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四藤二龙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2019-01-04朴勇洙刘庆南李倜卢天蛟卢芳指导
朴勇洙刘庆南李倜卢天蛟卢芳(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哈尔滨市中医院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骨和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涉及肌肉、血管、结缔组织等多系统,目前致病原因研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多从自身免疫应答来描述RA发病机制,认为以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改变,长期形成滑膜血管翳,进而骨及软骨组织的正常生理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1]。中医辨证则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六淫外感,肝肾亏虚和寒热痰瘀湿等来论治[2]。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体质等方面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
卢芳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载。是临床教学经验、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知名中医专家,对内科疑难杂病具有独到见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学古创新,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独特的认识。
卢芳教授在治疗RA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该病活动期的湿热闭阻型,运用清热凉血、祛瘀通络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有些不需要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卢老学习,获益颇丰。卢老临床上治疗RA拥有丰富的经验。现将卢老运用四藤二龙汤[3]治疗RA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瘀滞闭阻,不通则痛为RA主要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病名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内经》云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故中医学称为“痹证”。卢芳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RA的病位初在肌表经络、久则深入筋骨。其致病因素多为风寒湿热瘀等,其基本病机为瘀滞闭阻,不通则痛。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使气血失和、津液输布紊乱,气滞血凝,痰瘀互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日久不愈而成。《内经》有云,“卫主气”属阳主外,“营主血”,属营阴主内,“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不合则生寒热,气血不合则气滞血瘀,营卫气血不合则生血热、阳热,瘀滞于肌表经络,即可致“气留不行、血壅不濡”,多表现为红肿热痛;津液不合则生痰浊,湿、痰、瘀凝滞于骨节筋脉,多表现为灰暗青紫,不通则痛。总之,RA以虚实夹杂为主,虚则正虚[4]。
2 四藤二龙汤的方药剖析
卢芳教授熟读中医经典古籍,是张仲景所倡导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忠实实践者。平素研究经典又不拘泥于经典,深入研习,取其精髓,机圆法活,灵活应变。尤其是风湿免疫性疾病,在5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并结合现代中医创新理论,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并分析其病理变化特点,总结出RA的基本病机为瘀滞闭阻,不通则痛。而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藤蔓类草木之品、虫类血肉有情之品等通络法在医治本病取得显著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四藤二龙汤。
四藤二龙汤的基本方药组成为:忍冬藤15g,络石藤 15g,鸡血藤 15g,雷公藤 1~5g(先煎),穿山龙30g,地龙10g。其功效为清热凉血、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热痹证,并可作为各种关节红肿热痛的基本方。痹证病因虽多,风邪首当其冲,但均夹有湿热等邪郁滞,故方中配用忍冬藤、络石藤为君。方中忍冬藤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能清气分络中之热、通络中之滞,可清热祛风活络;络石藤苦、温,善利关节,走经脉,凉血消肿,祛风通络,能祛络中之郁癖;二者相伍,清热除风湿利关节,解气分之热毒而渗湿,走表达里,以攻热毒滞邪之处。臣以雷公藤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除湿消肿、舒筋活络止痛之功,不但能消络中之热,解络中之毒,且能通络之癖。佐以鸡血藤甘、温、归肾经,入血分,补血活血,通络散滞,能养络中之血。鸡血藤质润行散,补血活血舒筋,常用于治疗肢体及腰膝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状[5]。穿山龙味甘苦、性微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可走可守,能补能通。地龙力专善走血分,通瘀滞之血脉,透骨搜风剔邪。二者配伍,则使壅塞之血脉得通,痛则不通,以改善晨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等症状。合忍冬藤、络石藤入气分清热化湿、舒筋活络,以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综观全方,具有祛风通络、清热化湿、通痹止痛之功。
3 四藤二龙汤治疗RA的理论根源
