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2019-01-04杨新民
杨新民
(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133团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64)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患者通常会出现腰腿痛、行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1]。本文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中医正骨针灸治疗的效果,从择取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8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器官功能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精神疾病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3~59岁,平均(40.39±4.48)岁;研究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4~61岁,平均(40.96±4.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者予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患者选择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推患者背部两侧骶棘肌肉,时间为5分钟,之后向垂直肌纤维的方向施加压力,以松弛骶棘肌肉,使痉挛状态得到改善,另外在患者配合下对压痛点进行确定,术者用肘部尖点部位对患者压痛处进行揉压,使其疼痛放射至足背部以及足趾部,使疼痛得到缓解,每2天施行1次手法治疗,持续4周。
研究组100例患者予以中医正骨针灸治疗,中医正骨手法操作同于对照组,针灸治疗如下:对局部穴位进行确定,之后予以针灸治疗。患者选择俯卧位,选择气海穴、承山穴、腰阳关穴、昆仑穴、大肠腧穴、肾俞穴、阳陵泉穴等,先对各穴位对应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之后予以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留针25分钟,以麻胀感为准进针,每天1次,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经过治疗腰腿痛以及行动受限等症状均消失为显效;经过治疗腰腿痛及行动受限等症状得到改善为有效;治疗后腰腿痛及行动受限等症状均无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反应,评分为0~10分,代表无痛-剧痛,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对照分析,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50例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45例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疼痛评分为(6.23±1.4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34±1.33)分;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3.23±1.01)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68±1.12)分;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腿痛、筋出槽、痹症、骨错缝等范畴,通常是因过度操劳,使得身体组织器官损耗过度,进而出现肾气亏虚症状,降低了腰椎间盘组织功能,同时损伤了腰部软组织,皮肤出现外部创口,这也为外邪入侵提供了机会,病变部位出现气血不畅以及经脉闭阻现象,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2]。针对这一疾病,临床治疗应注重松筋、易骨、通脉等方面,其中松筋指的是松弛痉挛的组织,使疼痛得到缓解;易骨指的是理筋和祛瘀,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通脉指的是打通病灶区域经络血管,使血液循环恢复,病灶部位组织功能得到改善[3]。本次研究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中医正骨针灸治疗,并与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作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正骨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使患者疼痛反应减轻,临床价值显著。中医正骨针灸治疗中,通过对气海穴、承山穴、腰阳关穴、昆仑穴、大肠腧穴、肾俞穴、阳陵泉穴等穴位进行针刺,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还可以活血益气,另外还有消肿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中医正骨针灸治疗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