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病综合防控效果逐步显现

2019-01-04文丨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卫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人群

文丨国家卫生健康委

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王斌

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根据最新针对我国居民的监测结果显示,慢性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8%以上。

带来这种发病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以及随着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老龄人口增加,势必带来慢性病人口的增加。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下,慢性病防控一直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慢性病防控的实施策略,其中,“降低过早死亡率”成为一项核心指标,指标要求,到2030年,过早死亡率要下降30%。为此,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要求从2017年到2025年,慢性病防治环境显著改善,到2025年,要有效控制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我们秉承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逐步把慢性病防治政策制定、群众性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等各项工作融入到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去。

针对降低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这项核心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近年来也逐步开展了相关工作。从全人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度来看,分别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进行三级预防;从全生命周期的维度,对于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和老年人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从全方位健康管理的维度,提出了预防、治疗、康复、管理和保障的理念。

近年来,全国疾控系统针对慢性病防控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首先是加强综合防控,尤其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1个省(区、市)的365个区(县)被国家评为慢性病综合示范区。

其次是抓好一级预防,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用为切入点,创造健康的生活理念。再次是做好二级防控的工作,落实早诊早治,实施重大慢性病早期筛查。推进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等,这些行动对慢性病的早发现和早干预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

除此之外,疾病预防控制离不开慢性病的监测。一方面我们建立了覆盖3.23 亿人口的605 个死因监测点,动态搜集人口死因信息,对这些死亡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监测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的关系,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30多年;近年来,我们还对中国肿瘤患者进行登记,形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成为全球范围内肿瘤监测的组成部分。

通过综合施策,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心脑血管、肿瘤、卒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都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是,慢性病防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健康中国的策略影响下,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我们还需要共同努力,预防为主,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控的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慢性病死亡率人群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