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基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分析

2019-01-04陈明慧马延柏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经济

陈明慧 马延柏

(1.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创新活动是经济长期增长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注]Rosenberg 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LSE, 2006, pp.1127-11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经济依赖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并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号召、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坚持将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与当代中国创新实践相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武文风(2013)认为,要把握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必须研究马克思技术创新理论,这有利于把握技术进步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注]武文风:《马克思技术进步理论研究》,南开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第13页。。易显飞(2016)对我国解决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自主创新实践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注]易显飞:《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新华出版社2016年版。。然而,目前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把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引入我国自主创新理论框架,是建立健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顺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步骤。因此,基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一、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与社会技术进步历程

熊彼特(1934)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创新理论,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注]约瑟夫·熊彼特著,郭武军、吕阳译:《经济发展理论》,华夏出版社2015年版。。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在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602 页。。这种力量对于经济社会、国家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武文风(2013)分析了马克思技术进步理论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发现诸多学者对马克思技术进步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熊彼特认为,马克思是研究创新问题的先驱,他的创新理论是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舒尔曼认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来考察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和未来的研究才是完备的;威廉姆通过比较马克思和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发现,马克思是第一个认为技术变革会对就业和财富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注]武文风:《马克思技术进步理论研究》,南开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6页。。由此可见,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了19世纪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借助技术发展成功实现产业革命的动力和原因。虽然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未形成专著,但其很多著作都强调了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9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其特点是机器大工厂代替了手工业生产,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普遍趋势是所有的生产部门采用机器代替人的劳动[注]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99、208页。。欧洲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大力发展,推动了农业、工业生产力的升级,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技术进步加剧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也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升级。技术进步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这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和反思。他思考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所在、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技术创新引发资本主义矛盾的原因,这些问题成为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通过使用机器改变劳动过程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以获取更多剩余价值[注]马克思:《资本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3年版,第394页。;技术实质上是资本控制劳动、剥削工人阶级的工具[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页。,这意味着资本家在生产中通过技术变革攫取更大的剩余价值。从马克思的技术创新观点来看,技术创新打破了旧的劳动方式,采用机器和专利等新的劳动方式获取更大价值。马克思技术创新的破坏性思想体现了知识的累积性,从历史观出发考察技术进步,马克思发现技术进步的根源是知识的积累[注]蔡敏、周端明:《技术是资本控制劳动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第51-56页。。马克思指出,每一项发现都成为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得以改进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0页。。Lundvall(1992)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演化过程,其核心是技术学习[注]Lundvall B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Pinter, 1992.;Nelson(2008)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立足演化经济理论视角分析经济发展,认为只有演化理论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这些观点无不映射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前瞻性,也表明创新是一个知识积累的历史发展过程[注]Nelson R 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Theory,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8, No.1, pp.9-22.。这一历史过程包含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是自身矛盾引起的唯物辩证主义原则[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从马克思辩证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就是引起技术进步的矛盾变化。由于政府、社会、市场、组织及家庭之间的不同需求,技术具有不平衡性和不连续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技术进步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动力。

熊彼特以及后来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研究结论,都体现着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新思想。Rosenberg(1963)[注]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 No.4, pp.414-443.、Rosenberg (1992)[注]Rosenberg N, Economic Experiment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2, No.1, pp.181-204.和Mowery 等(1999)[注]Rosenberg N, Mowery D C, Path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67-179.从美国机床、内燃机、电气和化学等工业经济领域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技术变革的过程,由于最初不具备生产机器的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专门的企业集合,致力于解决独特的技术问题,掌握机器生产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与此同时,技术知识从其原产地向其他经济部门扩散,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增长,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的垂直分离带来的技术融合对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影响增大,促使美国工业向系统集成发展。Rosenberg(1992)认为,技术变革具有方向性,即首先会从几个重要的产业发展起来,然后向其他产业扩散,即技术变革的方向存在诱导机制[注]Rosenberg N,Economic Experiment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2, No.1, pp.181-204.。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无法获得替代供应源或令人满意的替代品,对生产的严重破坏为技术变革提供了诱因,同时某些生产状态的恶化,使创新聚焦于该领域进行技术变革。从美国工业创新的历程来看,技术创新之路使低质量或者没有价值的原材料转化为具有商业用途的产品成为可能[注]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 No.4, pp.414-443.。以马克思的观点审视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技术创新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革新过程,这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而作用于客体、改造自然以获得新的成果。李树财(2013)认为,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主体多样性,这些特点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注]李树财:《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第7版。。

