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桂东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与思考

2019-01-04郭名春郭义军

中国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茶园专业化

郭名春,郭义军

湖南省桂东县植保植检站,423500

桂东县地处湘东南,位于湘赣边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 670 mm,无霜期240 d以上,非常适合生产茶叶,拥有绿色有机茶园基地、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全县平均海拔900 m,森林覆盖率达85%,是全国生态示范县。近年来,桂东县茶叶产业发展迅速,现有茶园面积9 200 hm2,采摘茶园面积7 500 hm2,年产量5 440 t。全县茶叶种植区把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茶产业提质升级的突破口,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政策支持力度大,病虫绿色防控的技术越来越实用与高效,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当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茶叶病虫绿色防控的建议。

一、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做法

1.发展专业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适期、合理剂量、保证用药安全间隔期,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同时,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药、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践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比茶农传统防治可提高防效10%以上,减少防治1~2次,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据统计,桂东县2018年茶叶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减少使用化学农药1.2 t,减少农药包装等废弃物7.2万个,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风险,质量生态效益显著。

2.抓好技术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等,对基层农技人员、涉农企业、服务组织、种茶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综合技术培训,让广大茶农掌握茶叶病虫害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及生物农药防控技术。聘请茶叶专家讲课,大力开展茶叶绿色防控宣传活动,印发技术资料《茶农之友》5 000 本、《桂东县有机茶生产者使用手册》12 000 本、湖南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挂图2 000 套。2018年,桂东县共开展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21 场次、1 970 人次,通过培训,绝大部分茶农、茶叶企业技术负责人都基本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有了全新的认识,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整合资金,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决定》(桂发[2016]5号)对茶叶绿色防控基地规模达到奖励标准,创新推进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对拥有设备总价值5万元以上、单点连片茶园面积3.3 hm2以上、当年实施统防统治面积133.3 hm2以上的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按实施面积每公顷奖补450 元;对基地规模达到奖励标准,采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的,太阳能杀虫灯每盏奖补1 500元、其他杀虫灯每盏奖补300 元、黄板每张奖补0.5 元;采用植物源、动物源、矿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防治的,每公顷奖补1 500元。

二是政府每年筹集资金,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升级。县政府每年筹集茶叶产业提质升级资金1 000 万元以上,其中扶贫开发资金300 万元以上,以工代赈资金200 万元以上,财政其他资金200万元以上,其他部门资金300万元以上。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奖补资金原则上通过财政“一折通”或国库集中支付发放。

三是低毒生物农药补贴。依托村民委员会及统防统治组织以生物农药为载体,综合利用实施茶叶绿色防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等项目资金,采取物化补贴的模式;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补助农药品种为苦参碱、天然除虫菊、白僵菌等生物农药。组织发放到村组茶农及各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茶叶绿色防控生物农药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茶产品无化学农药残留。

4.加强技术集成,推进防控技术的融合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走“政策推动、示范引路、产业促进、多元发展”的路子,提升茶叶质量,实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模式,促进茶叶绿色防控高效可持续发展。2018年在示范区安装风吸式杀虫灯155盏,推广应用苦参碱3.5 t,白僵菌0.55 t,黄板6万片,建立3个茶园用药专柜,保证茶园用药安全。

二、主要成效

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措施,通过多项措施的发力,桂东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既有规模,也有水平,还有效益。2018年,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4 140 hm2,占茶叶种植总面积的45%。绿色防控区茶叶品质佳,农药残留检测100%合格,其中有30%的茶园达到有机茶园的生产标准。茶叶生产效益也显著提升,绿色防控氛围越来越浓。

1.经济效益

2018年,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农药使用量减少42.3%。示范推广区茶园净收入7.86万元/hm2,比非示范推广区增收25%,投入产出比为1∶12.38,比非示范推广区提高13.38%。2018年推广规模4 140 hm2,新增纯收益6 000 多万元。示范区茶叶品质高,带动了周边农户采用示范区模式生产,然后把产品交到公司检测收购鲜叶,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

对桂东县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使用情况统计表明,与非绿色防控区相比,有益生物中草蛉增加10.4%,蜂类增加61.7%,瓢虫增加31.1%,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32.6%,绿色防控区农药使用量减少42.8%。通过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不仅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减少了对有益生物的杀伤,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

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2018年,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4 587 hm2,占茶叶种植总面积的49.86%,其中有30%的茶园达到有机茶园的生产标准。茶叶生产效益也显著提升,绿色防控氛围越来越浓。农药使用量减少42.3%,农药残留检测100%合格,保持茶叶的自然品质,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为桂东县乃至全省大面积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起到示范作用,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问题与建议

桂东推进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绿色防控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离茶叶消费升级的需求也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如何全面调动茶叶生产者积极、主动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绿色防控成为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的单一行为,这种观念必须深入到每个管理者、生产者的脑海之中。

1.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引导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绿色防控理念的宣传、技术模式的引导推广、绿色品牌的打造,充分利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补贴、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发挥杠杆效应,依靠市场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政府要联合茶叶企业,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做到常抓不懈,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管理知识,使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2.抓好宣传培训,提高社会效应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现场会、田间培训等方式,加大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绿色防控的典型经验,让社会了解绿色防控的作用,让领导知道绿色防控的效果,让农民增强绿色防控的信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在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召开现场会,或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就生态防控、生物防控、杀虫灯、色板、性诱剂、无人机等绿色防控措施的原理、使用方法等知识进行培训讲解,重点培训茶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茶农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3.扩大示范推广,集成优化技术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利用项目资金,针对重点病虫发生区域及关键病虫,建立防控示范区,有机结合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示范展示,逐步实现大范围的绿色防控,提升整体防控水平。集成、优化、创新各种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导向,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协调使用绿色措施,将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加快融合发展,推进绿色防控

建立以病虫害科学防治、绿色防控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强化技术支撑,夯实优化资源,整合涉农资金,结合重点茶叶产业园建设、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精准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对风吸式杀虫灯、色板、性诱剂、施药机械等绿色防控物资的补助,引导和帮助其形成绿色防控的常态化,辐射带动大面积的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从而减少农药用量、提质降本增效,提升绿色防控标准化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因势利导,引领茶叶企业、茶农参与合作,逐步实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模式,发挥该模式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提升茶叶质量,保持茶叶天然品质,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促进茶叶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茶园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茶园飘香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