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疑反推论证”破解脱贫攻坚不精准难题
2019-01-04
当前,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和地方都很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出的“质疑反推论证”的方法,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不精准的难题。
质疑数据真不真,反推工作实不实。数据精准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对反映工作成效数据的研判分析,通过数据反推求证,真实反映脱贫攻坚实效,促进工作脱虚向实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实调查摸底。本着先知而后行的原则,聚焦贫困群众居住情况、人口状况、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贫困状态、致贫原因等基础信息,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排查整治。根据排查结果,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开展贫困户识别,做到政策、标准、程序、结果全公开,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开展数据复核。对村组、驻村干部、轮战干部填报的基础数据,由乡镇组成核查组进行地毯式核查,对每个贫困户基础信息认真检查、对照和审核,把好复核第一道关口。对乡镇填报的数据,采取随机抽查、定向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对数据的逻辑关系及真实性进行研判复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三是全面抓好档案建设。在精准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分门别类建好覆盖所有群众的“一户一档”,完善贫困户从精准识别进入稳定脱贫退出的全套数据档案,每月定期由各村民小组长对本小组婚丧嫁娶、人口增减、生病住院、天灾人祸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报告,乡村两级要第一时间同步更新完善数据信息,真正做到识别纳入、动态调整、脱贫退出都有理有据。
质疑群众笑不笑,反推措施准不准。坚持把政策落实作为群众是哭还是笑的“试金石”,综合分析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推进措施是否契合实际,努力把各项帮扶措施落细落实,让贫困群众真正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以尊重民情民意为首要前提。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政策与村情民意、群众发展意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坚决防止出现“一刀切”“铺大摊子”,决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是以解决群众急难为根本目的。定期不定期组织评估队伍进村入户暗访抽查,倒逼脱贫措施落地落实。重点聚焦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从最贫困的村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教育医疗、老旧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等抓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问题。三是以群众持续增收为最终目标。脱贫攻坚不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群众真正找到一条稳定可持续的增收路子,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要对前期实施的扶贫产业开展“回头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实施效果好、群众满意的产业项目,加强管护和后期投入,确保见到实效;对布局不合理、不科学、收益不好、群众意见较大的产业项目,果断作出调整。组织各行业专家团队对各镇(乡、社区)即将实施的产业项目市场远景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杜绝“短命”产业和“春花秋谢”现象发生。持续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建立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群众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中的份额,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产业扶贫的红利。
质疑对标严不严,反推作风硬不硬。脱贫攻坚战最大的敌人不是贫困,而是不干实事妄图虚名、不求实效只做虚功的不良作风。要持续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一是主动对标脱贫要求。聚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对标对表中央、省、市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程序、标准,并相应作出调整;聚焦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重点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做好规划衔接、资源整合,整体部署、协同推进。二是主动对标扶贫责任。坚持把“督查问效、考核评比、纪律问责、组织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走访群众台账单、工作任务交接单、工作成效测评单、驻村轮战述职“三单一述”制度,对乡镇干部住读情况、驻村轮战人员到位情况、帮扶责任人走访帮扶情况、牵头部门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以解决驻村轮战方向不明、工作断档、帮扶责任不实等问题,倒逼镇(乡、社区)、区直部门真枪实弹抓脱贫。三是主动对标攻坚纪律。定期开展互查互评、互督互推,将扶贫工作与个人绩效、年终奖、评先选优直接挂钩。严查重处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在扶贫领域中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虚报冒领、骗取套取、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等问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