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延伸处方“金名片”

2019-01-04孙梦

中国卫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

文丨本刊记者 孙梦

本期嘉宾:

华山医院药学部主任、上海市临床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任 钟明康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马应忠

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沈光宇

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郑思馨

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沈峻

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健康委医政和中医药管理科科长 李芬富

上海市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唐岚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彭德荣

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周峰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觅琼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史野

近年来,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和延伸处方制度,让社区医疗机构增强了活力,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分级诊疗制度落到了实处,体现了“上海思维”和“上海速度”。

在全国基本药物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延伸处方怎样再“延伸”一步,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延伸处方应该如何操作、如何监管,才能更好地满足百姓用药需求?近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的“中卫沙龙——上海市延伸处方专题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市的实践者分享了各自的体会和思考。

合理性:明确定义“延伸”主体

周峰:

延伸处方是家庭医生吸引病人签约的“最亮的名片”,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前不久,我们辖区内钱阿姨算的“三笔账”,被上海许多媒体争相报道。钱阿姨的爱人徐伯伯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10多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由于徐伯伯行动不便,配药这个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钱阿姨的身上。徐伯伯签约家庭医生后,钱阿姨说,不管从经济账、时间账、精力账上算,新政策都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沈光宇:

延伸处方是深化推进医改和分级诊疗制度的配套性举措。当前,随着医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基层和社区百姓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提升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想把病人留在基层,为首诊在基层做好医疗卫生体系保障,需要管理部门为落实诸如延伸处方等工作,做好政策衔接和转换,增强老百姓的“用户黏性”。

李觅琼:

作为增强家庭医生签约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延伸处方应当由谁来发起,需要进一步明确。是由病人发起延伸处方吗?病人想要什么药就提供什么?还是当病人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完全可以在社区进行随访用药时,由二级、三级医院医生来发起?我认为,由患者同意延伸到社区,由上级医院作为延伸处方发起的主体,最终由家庭医生来接收处方,这样的一个操作闭环更加合理。

史野:

2018年1月,我们中心产生的延伸处方金额共约2.9万元,2019年1月,已经涨到12.8万元,延伸处方政策,对于提高家庭医生签约黏合度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面临一些矛盾和困境,比如家庭医生判断有些药物不一定需要延伸,这可能与社区居民的需求不符,因此造成的不满和投诉增加明显,值得关注。

安全性:做好延伸处方监管

钟明康:

延伸处方是一项创新的便民服务举措,符合现代化创新服务理念。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同时还能完善大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机制,把更多病人留在基层。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需要医疗机构、患者和药品商业机构共同协作。做好延伸处方的质量管理,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环节:医生的处方权是否合格、药师是否对处方进行审核、处方审核模式和流程是否规范、审核处方的内容是否合格等。

沈峻:

延伸处方也有使用疗程,也涉及病情变化情况,还包括辅助用药使用等问题,因此,加强处方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普陀区做了全区统一的处方点评平台,所有二级、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纳入平台并上传处方,由平台抽取处方,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点评,点评的结果和对相关人员的处理结果都在平台留痕。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建设全区处方审核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共享知识库和管理规则,借助二级、三级医院药师资源,共同完成医师处方的实时审核。

李芬富:

在实际操作中,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映,上级医院开具的延伸处方,基层只能看到药品名称和具体数量,而看不到具体的使用方法、剂量等内容。对于延伸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各区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则。

可持续性:完善机制让群众更满意

马应忠:

在推进延伸处方的过程中,还面临医保总额有限、上级医院的处方推送存在延迟、药品信息变更导致无法延方、区市平台对接存在延迟等问题。实际操作中,药品厂家、规格、价格、编码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家庭医生无法延方,居民需再次至上级医院开具后方可延方。同时,如果上级医院的处方推送不及时,继而无法开具相应延方,将导致来回奔波等。开具延伸处方,涉及的环节很多,稍出差错,就可能导致延方失败,这些因素都会降低居民的满意度、感受度。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以提高效率、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

唐岚:

根据对我们中心延伸处方情况的统计,在目前500多种延伸处方品种中,开到100次以上的药品有20种,小于100次的有18种,一次也没有开过的药品有300多种。可见,在延伸处方药品品种中,专病的用药少。比如,我们中心每年的儿科门诊量约1万人次,同时,儿童也是家庭医生签约10类重点人群之一,但在延伸处方中没有一个儿科用药,呼吁能够把这些药品加进来。

郑思馨:

建议对延伸处方的药品数量或处方金额等,有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会牵涉医保部门对处方的金额认定。此外,建议对延伸处方的药品库进一步扩大,国家的“4+7”带量采购试点,一些同类药品在延伸处方目录中被剔除,这直接导致了实际处方目录库的缩小。

彭德荣:

2018年我们共开具延伸处方1.6万余张,涉及处方药品370多种。在操作时,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会出现保存和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此外,开具延伸处方的主导权不是病人,也不是签约医生,而应该是上级医疗机构,因此建议上级医院对延伸处方的时间、适宜性等做出进一步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基层。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