卢芳教授运用“取象比类”的中医理论,把藤类药物的生长比作肢体经络筋节,应用于治疗筋络病变,取其活血舒筋、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搜风剔骨之作用。叶天士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用药主张“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6]。RA病程长,且呈慢性进行性过程,早期多以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为主,以寒湿阻络、湿热阻络、痰瘀痹阻多见,后期感邪日久,邪郁化热,蒸津成痰,风寒湿热痰合而为病,经久不愈,血瘀痰凝,互结不散,虚实夹杂,久病入肾伤骨,病理趋于复杂,骨节变形,致筋挛骨损肉削。因此,卢老常言在治疗RA的关键在于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运用通络之法,不论其寒热、虚实,以舒筋活络、活血通经之品,宣痹祛邪,通利关节。卢老在多年临床摸索中发现在众多舒筋活络药中,惟藤类药物起效最著,众多活血通经之品,惟虫类药物起效最显,故在方中以具有舒筋脉、通络癖的四藤为主药,与虫类血肉有情之品相伍,直达血脉,更具活血通络、解毒止痛之效。
4 随症加减
4.1 急性期 卢老认为急性期RA患者因正虚外感风寒湿热等邪,久而化热化湿化痰成瘀,或因阴亏阳旺外邪再次侵袭等,均可致经络闭阻而成热痹,瘀滞于肌表经络,即可致“气留不行、血壅不濡”的表现。急性期常见多个关节疼痛红肿,关节周围皮肤触之发热,日常功能活动受限,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等热毒集聚博结于关节,且起病迅速而剧烈。此期的治疗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可重用大剂量藤类药,不仅可解气分血分之热毒而渗湿,走表达里,且可活络中之毒而养血通络止痛。若风热偏盛,多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红肿胀痛,可重用忍冬、络石藤之类,配伍秦艽、桑枝、海桐皮祛风清热,凉血舒筋;关节肿胀明显,重而不舒,舌质红,苔黄腻,可用豨莶草、败酱草、土茯苓、萆薢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若皮肤红斑者,可用赤芍、丹皮、凌霄花等凉血解毒消斑。
4.2 缓解期 卢老认为 RA病程长,呈慢性进行性过程,中晚期日久正气更虚,风寒湿热痰瘀之邪久留筋脉骨节,可见筋脉拘挛、血滞脉涩、骨节疼痛,毒邪深重则腐蚀筋骨血脉,致使关节变形肿胀疼痛、麻木、功能受限等,此期的治疗关键在于扶正兼以祛邪。痰浊留滞,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南星、僵蚕等化痰散结;瘀血明显,可加莪术,用地龙15~20g为宜,并酌情加土鳖虫10~30g活血通络止痛;疼痛较重者,加元胡、乳香、苏木等活血祛瘀止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者,加木瓜、蚕沙、油松节等祛风化湿,舒筋通脉;关节漫肿者,可用五加皮、茯苓皮、姜皮、陈皮、大腹皮等行气利水消肿;肢体麻木者,可用路路通、乌梢蛇活血通络;骨节疼痛,乏力者,可加千年健、鹿衔草、骨碎补等补虚通络。朱良春老师[7]认为:“痹证迁延日久,邪气久羁,深入骨骱经隧,气血凝滞不行,变生痰湿瘀浊,经络闭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使浊去凝开,血气通和,经行络通,邪除正复。”因此,在治疗RA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虫类药,其具有搜风剔邪、化瘀通络、消肿定痛的作用,是中医药治疗RA的优势之处。
5 典型病例
陈某,女,53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2017年3月7日在哈尔滨某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疼痛肿胀,局部关节微热,伴有踝关节红肿热痛,伴晨僵,活动受限,服用“止痛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7年3月14日来就诊,伴纳呆等不适症状,舌质红、舌体胖边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湿热闭阻证)。治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处方:四藤二龙汤加减。川牛膝20g,黄柏10g,薏苡仁30g,络石藤30g,忍冬藤30g,鸡血藤15g,雷公藤3g(先煎),苍术(炒)20g,穿山龙 50g,地龙 20g,白术(炒)30g,木瓜10g。14剂,日一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服上药两周后来复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稍缓解,局部关节无微热。方中生薏苡仁改为炒薏苡仁30g,再服14剂。两周后来复诊,关节晨僵肿胀消失,偶有劳累后出现酸痛,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继续服30剂,一月后诸症悉除,行走如常。随访数月,病情稳定。
按语: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四诊合参,诊断属湿热闭阻型痹证。久居潮湿寒冷之地,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致营卫气血津液失调,生痰湿而化郁热,湿热瘀滞于肌表经络筋骨关节,故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红热肿胀,疼痛活动不利;湿热壅滞脾胃,中焦运化不济,故患者出现纳谷不香、痞满等症状。卢老选用四藤二龙汤为基础方合四妙散驱除关节湿热瘀浊之征,加木瓜化湿舒筋活络以利关节,加炒白术健脾胃以养正气,外邪得散,正气得养,共奏祛邪通络之功。后期外邪已除,故健脾胃中焦以增加气血津液的生化运行,使骨节筋脉得以濡养,解除疼痛及活动受限。
6 小结
卢老认为“病不辨无以治,治不辨无以痊”,对于病情复杂的病例,应掌握标本缓急。RA活动期拟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之法,用四藤二龙汤加减,可清热毒、除风湿、通筋脉、走肌表,可清络中之热毒而通络止痛,使急骤进展的病情得以控制。因RA患者病程较为漫长,故在疾病的中晚期,应以滋补肝肾为法,另配伍虫类通经搜剔之药,使机体正气得复,经络得通,邪气被剔,气调血和,而疾病自愈。卢老认为治疗RA,于急性发作期,在辨证施治中加藤类药物,于缓解期,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虫类搜剔之药[8],疗效颇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