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拥军:科技改变医疗 智慧点亮生命

2019-07-26文丨王拥军

中国卫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院区医疗智慧

文丨王拥军

新院区瞄准智慧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于2019年1月30日全面运行,医院的整体搬迁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北京城南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新北京天坛医院建设成为什么样子,能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凝结着从政府到普通患者的关心、关切和期望。

目前,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北京市正迈向新型“智慧北京”。为此,北京天坛医院确定了引入先进技术,以患者为中心,建设一家智慧医院的理念和方向。

新院区早在建设设计之初,就将医院智慧建设融入其中。北京天坛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旨在实现3个面向: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让病人看病更方便,让就医体验更舒适,让患者就医获得感更强;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让医务人员工作更方便,不因无谓琐事影响工作节奏;面向管理层的智慧管理,使医院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在新北京天坛医院科研楼的二层有一个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75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算中心,医院搭建了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医联体信息平台。利用覆盖全院的无线网络,医院把物联网技术与医疗流程紧密结合,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扩展。医院服务器采用存储虚拟化技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稳定。这里是“智慧医院”的基础。

流程改造让门诊更轻松

北京天坛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是从门诊流程改造开始的。北京天坛医院老院区日门诊量4000 多人次,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就医感受不佳。新院区建立后,硬件条件改善了,但面积是老院区的近4 倍,患者看病又面临新的不便。为此,建设智慧医院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通过智能化让患者在挂号、缴费、取报告等3个方面少排队、不排队。

新院区门诊实行全流程自助服务,从购买病例本到挂号、取号,再到就诊、检查、打印报告,再到取药、打印发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器上扫描二维码,系统会自动为患者预约时间,患者只需在相应的时间到相应的地点等机器叫号。

其次,新院区推出“京医通”微信公众号等8种预约方式。医院还将1小时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精确到30分钟,各科室实行“二次报到”,快速分流患者。同时,对于需要辅助检查的患者,实行辅助检查集中预约,全部可以在诊间实现。

同时,新院区利用“京医通”平台,使慢病患者复诊时可预约上一次看诊的医生,避免每次来看病时面对不同的医生,反复询问病史等情况,满足患者连续就医的需求。

新院区还设立了覆盖全院的智慧导航系统,患者只需要手机“摇一摇”,系统不仅能显示三维地图,还能实现语音导航+文字图形+路口放大图,挂号处、各科室、药房、卫生间等一目了然,一旦选择目的地,系统可以自动规划最佳路径,让患者少跑腿。

目前,新北京天坛医院日门诊量已经增加到8000 多人次,医院内部井然有序。

“黑科技”让号贩子无处遁形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方方面面的智能系统,通过智慧化方式采集数据,能够让医院管理者实时了解医院运行的每个角落,并为医院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新医院运行成本大,通过信息采集,医院管理者用手机就能清楚地了解人力成本、空间成本、设备成本。而所有成本都可以用数据方式交汇在一起,与效能挂钩,算出每个科室、每笔投入的产出比和整体效率。同时,以前医院管理的“痛点”也得到了改善。在环境管理方面,新天坛医院应用“黑科技”,实现了诸如婴儿防盗、防范打击号贩子等多种功能。现在,全院有5100个摄像头,其中很多摄像头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北京市通报的号贩子进入医院系统会自动报警。在物流管理方面,实现智慧配送。医院建立了集约化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标本放进传输点内,点击接收地点,标本就从气道飞速传走,送到检验科,大体积物资由空中轨道物流小车负责传送,让护士把更多时间留给患者。在后勤管理方面,给每件白衣装上芯片作为身份证,胸卡上有医务人员的身高、体重、生理参数,医务人员扫描胸卡后,将白衣通过轨道传送到洗衣房,手术室的拖鞋提供也是如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 王拥军

“天医智”实现医疗同质

同时,智慧医院正在改变医疗模式,提高医疗质量。

新医院探索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与远程医疗相结合。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介入治疗。现在,北京天坛医院医生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把镜头直接切换到手术台上,实时了解病人病情、手术过程,可以与主刀医生进行实时沟通,可以迅速对治疗决策进行指导,使高难度手术摆脱了时空限制。

智慧医院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完善现有功能基础上,医院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智慧医院建设。比如,北京天坛医院开发全球首款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BioMind(天医智),通过对医院近10年来接诊的数万余例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例影像的系统学习,可以在3秒~5 秒内自动书写出结构化的诊断报告,在脑膜瘤、胶质瘤等常见病领域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相当于一个高级职称医师级别的水平,这就能够使全院医生的诊断能力同质化,改变过去只能靠经验积累的能力提高模式,培养高质量、同质化的神经系统疾病专科医师。脑血管病人工智能治疗系统、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骨骼穿戴机器人以及医用AI 机器人等也“在路上”,将来可以代替医生手术,避免人为的手抖、疲劳等。

实践表明,智慧医院建设首先要有整体规划,然后以需求为导向明确整体解决方案,最后与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将解决方案落地。在这其中,对于医疗有着专业认识的医疗机构要作为主导,而且,根据各个医院环境的不同,面临问题的不同,规模大小的不同,解决方案必须因院而异。

猜你喜欢

院区医疗智慧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我国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研究进展*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院区再造
健康快讯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