚味;工作压力大、忧思劳倦等易损伤脾胃,以致脾健失司、聚湿生痰、痰蒙清窍,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脾胃运化不及,积滞中焦,使内热久积,内外邪热搏结[7]。经临床经验总结,运用自拟泽泻温胆汤组方治疗湿热弥漫型高血压,临床上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枳实理气行滞,竹茹清热化痰,泽泻、苍术升清降浊,利水健脾,生姜降逆止呕,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健脾消食,薏苡仁健脾渗湿,天麻、葛根平肝升阳,石菖蒲化湿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考虑到患者脾胃症状减轻,舌苔湿热症状重,在原方基础上去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葛根,加太子参益气健脾,柏子仁、珍珠母养心安神。三诊时患者咽部不适加玄参、射干、蝉蜕、决明子以清热利咽明目,蜜枇杷叶、浙贝母清热化痰,四诊患者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加珍珠母收敛燥湿,白豆蔻、薏苡仁、白术燥湿健脾,佩兰化湿止呕,鸡内金健胃消食。7剂原法继服。王有鹏教授嘱患者顾护脾胃,清淡饮食,少食肥甘油腻之品以伤脾胃运化水湿之功,避免思虑及劳累。味甘性平之天麻,既不偏于发散,亦不偏于滋补,以治头目眩晕[8],该患属湿热弥漫型高血压患者,患者形体偏胖,湿热体质,压差偏小。导师王有鹏教授运用分消走泄法,以“血水互换”为治则,用利水的方法达到降压目的。《灵枢·邪客》中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9]的记载。瘀血水饮,相互根结,津血可通过气化功能而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唐容川《血证论》:“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10]。在诊疗上,瘀血和痰湿互相影响,用去除湿热的方法治疗血瘀眩晕疗效显著。

3.2 单纯性肥胖 患儿女,8岁。2018年8月24日初诊。主因“一年内体质量增加15 kg”就诊,现患儿身高135 cm,体质量49.5 kg,体型偏胖。近2个月增加3.5 kg,晨起时脘痞胸满,腹痛,平素恶热,盗汗,纳可,大便2日一行,质可。舌红,苔薄黄腻,脉滑。乳房未发育。皮质醇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肥胖。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选方:泽泻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茯苓各15 g,泽泻、苍术、姜竹茹、清半夏、麸炒枳实、大腹皮、鸡内金、山楂各10 g,生甘草3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午晚3次空腹分服。

2018年8月31日二诊。患儿体质量49.8 kg,增长不明显,腹痛,恶热盗汗症状减轻。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滑。选方:泽泻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茯苓各15 g,泽泻、苍术、清半夏、决明子、麸炒枳实、姜竹茹、大腹皮、薏苡仁各10 g,生甘草3 g。7剂原法继服。

2018年9月7日三诊。患儿体质量基本平稳,无其余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滑。选方:泽泻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茯苓各15 g,泽泻、苍术、清半夏、麸炒枳实、姜竹茹、大腹皮、玄参、决明子、薏苡仁、浙贝母各10 g,生甘草3 g。7剂原法继服。

按:单纯性肥胖指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太过,体质量超过正常的病症[11]。祖国医学中对肥胖亦有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肥贵人,高粱之疾也。”《黄帝内经·灵枢》提到:“胭肉坚,皮满者,肥。胭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将肥胖分为三型:“有肥,有肉,有膏”。后代医家对肥胖的分型亦由此发展而得。《素问·奇病论》“害食甘美而多肥”,说明肥胖的产生与过食油腻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可与七情、气虚、痰湿等因素有关。肥胖的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嗜食肥甘厚腻、内伤情志、劳逸失调等导致体内水、湿、痰饮停滞相关,临床上湿热阻滞型常见的基本证型之一[12]。湿为阴邪,从阳而化热,从阴而化寒,变为痰饮或湿热[13]。又因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脾胃运化弱,湿邪更易留滞体内而成肥胖。结合患儿现症,可辨证为湿热阻滞证,以“分消走泄”法为治疗原则,选用泽泻温胆汤加减治疗。方中泽泻、苍术升清降浊,利水健脾。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枳实理气行滞,竹茹清热化痰,生姜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水湿从三焦而去。二诊时考虑到患儿体质量增长症状减轻,便干。在原方上去鸡内金、生山楂,加决明子清热润肠,薏苡仁燥湿健脾。王有鹏教授嘱患者饮食清淡,忌肥甘厚腻,多食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本病重在预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运动不可太过,重在持之以恒。减肥须循序渐进逐渐减轻体质量,不宜骤减,而使正气耗伤体力耗尽。

4 体会

分消走泄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经《黄帝内经》《难经》及仲景之学提出的治疗湿热性温病的方法,为湿热病证常用的治法之一,温胆汤为其代表方剂[14]。温药有振阳气,开腠理,通调水道的作用,故可以助阳气而消阴邪。湿热一证,起病缓,病程较长,迁延缠倦;湿象热象,二者兼备,难分难解;致病广泛,脏腑经络,无所不达[14]。痰湿体质,久坐少动、嗜食肥甘厚腻、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等当今社会方式的改变,极易导致水湿痰浊内生。本文以临床上治疗眩晕、单纯性肥胖验案为例,两者皆有相同的病机即为湿热,都选用泽泻温胆汤进行治疗,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征。导师于临床中,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多有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腹胀痞满,呕吐痰涎,肢体沉重,大便黏等症状,辨证均属湿热证。加之现代人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湿热体质增多。自拟泽泻温胆汤中:泽泻方中泽泻、苍术利水除饮,健脾胜湿;温胆汤用于解除体内湿热状态,运用“分消走泄”法使湿热从三焦而去。通过将疾病与证候及体质相结合的新型诊疗模式[15],在已病状态下可以对疾病把握更加准确的前提下,遣方用药,取得良好的疗效,解决临床难愈疾病。

猜你喜欢

枳实温胆汤泽泻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识别真假枳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