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2019-01-04程慧林顾冬珍

中国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衢州茶园茶文化

程慧林,顾冬珍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经济特产站,324000

衢州是浙江省传统茶叶产区。2018年全市茶园采摘面积1.33万hm2,茶叶产量9 387 t、产值12.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 579 t、产值11.6亿元。主要产品有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罗洋曲毫、常山银毫、龙游方山茶、衢州玉露等地方名茶,其中“开化龙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十大名茶等称号,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22.44亿元[1]。近年来,随着高铁、互联网、消费升级等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衢州茶产业重焕新生,以茶旅融合为切入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衢州茶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1.地域优势

“神奇山水,名城衢州”,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有150多处旅游景点,曾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称号。高铁时代的发展,衢州将成为浙江第二大铁路枢纽,“四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将构筑成一个跨越四省的“两小时旅游圈”,旅游集散优势明显,示范作用突出。

2.生态优势

衢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758.9 mm,全市年平均气温17.3℃。境内平原占15%,丘陵36%,山地49%,森林覆盖率高达71.5%,位列浙江省第二。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天数达359 d,人均水资源量为4 039 m3,是浙江省唯一拥有饮用国家一级地表水源的城市,空气负氧离子高达1.5万个/cm3。衢州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3.文化优势

衢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源远流长。据《衢县志》记载,衢州已有1 200多年的种茶史。宋崇宁元年(1102)即在衢城设茶务实行专卖。明代龙游县方山茶已是贡品,明正德六年江山仙霞关“四丛茶树”被封为“御茶”。1941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衢县航埠镇万川村首创中国茶叶研究所,在中国茶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二、衢州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1.茶旅融合发展初具规模

2018年,全市茶产业总产值为23.8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7.15亿元,占全产业的30%。全产业从业人数12.5万人,从事第三产业人数1.43万人,占产业总数的11.4%。

2.茶香小镇引领行业发展

近年新建的开化县齐溪茶叶特色小镇,规模565.33 hm2,投资5 000万元。经过几年的开发,特色小镇实现了茶园景区化、茶厂体验化、茶叶品牌化、茶农组织化,变小镇为茶香景区,变农家为茶香民宿,变乡村为特色茶村,变美食为主题茶餐,把茶元素充分融入到民宿、体验、餐饮等之中;开发了茶产品网上销售、微信电子商户和直销等平台,形成一条年产值超亿元的茶叶全产业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3.美丽茶园建设扎实推进

衢州的茶园多位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丘陵地带,按照“标准、生态、美丽”的总体要求,重点配套蓄水灌溉、茶园道路、防护林、沟渠、游步道、景观台等设施,全面应用绿色防控、减肥减药和有机肥替代等技术,茶园行间套种阔叶林植物、观赏植物和花卉等,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变茶园为景区,提升茶园生态环境与综合产出水平。2017—2018年,全市新建市级美丽生态茶园30个。

4.体验游加工茶厂快速发展

通过对现有茶厂的改造,专设游客参观通道、加工体验生产和康体养生专区,全市已建可供游客体验的特色茶叶加工园区10余个。如开化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手工采摘、制茶观光、传统手工制茶体验、品茶等一系列主题,还原开化龙顶传统手工的原始风韵为主要特色,创新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的发展模式。

5.茶文化推广氛围浓厚

一年一度举办“全民饮茶日”,作为弘扬衢州茶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博览、展销、推介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政府部门每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农交会、浙江农博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不断宣传茶品牌、茶文化,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三、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融合意识不强,理念相对落后

虽然衢州的茶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有起步,但总体而言相关部门的融合意识不强。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将两者孤立开来,对于茶产业的认识较多局限于茶叶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对于如何将茶产业与当前如火如荼的休闲旅游有机融合办法不多,进展较慢。

2.有效投入不足,载体建设滞后

目前衢州参与休闲旅游的茶园还不多,仅占采摘茶园的4%左右,受本地茶经济主体规模小、实力弱,以及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茶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投入偏少,载体建设较为滞后。除茶经济主体外,政府部门在茶休闲旅游业上的项目安排、有效投入相对较少,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难以满足茶休闲旅游的需要。

3.文化对接不够,软实力不强

整体来看,衢州茶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在文化内涵的定向挖掘、对接融合上关注不多,不够紧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引入也相对偏少,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历史嫁接将两者有机融合,缺乏有效的展示平台。茶园休闲游较多停留在看看青山绿水,喝喝茶,尝尝农家饭的初级阶段,对茶文化因素的利用形式单一、办法不多,旅游内容不够多元化,茶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不丰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茶文化无法深度了解和深度体验,满足不了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4.茶品牌不响,辐射带动力弱

衢州茶叶虽然有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等获奖品牌,但总体的茶品牌认知度仅限于局部地区,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较少,竞争力不强,茶品牌对旅游业的带动能力弱。

四、加快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

1.规划引领,强化融合理念渗透

根据全市茶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强化茶旅融合的顶层设计,将重点区域、重点茶区、重点茶园的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谋划,适当扶持,整体推进,共建共享,大力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2.精品布点,丰富茶产业内涵

将“种茶叶”和“种风景”结合,建设一批美丽精品茶园,让茶园成为一道美丽风景。按照风情茶园建设的10个要求,即1套规划、1套茶文艺节目(含茶歌、茶舞、茶艺)、1个电商平台、1个企业品牌、1个茶文化展示厅、1个茶叶加工厂、1个品茶室、1条骑行道(游步道)、1个体验场所、1个精品茶园,选择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区域,进行改造,变“盆景”为“风景”。大力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强化茶叶清洁化加工,确保茶叶生产加工各个环节质量可追溯。培育若干家集茶食品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茶食品、中西糕点加工的领军企业,开发茶酒酿造、茶面膜、茶工艺品等新产品,拉长茶产业链,让茶产业逐步变成跨界行业。

3.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把原有的风景点与茶旅游结合,规划精品旅游线路,突出茶主题旅游,重点谋划以开化国家公园、江郎山世遗等为代表的茶乡游精品线路,将景区、景点和茶园旅游相互串联,打造百里名茶长廊或万亩名茶园景观带等。推出逛古城看茶艺风情、探秘钱江源品龙顶香茗、游丹霞采绿茶、探古村赏茶园、住农家饮有机茶等特色茶旅游内容。

4.聚合特色,建设一批茶韵小镇

抓住当前国家和省级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良好机遇,筛选一批重点产茶区的乡镇,建设茶韵特色小镇。明确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定位,有机结合自身的山水风光、错落的空间结构、多元的功能、多彩的历史文化,融合茶文化、茶产业、休闲旅游和集镇建设等诸多元素,摈弃“大而全”,倡导“小而美”,突出“茶园风情、休闲养生、农耕文化”主题,打造具有浓厚茶特色的休闲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茶休闲旅游特色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茶园民宿。

5.建好队伍,传承创意茶旅文化

将茶文化知识培训作为乡村旅游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有意向发展茶休闲旅游的茶企、茶农,开设茶旅融合专题培训班,组织课堂和实地培训,在导游培训中增加茶文化知识课程。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县两级农民学院(校)每年的农民培训中,纳入茶文化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带动,引进茶旅专业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营销策划等方面人才,通过政策激励,推动茶产品更好、更有效地转化为旅游商品。

猜你喜欢

衢州茶园茶文化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周宁生态茶园
衢州烂柯山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