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化”县域医疗中心
2019-01-04文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文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党组书记、主任 阚全程
河南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立足县域强基层,深化医改增活力,预防为主保健康,努力推动县域卫生工作强起来,为推进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50个 200万元 15亿元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纳入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以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建成立足本县、影响周边、功能完善、满足基本需求的县域医疗中心。计划2019年建设50 个县域医疗中心,2020年覆盖所有县(市),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一批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县域就诊率达90%左右。目前,河南省187 家县级综合医院中,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已有172 家,占比92%;达到推荐标准的已有40 家,占比21.4%。
专科建设方面,省级支持500 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每个专科支持200 万元,目前已经建设205 个。补齐薄弱专科,加强儿科、精神科等学科,注重急诊医学科建设;夯实平台专科,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建设;强化核心专科,强化内、外、妇、儿等一级诊疗科目,加强血液净化中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争取打造一批优势专科,提高内镜、介入诊疗等微创技术使用比例,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推行“369 人才工程”,通过3 种途径、6年时间、9 项计划,累计投入15 亿元,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卫生人才队伍,目前已为县乡培养6.3 万人。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中青年骨干的成长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县域内的名医,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树名院,实现“人有专长、科有重点、院有特色”。
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在内部实现互联互通,达到上下村联通。建成县域内医学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远程医疗联通乡村,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五不变 六中心 七统一
河南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提升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主导,重构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县(市)政府成立县(市)长牵头,有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重大决策。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片组合,组建1 个~3 个县级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对成员单位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对依据规划设置的村卫生所(室),牵头医院负责延伸服务。保持机构性质、人员身份、资产关系、享受政策、投入机制“五不变”。打造远程会诊、消毒供应、病理、远程检验、远程影响、远程心电“六个中心”。整合优化资源,统一绩效管理、医疗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药械耗材采购管理、信息建设管理“七统一”。
强化政策支持,增强医疗健康制度新优势。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按照“统筹包干、结余归己、超支不补”的原则,医保资金的90%打包拨付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制订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方案,有效控制重复检查和过度治疗,既节省了医保资金,又减轻了群众负担。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开展工作,调动乡级以下医院的积极性,给广大医务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
推动医防融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新提升。实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派驻制度,选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到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任业务副院长,负责指导集团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河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经达到75%,远远超过目标任务,下一步,河南省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团队专家开具慢病“长处方”和健康“长处方”,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防治体系。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纳入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以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建成立足本县、影响周边、功能完善、满足基本需求的县域医疗中心。计划2019年建设50 个县域医疗中心,2020年覆盖所有县(市),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一批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县域就诊率达90%左右。
三进 二建 一帮扶
河南省贫困县多,占全省县(市)总数的一半;因病致贫人口多,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1.5%。河南省制订了《贫困地区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方案》,建立“三进二建一帮扶”的健康工作模式。
“三进”即健康教育进家庭、进乡村、进学校。聚焦薄弱环节,以贫困县为重点,实行“十个一”工作法,省级示范、市县跟进,全面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专项行动。省级示范活动每月走进一个贫困县,市级巡讲覆盖到乡,县级巡讲覆盖到村,把健康教育送到每个村,去年以来,河南组织健康巡讲17826 场,科普群众210.5万人。将健康素养66 条制成挂历、年画,向贫困家庭发放健康礼包,省级专家上门义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家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个明白人、一份实用工具,贫困人口一人一份健康处方。目前,已培训“健康明白人”9.92 万人,发放健康处方、明白纸、实用工具20.11 万份。启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试点129 所,引导各类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建”即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与河南有线电视台联办“健康中原”栏目,24 小时播出专家讲座、健康文化戏曲等,在河南手机报定制健康科普信息,及时推送3000 万用户。健康公益广告实现县级电视台全覆盖。
“一帮扶”即由一家三级医院、一家县医院和一名省级专家对口一个贫困县,帮扶指导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快速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夯实帮扶责任,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2018年,河南省因病致贫人口减少64 万,占全省脱贫人口的52.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10.21%迅速提高到2018的14.38%。在此基础上,力争2020年贫困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18年提高60%,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让健康促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