实现创新和技术进步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过程,只有当可用的知识来源不足以完成手头的任务时,才需要进行研究。因此,成功的创新必须满足技术和市场需求、把握正确的时机以及利用用户反馈的信号改进技术。因此,将创新视为技术、市场环境、生产设施、知识和创新组织的社会背景的变化过程[注]Kline S J, Rosenberg N,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 In: Landau R, Rosenberg N, 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pp.275-305.。这说明技术创新这一动态过程是客观世界多种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因果关系,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价值优势,才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Whitehead在《科学和现代世界》中说,“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发明本身”,而20世纪的显著特征是专业机构实现创新发明的过程,并将创新系统化和制度化[注]转引自Rosenberg N, Mowery D C, Path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67-179.。Pavitt(2003)认为,创新过程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创新是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工业R&D实验室、产业与大学的联动、生产技术中的技术融合和垂直分离,为创新知识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创新过程的异质性意味着每个企业根据经验以及在某个特殊产业或产品群组中明显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创新。第二,创新将知识转化为用品。技术创新以产品形式呈现,是因为产品能够体现经济价值,政府资助的项目、多技术公司、模块化和系统集成,使知识转化为用品成为可能。然而,用品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具有商业价值,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第三,创新需回应和影响市场需求。企业的产品、工艺、系统和服务与现实的潜在的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实现企业创新管理。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体,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使创新过程不断依赖于特定的部门、企业和技术领域,协调和整合专业化知识以及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学习,成为实现创新过程的必然选择[注]Pavitt K,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ussex, 2003, pp.1-48.。

由此可见,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既是创新理论的思想来源,也是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范式,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财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运用马克思创新理论,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树立技术创新观,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思想演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其实质是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理论拓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在新时代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黎昔柒等(2017)通过对易显飞《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一文的解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术创新观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技术创新观。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科技发展的焦点逐渐从农业、军事等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拓展和转变,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二是毛泽东的技术创新观。主张技术创新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学中干”,实现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三是邓小平的技术创新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身发展,因此要尊重科学、知识和科技人才,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使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有效结合。四是江泽民的技术创新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要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制。五是胡锦涛的技术创新观。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提出自主创新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六是习近平的技术创新观。提出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通过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黎昔柒、冯毅梅、葛玉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技术创新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第157-160页。。六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术创新体系,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中国化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来看,各阶段技术创新观点都是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体现。从1949年至今,我国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的蜕变,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一变化的结果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和转变,这是技术变革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百废待兴,要实现发展,就要发挥我国人口众多的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自力更生的有力保证。正如诸多学者通过对19世纪和20世纪经济增长动因的研究,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马克思基于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把技术创新分为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和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01 页。,即为了解决因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矛盾,技术创新赋予劳动力和资本的效率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通过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时期,资本成为比劳动力更关键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重新组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技术创新成为提高经济竞争优势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为仅依靠外资和技术引进,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创新驱动”战略驱动经济更深层次的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发展支撑。

可见,不同阶段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性具有差异,我国各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也不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直面和克服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三、立足技术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认为,技术与生产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4页。。这一观点说明,生产发展促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生产更好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充分验证了这一思想,民众通过知识、能力和物质等手段,不断改造客观世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智慧创造了许多震撼世界的成果,在国防、教育、医疗和工业等诸多方面硕果累累,这离不开技术创新。同时,社会进步使我国科学技术朝着更先进、更发达的方向发展,在航天、高铁等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多项科学技术与世界前沿水平接近、持平甚至超越,我国技术创新水平正走向世界前列。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技术与生产相互促进的关系,会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立足技术创新的新时代,需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树财(2013)认为,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动力[注]李树财:《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第7版。。技术创新的价值是通过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实现的,技术创新以产品形式呈现是因为产品能够体现经济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建立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并将其成果商业化以实现经济价值,这既需要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也需要通过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不断提升。Cohen等(1990)[注]Cohen W M, 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No.1, pp.128-152.、Zahra等(2002)[注]Zahra A S, George G, Source,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No.2, pp.185-203.认为,提升吸收能力的前提,是消化已获取的相关知识并应用新知识。学习能力是吸收现有知识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研发不仅能产生新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企业的吸收能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需要国家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立足技术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障技术创新。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发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注]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Rosenberg等(1999)认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注]Rosenberg N, Mowery D C, Path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67-179.。武文风等(2013)表示,要充分发挥人在技术进步中的核心作用[注]武文风、何自力:《马克思论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第11-15页。。因此,国家要注重教育和培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当今时代,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界应聚焦企业实践与应用,从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历史,探索技术创新的方向。对于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一方面,要进行自主研发,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强化吸收能力,利用技术扩散的有利机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马克思技术进步的观点出发,建设创新型国家,技术进步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人的发展,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必要杠杆[注]武文风、何自力:《马克思论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第11-15页。。我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利用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马克思像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思想与“剑”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