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斌教授运用“冬病夏治”理论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菁

2019-01-04肖秀丽唐明会李斌

关键词:冻疮外用湿疹

肖秀丽,唐明会,李斌

(1.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独特疗法,多年来李教授将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并开发出相应的中医药制剂,临床疗效斐然。

“冬病夏治”法指对于一些易于冬天发病或者冬天加重的疾病,在夏天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予以治疗,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理论起源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1]。至清代,随着中医外治方法的开展,“冬病夏治”法开始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笔者有幸师从李教授学习,现将其用药特色总结如下。

1 手足癣

本病系由真菌感染所致,但临床上外用抗真菌药物往往疗效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患处皮肤角化肥厚,真菌隐匿较深,药物往往不能直达病所而致。所以李斌教授提出盛夏三伏,阳气旺盛浮于表,玄府腠理开泄,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且因多汗、皮肤角化肥厚程度较轻,是鹅掌风缓解之际,此时采用具有濡润肌肤、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功效的纯中药制剂——“复方透骨草”溶液浸泡治疗鹅掌风,能显著软化角质,润泽角化肥厚的手足皮肤,使药物能直达病所,杀灭真菌。

病案举隅

患者女,52岁,2016年7月23日就诊。双手皮肤干燥皲裂伴瘙痒10余年。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伴瘙痒10余年,反复不愈。尤其冬季加重,皲裂严重,疼痛难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逐渐加重,故至我科就诊。专科检查:双手皮肤干燥肥厚粗糙,苔藓化,指掌部多处皲裂,部分伴脱屑;舌淡红,苔薄,脉细。真菌镜检(+)。

西医诊断:手癣;中医诊断:鹅掌风病(血虚风燥)

治则:杀虫止痒,养血润燥

治法:予复方透骨草浸泡手部2 h/d,连续15 d。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患处禁止使用碱性化学制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2016年8月8日二诊:患者用药15 d后复诊,手部皮肤较前明显光滑,皲裂已愈合,无瘙痒,皮肤无明显增厚,真菌镜检(-)。上法继续治疗15 d。嘱患者第2年夏季再至我科巩固治疗。

按:本例患者为病程日久,气血亏虚,津液不足,肌肤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所致,皮肤干燥皲裂瘙痒。方中当归、紫草,透骨草养血润燥,软坚,使邪毒从表解。潮湿易滋生真菌,苦参、蛇床子、花椒、藿香清热杀虫止痒,能破坏真菌生长环境而达到抑菌的作用。陈皮、白矾、芒硝有燥湿、收敛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功用,有利于药物深入病变部位。现代研究表明皂荚、米醋有软化皮肤角质作用,且有抑制或杀灭真菌的效用,使药物最大的发挥治疗功效。诸药合用外用,直达病所,共奏清热利湿、除湿杀虫、祛风止痒、养血润燥之功效。

2 冻疮

冻疮是冬季多发病,患处常先是苍白,然后变为暗红肿块、发痒、疼痛,甚至溃烂流脓血水。冻疮的发病源于冬季寒邪侵袭四肢末端,寒凝血脉,阳气失于温煦,气血凝滞而成。冻疮虽然在春、夏、秋季随着外界阳气的充沛会自行修复,但这6、7个月的时间很难完全修复,因此,第2年就容易复发,往往是“1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李教授认为夏季是1年之中阳气最盛的季节,而此时人体中阳气浮于表,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腠理开泄,药物之气容易进入体内,直达病所。清丁尧臣著《奇效简便良方》记载:“手足冻裂,白芨末,萝卜煎开,以蜡烛油调涂。又三伏时葱煮浓汁,多熏洗除根。”记载了冬病夏治治疗冻疮的治法。李教授采用古方“复方独胜膏”涂敷熏蒸的方法治疗冻疮,于三伏天中1次/d,每10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3年冬病夏治。在临床应用多年,收到满意疗效。

病案举隅

患者男,35岁。初诊日期:2016年7月10日。双手指入冬后反复肿痛伴瘙痒5年。患者5年前冬季户外长期劳作后出现双手指部出现红斑,伴疼痛,受热后易瘙痒,入夏可自愈。每年入冬后上述症状重复出现,严重时出现皮肤溃破。曾自己购买冻疮类药膏治疗,效果不明显。平素四肢不温,手足湿冷。今为冬病夏治特来治疗。患者双手末端伸侧见淡褐色斑片,边界尚清,皮温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冻疮;中医诊断:冻疮病(寒凝血瘀)

治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治法:用复方独胜膏调成稀糊状,涂布于冻疮发作部位,然后用熏蒸法熏蒸涂药部位,1次/d,10次为1个疗程。

