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管理人员考核不能“论资排辈”

2019-01-04文丨吴富起史真真

中国卫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人员

文丨吴富起 史真真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要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工作中,强化以“量化考核”为理念的医院内部管理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较于临床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含工人)的工作内容更为琐碎,部门间工作差异性大,工作量无法精确统计,因此,要实现对医院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不能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论资排辈”,而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考核方法进行精细化考量。

管理人员考核难量化

目前,对医院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难点:

指标难统一。对管理人员的考核通常缺乏客观实际的衡量标准,多数考核仅凭主观印象判断,有失公平。现存考核指标过于笼统,缺乏细致的分类,不能很好的体现能力差异。各类管理人员工作性质差别较大,考核指标难以统一。

能力难量化。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无法进行精准统计,工作能力无法进行量化考核,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因而在目前的考核体系中,更多采用定性指标。由于定性指标考核中的不确定因素与不可控因素较多,不仅增加了考核的难度与复杂性,也使量化考核的客观性受到一定影响。

身份难界定。在医院里,管理人员有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考核管理上,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公正,使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考核体系过于复杂。目前,部分考核体系为了追求考核的全面性,致使考核体系过于复杂,为了量化考核而考核,反而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与职能行使。

考核方案要兼顾共性与个性

为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作者梳理了目前大多数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方法,力求制订出符合公立医院实际需要的考核方案。

目前,对公立医院管理人员主要的考核方法包括:“德、能、勤、绩、廉”传统考核法、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360度评估、目标管理法等。不同考核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德、能、勤、绩、廉”传统考核法易于操作,但实际考核过程随意性较大,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作用有限。平衡计分卡能有效解决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脱节的问题,但也存在实施难度大、指标数量过多、体系建立困难、各指标权重分配困难等问题。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可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目标的工具,但KPI指标比较难界定,也并不适用所有岗位。360度评估可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但考核成本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目标管理法很少出现评价失误,也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但没有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因此难以对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工作绩效横向比较。

各方法之间在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优缺点,没有单独一种方法能够完美解决考核问题。在制订管理人员量化考核方案时,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选取能够符合实际需要的一种或几种考核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全院共有29个职能管理部门,如果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与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责任书与月度考核指标,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所以,对大型公立医院来说,在尽可能量化绩效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医院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授权职能部门,采取“共性指标+部门个性指标”的方式,形成各部门最终的量化考核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岗位说明书

科学确定各职能部门的岗位系数,考核工作组首先要对现有岗位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详细的岗位目标、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等,形成岗位说明书。

2.确定标准岗位和岗位系数

部门级评价组可根据人员和岗位数,选取1个~2个岗位作为标准岗位。标准岗位选取要有代表性、较稳定、分布广泛的特点,要涵盖管理岗位各层级,尽可能代表所有岗位的职能特性和要求。对于岗位价值难以进行比较的岗位,也可列为标准岗位。部门评价组可将其他岗位与已评价的标准岗位进行对比,根据工作性质、强度和难易程度,确定部门内的岗位系数。院级评价组对各部门确定的标准岗位进行评估,确定部门间的岗位系数。

3.确定量化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确定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由医院战略指标层层分解而得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二是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从主要岗位职责中抽取的履责指标。根据职能管理部门岗位特点,院级评价组可选定若干一级关键考核要素,如执行力、职责履行、学习与创新、满意度、科室内务管理等。根据职能管理人员的共同特点,在一级关键考核要素下,设计2个~5个不等的考核指标,对每个指标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可使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部门级评价组根据部门特点和岗位属性,可适当增加、减少或修改部分考核指标,并报院级评价组审批。各岗位人员可根据考核指标和岗位系数进行评分,统计出各岗位得分,并进行部门内和部门间比较。

考核从年度定性到日常量化

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的量化考核,能够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持续改进管理流程,加强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加强以定性年度考核向量化日常考核的转变,加强单纯数量评价向质量评价的转变。通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及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通过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量化工作难度及工作量,用指标考核工作质量,能够给管理者提供科学化的数据依据,更合理地评价岗位难度和工作量。另外,对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是一项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量化考核方案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设计考核指标时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实际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ed)。

制定指标时,不仅应考察其完成情况,也应考察其工作质量,并力求将工作质量量化成可以考核的指标以便考察。

量化指标和岗位系数的确定,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与研究,如何将管理部门人员分类、分层、分级,找到其中的共性属性和个性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人员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试析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