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势”“市”“适”“是”探析

2019-01-04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王苏琪

(郑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势”“市”“适”“是”解读

势,古字作“埶”,字形从“坴”从“丸”,“坴”为土敦成的斜面,“丸”为圆球,字面意象为圆球处于土墩斜面即将滚落的情形。《说文解字》大徐本注:“势:盛力,权也。”可以理解为势利(权势和利益)、威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资治通鉴》中“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都表达为形势、情势。到了近代,一方面,在相关词语后面加上“势”字,如局势、形势、态势、姿势、情势、国势、火势、风势、时势、运势、走势、涨势,表示事物的演变趋向;另一方面,势又指某种影响力,如权势、地势、山势、势力等,用以表征事态演变特征的“加速度”,以及产生这种“加速度”的影响力,综合起来,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助推力。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承担着解释、教育、引导、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重任,开放式地进阶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开始了它的使命之旅和演进起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立意高远、本正源清、旗帜鲜明的新态势和趋势。

市,会意字,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古意指人们聚集的嘈杂声。《说文解字》解释为买卖之所,即市场。隋唐之后,既可用作市场,也涵盖市场活动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是国家意志在民众中的宣传和引导,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任何国家概莫能外。我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想信念教育到职业素养教育,主要的实施场所是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切实可行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课程和学科,是思想品德、素质能力、技能素养等全方位的培养,场所切换之多、时间延续之长,陪伴着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贯彻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适,《康熙字典》解释为切合、相合、适当,有时也讲正好、符合、匹配。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使对于相同的受教者,也要像《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节点、火候。

是,《说文解字》:是,正也。可以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确认时的一种状态,肯定的意思。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解释实事求是“……‘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4]。他接着说,“实事求是,就是我们要从事物本来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发现其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遵从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教育,而是意识形态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必然性、客观性、规律性,而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是”,随着网络新环境的迁移,探索虚拟入场,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与互联网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域场成为研究的切入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势”“市”“适”“是”的现行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发展的“劲势”,一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累积的优势。经过改革初期的思想大论战,形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始终占据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热点和话题,通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持续解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解析,坚定探索中国道路,构建中国理论,制定中国方案,使用中国话语,形成了“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5]。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已经成为政治教育的特色,也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和递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来自党和国家高屋建瓴的助推涨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7],并将2019年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年、质量年、基础年”。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8]。信息化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新时代的“奋进之笔”和教育改革的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扭扭捏捏,而是理直气壮,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强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市”,也一样遵循市场规律。首先加大供给投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配置。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4%,长期的教育投入,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39%,其中,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3%[9],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水涨船高,持续增长。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启动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国高校开始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10所,2017年增加了12所,2018年年底增至46所,成为先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阵地和宣传阵地。师生的群聚、辐射,带来市场的热效应,思想的汇聚、碰撞,传播,越来越多人思考、了解、认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带来了超越物质享受而追求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也带来了超越个体欲望而追求社会整体发展的理念提升。教育供给侧改革,还涉及理论更新、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技术运用、生活场景再塑、理想愿景创设、教师队伍提高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提升契合了经济学的三大规律,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始终处于阈值和效能的“双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适”,首先是育人环境的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必然以人为本。人首先离不开环境,18届三中全会后,党通过反腐倡廉,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党内氛围,带动社会风清气正,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社会环境。其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网络作为青少年学习、交流的虚拟所在,充斥着反党反社会主义,甚至反国家反人类的暴力、黑恶势力和粗鄙言辞,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不一而足,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争夺青少年,国家重拳出击,坚决打掉这些在年轻人成长路上布下的陷阱,保持干净阳光积极的网络环境。再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环境,推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素质锻炼共同走进义务教育,并在高等教育中更是增加了分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适”不仅仅是个技术要素,更多的是个“攻心工程”。为此,严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师资关,专业对口、政治觉悟高、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爱国爱党,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并且“自己信道才能讲道”,自觉研读、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顺应了信息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自觉在教学教法上实现了“四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学习,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主,从课堂讲授向多种学习方式并举转变。建设“大思政”,课堂、第二课堂、慕课,名家讲坛、社会实践、校企联合等等,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多层次并举,多渠道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例“陈果现象”和群案“马克思主义学院”显示了“适”的偶然性和普遍性,也实证了我国在探索寻找“适”上的新举措,新方法。

求“是”见初心,求实有成效。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遵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0]。在青年中,“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对青壮年“要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我们既要讲清道理,润物细无声,又要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将青少年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统一于立德树人,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各领域,使受教育者成为能够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全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势”“市”“适”“是”形势分析