2016年7月20日二诊:皮肤原有红斑样皮损转淡,无其他不适症状,舌淡苔薄白,脉细。嘱其冬日外出或户外劳作时注意做好防冻措施。

随访:患者次年冬季次年无发作,嘱其连续3年进行冬病夏治。

按:本例患者入冬手指末端寒邪侵袭肌肤,寒凝血脉,阳气失于温通,气血凝滞而成,其皮疹色暗红,伴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洗,证属寒凝血瘀。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复方独胜膏。独胜膏中大蒜辛热,辛以散经中之滞气,热除血中之寒凝;桂枝,辛以散之,散表里之寒邪,温经通脉;当归补血养营,补之固之;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再以饴糖甘温之性,补虚和缓,调和诸药。再以饴糖甘温之性,补虚和缓,调和诸药。于伏天酷暑时应用,此时腠理开泄,药物之气容易进入体内,直达病所;加之蒸汽熏蒸,使药物更容易经皮肤渗透,从而改善皮肤局部周围血液微循环,提高御寒能力。二诊时嘱其保护患肢,为治病求本之意,从病因预防本病,方得大成。

3 慢性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类。慢性湿疹以皮肤苔藓样变为主,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部分病人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的症状。本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受者居多,慢性者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足、小腿、肘窝、腘窝、肛门等。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发于手足关节部位者,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痒痛,影响活动[2]。

李斌教授认为对于慢性干燥性湿疹患者,在注重内治的同时,也要重视外治。这类患者皮肤多日久失于濡养,干燥皲裂苔藓化皮肤增厚较剧,冬季寒冷风邪乘虚外袭,患处易瘙痒皲裂,病情易反复加重。而夏季“三伏天”中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皮肤微微汗出,本就祈祷润泽和濡样的作用,如果此时再同时外用中药溻渍或薰洗,则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直到病所,同时又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李教授在临床中善用经典中医外科外用方剂“三黄洗剂”加减于夏季三伏天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且入冬病情明显得到缓解。

病案举隅

患者女,39岁,初诊日期:2016年7月22日。双手反复丘疹伴瘙痒4年余。患者年少时开始出现双手皮疹,瘙痒,反复不愈至今,曾外用及口服多种药物,均只暂时缓解,后又反复发作,手部皮肤逐渐苔藓化,冬季皮肤皲裂瘙痒,夏季亦皮肤干燥皲裂。查体:双手部指端及手掌屈侧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伴脱屑皲裂及色素沉着。经常口干,舌红少苔,脉细。

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病(血虚风燥)治则: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治法:因患者不愿口服药物,且天气正值“三伏天”,故予中药溻渍法患处治疗。予大黄10 g、黄芩 10 g、黄柏 10 g、苦参 15 g、白鲜皮 15 g、地肤子 10 g、半枝莲 30 g、地骨皮 15 g、当归 10 g、紫草15 g,煎水外洗,15 min/次。

二诊(2016年8月2日):瘙痒较前好转,手部皮损变薄,颜色变淡,无明显鳞屑,皮肤皲裂处已愈合。上方加黄精15 g。

随访患者症情持续好转,冬季皮肤亦无皲裂发生。

按:湿疹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蕴毒、伤阴、化燥,治疗应分阶段辨证论治。本患者病情迁延反复4年余,皮疹肥厚苔癣样变,瘙痒剧烈,冬季皲裂疼痛,口干,舌红少苔,脉细,证属血虚风燥。在外用方剂“三黄洗剂”的基础上加减应用。方中以大黄、黄芩、黄柏清热解毒利湿,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止痒,半枝莲、地骨皮、当归、紫草养血润燥,其中以大剂量半枝莲和地骨皮配伍应用对于皮肤肥厚皲裂者有显著疗效。在夏季皮肤腠理开泄,皮肤微微汗出起到润泽和濡样皮肤的作用,同时再配合中药外用,则其效显。

“冬病夏治”在不同皮肤病的治疗用药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在“三伏天”阳气旺盛之时,采用辛温香燥的药物,取其同气相求之机制,收复耗散之气,散宿根之邪气,使正气渐复,抗病力增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李斌教授特别强调,任何治疗方法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如素体阳虚者,秋冬阳气亦虚,不耐外界之寒,故生病后冬重夏轻;素体阴虚者,春夏阴气亦虚,而阳气亢胜为害,故生病后冬轻夏重。应用“冬病夏治”需要辨证,当以寒证、慢性病为主。

猜你喜欢

冻疮外用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远离冻疮 温暖过冬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冻疮
茄子根+辣椒 治疗冻疮效果好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