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
——中棉所109
2019-01-04郭立平邢朝柱吴建勇戚廷香王海林唐会妮乔秀琴张学贤
郭立平,邢朝柱,吴建勇,戚廷香,王海林,唐会妮,乔秀琴,张学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中棉所109(区试参试代号CRIZ1401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优质、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父本为高抗棉铃虫的优良品系GKz 中杂A49-668,选育经过:2007年收集优良种质材料,配制组合中棉所17[1]×GK1 并南繁加代,在杂交后代各世代群体中选择大量单株并对各项农艺性状进行鉴定,通过优中选优的评比筛选培育而成。母本为丰产、抗病品系L28A,选育经过:通过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早熟丰产抗病品种中16 选系作为轮回亲本,与抗病新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多代南繁北育及严格鉴定筛选培育而成。2012年以L28A 为母本,GKz 中杂A49-668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CRIZ140103,F1种子当年到海南加代;2013年以F1种子进行本所品系比较试验,当年在海南南繁加代,对F2种子进行后代性状遗传分析;2014—2015年以该组合进行本所品系比较试验和不同生态区的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其生态适应性;2015年取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证书[农基安证字(2014)第123号],准许在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应用。2016—201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180006。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中棉所109 生育期99.75 d,子叶较大,叶色较浅。植株塔形较紧凑,株高103.5 cm,茎秆中等粗细,稍软,茸毛多。叶片较小,颜色较浅。第一果枝节位6.2,单株果枝数14.75。花药乳白色,柱头长,铃中等大、卵圆形。单株结铃13.1个,铃重4.75 g,霜前花率95.2%,衣分39.55%,籽指10.7 g,衣指6.9 g。抗棉铃虫、红铃虫,耐枯萎病,耐黄萎病。
2.2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16年中棉所109 每667 m2皮棉产量为97.6 kg,比对照(组平均值)增产9.5%;2017年中棉所109平均每667 m2产皮棉65.1 kg,比对照(组平均值)增产8.83%。2年平均,中棉所109 每667 m2皮棉产量为81.4 kg,比对照(组平均值) 增产9.17%。
2.3 纤维品质
2016―2017年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HVICC校准): 中棉所109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5.2%,断裂比强度32.2 cN·tex-1,断裂伸长率5.4%,马克隆值4.9,反射率77.5%,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3.0。
2.4 抗病性
2016―2017年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中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棉所109 枯萎病相对病指12.3,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31.4,耐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江西省棉花产区油(麦)后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营养钵育苗应在4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并做到“二湿一干”,即采取湿钵、干籽播种,覆盖湿土(或砂)1.5~2.0 cm,5月上中旬移栽。直播棉于4月下旬播种[2]。
4.2 种植密度
一般大田种植密度以4.5万~5.25万株·hm-2为宜;肥力较差的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肥水较好的田块应适当稀植[3]。
4.3 合理化调
中棉所109 营养生长旺盛,肥水需求量大,苗期一般不需化控,中后期可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依照“前轻后重、少量多次、逐级调控”的原则,合理进行化学调控[4]。
4.4 肥水管理
中棉所109 结铃性强,需水肥量大。应施足底肥,尤其是要增施钾肥,重施蕾花肥,后期宜叶面喷施盖顶肥,以防早衰[4]。
4.5 适时打顶
应结合田间长势、棉田肥力、天气状况及群体密度等因素决定打顶时间[4]。中棉所109 一般在8月上旬打顶,及时彻底整枝,以防烂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