第一,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争斗与各种敌对势力的围攻,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大势”存在对立面。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西化”“分化”“中国威胁论”“宪政民主”,挑战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不遗余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错误。”[11]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传播,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消费主义以学理、学术的名义,为西方价值观摇旗呐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势”也是一种僭越。后现代主义是以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城市拥堵,人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的现实考量中进入中国的,扩大“工业化”造成的损伤和担忧,恰逢其时地迎合了国内学术批判的口味。一部分人从自由主义出发,调侃和嘲弄现实,认为要么回到过去,拒斥国家管理,要么,生活在未来,消解政党权威,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约束和教育。历史虚无主义则是以人文关怀为由,认为对严肃问题的思考是无谓的深沉与作态,历史是人为编造的文本,受到叙述着、著作人的解读、歪曲,不足信任,强调个人至高无上,认为人只有摆脱国家、政党的工具性存在与管理,才是自由和有价值的。新消费主义倡导人们及时行乐,体现消费价值,无底线消耗社会资源,甚至赊欠人格和生命。它们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是政治噱头,“是错误的延续”[12]。

第二,供需失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市”受到影响。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方针和形势要进行宣讲、分析、引导和解答,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特别是社会办学架构,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形势研判和解读南辕北辙,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问题的对应解答和引导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不能说服人,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用”或“有价无市”的世俗评价。其次,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微媒体发展,人人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碎片化吸引“眼球”,断章取义的发挥,都悖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市”,使思想政治教育时强时弱,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在供给侧不能保持稳定升值,影响了价值判断。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适”,亟待完善和创新。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研究,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主导地位不突出,研究内容和对象要么简化,用“大思政”一言一避之,要么扩张到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学科范围,成为捡拾“思想政治教育学帝国”的篮子,缺乏科学化和专业化,走向泛政治化[13]。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上,政策注释多,理论讲授多,灌输多,说教多,还没做到一事一人一解,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人文关怀,观念的引导和思想的开解少,完成任务多,在教育过程中的虚多实少唱高调,缺少探讨自我的分析和坦诚的交流,最终落入苍白空洞的窠臼,失去了凝聚力。

第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违背“是”的现象。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但是,现实中,为了赶任务、上项目、争荣誉、比成绩,思想政治工作被当成硬条件,写材料、签字等要求短时间快速完成,等不到思想接受、思考逻辑,领悟道理,生硬的接受与思想的转变过程不相符合,教育和自我教育不能相互转化,思想提升、进步、巩固缺乏落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教育规律的结果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是”与教育过程的“是”两张皮,不是双轨合一,而是各行其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实效不突出。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势”“市”“适”“是”的展望和进阶路径

升“势”靠实力,造“势”要方法。中国已经是国际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科技领域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蛟龙潜海、自造航母,“中国制造”带来的国际声誉和国内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目共睹,经济发展是人民的愿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目前,要保持“中国制造”在产业结构转型中成功升级,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在军工领域、航空航天、医学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20个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中,我国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产生顶级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人才报效祖国、兴业敬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既要有好教材,也要有好的教法,我们要掌握“外塑”与“自塑”并行法。在“外塑”上,多年来选拔、支持、组织的对西方文化背景了解的专家学者,研究西方和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品德教育、教育制度的异同,在比较中探寻自我教育特色与体制,已初见成效,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强化党中央领导的各级党委落实第一责任,狠抓落实,将“中央领导、府院协作”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贯彻下去,真正能够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放眼全球。其次,严格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民众团体培训、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评估与检查,取缔一批、淘汰一批落后教育产能,鼓励教育创新竞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复合空间,探索实践成效,完成“内塑”的坚挺和严格。

新时代创新“市”,面对新变化,要有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时代,要“乘势而上”和“顺势而为”。首先,提高供给侧的含金量,要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甚至专家学者纷纷“入市”,释放强势信号,领导人带头讲党课、作报告,阐理论,抓实效,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能,系统“兴市”。其次,针对我国“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专家学者做足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道场,将国外思想政治的起始根源、研究内容、理论导向及现实表征,与现实思潮、利益集团的宣传倾向,进行比较和剥离,对其核心和主旨进行批判性评价,克服西方“泛知识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形成群团集聚和智库,发出“中国声音”。最后,吸引需求侧的需求,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建制体系,博大的学科研究领域,丰富学科内容,独特的学科特色,开设专业教育,增加“中国化”的学术话语,采用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入市,扩大思想政治在各级各层次学习、考试的权重和分值,增设就业岗位,疏通需求侧的应用途径和提升通道。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更好。对于青年学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不间断地进行体验教育,根植爱国情怀。对于大多数的职业人员,借助文化消费和道德情感平台进行思想关怀,在舒解心情、畅通思想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净化网络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学习强国”,不仅仅作为党员学习的党建工作平台,而且还包括了社会历史、经济科学、日常百科、戏曲美工等,内容全面,更新迅速,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充实自己,学以致用,在网络遨游中,引导人们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对于极少数所谓“政治冷淡”的人的胃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可以滋养心灵,涵育品行,让他们回到关心自己、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增强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思想政治教育的“是”是在“势”“市”“适”中实现的。规律的作用,是经过市场运行的,更是通过实践检验的。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化与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双轨合一,交互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等科技平台扁平化的交流方式,开放的对话,拉近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瞬时的角色转换,使所有人进入教育——自我教育——再教育过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