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发展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2019-01-04_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城智慧社区

_ 冯 奎

2008年以来,智慧城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约有500座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智慧小镇群、智慧社区等新的智慧城市衍生形态,也在不断出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仍需着力发挥城市的主体作用,同时不断拓展智慧城市的范围与内涵,发掘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这需要我们从智慧城市出发,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小镇、智慧城市群,推动智慧社会发展。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发展既要顶天,朝着智慧社会方向发展;又要立地,也就是走向各类小微空间应用。

走向智慧社区

社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城市社会学的观点是:一个人类群体固定在一个地点,这个群体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个地点可以称为一个社区。实体意义上来讲,目前所讨论的智慧社区是一个较小的城区或街区单元。目前我国智慧社区的政策方向初步形成、推进内容已见雏形、多元主体正在培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建设智慧社会,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这为未来的智慧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未来就是要建设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生态宜居的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向智慧社区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广域区域特别是城市群方向进行扩展,二是向微观的区域、纵深的领域延伸。智慧社区是未来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第二,“互联网+城乡服务”越来越向社区延伸。尤其是近些年来,各项信息惠民政策走向城市,城市采取各类办法,打造智慧社区,推动信息惠民政策服务社区市民。第三,推动社区智慧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实现治理现代化,短板是社区治理。社会智慧治理必将成为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第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生越来越多的智慧社区。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在快速发展之中,乡村振兴是未来重大政策方向。中国城市型社区有十几万个之多,农村社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化与信息化在社区相遇就带来了智慧社区的巨大发展。

建设智慧社区的意义,概括起来有四个主要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社区离普通市民最近,最容易让人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和社区的吸引力。目前城市层面在抢人,未来会在社区层面抢人。智慧社区建设是加分项目,能够提升社区活力。三是有利于满足消费扩大内需。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养老、家政、休闲、康养等一系列需求的满足,这里面有庞大的商业机会。四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数量庞大,未来将集聚七成甚至更多的人口。投资社区就是投资未来,这已经引起许多投资机构的重视。

走向多种空间

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的建设总要与一定的空间相结合。因此,智慧城市是有形的。过去10年,我们主要讲智慧城市,因为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空间。以城市为空间单元,有利于通过行政力量来配置资源。这是起步阶段的正确选择。近年来,不同空间类型的新型智慧城市异彩纷呈。除了智慧社区外,还有智慧小镇、智慧城市群等。

智慧小镇以智慧科技为基础,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等要素。它们一般规模较小,从规划建设的投资上来说较少。一定意义上讲,未来所有的小镇都有一个“智慧”的属性,都应该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些小镇中,极少数可能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智慧小镇。比如乌镇,它已全方位融入“互联网+”元素,一些智慧化项目如互联网医院、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相继投入运行。

城镇化的主体是城市群,它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单元。智慧城市群建设能够最大化发挥信息化设施、产品、平台、应用的功能,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在其他各类协同的力量之外,有一个力量是独特的,这就是通过新一代信息科技建立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各个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各类信息与数据流动更加通畅,各类要素发挥更大价值。

智慧新城新区是智慧科技与各类新城、新区的深度融合。我国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城新区体系,包括19个国家新区;各类型开发区25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还有各种类型的新城,比如产业新城、各类交通枢纽型新城(如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科教新城(大学城)、行政区型的新城等。这类新城新区具有智慧科技应用较好的基础,未来都应成为智慧新城、新区。典型的例子是雄安新区,明确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新城。

走向智慧社会

“智慧社会”被正式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与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并列。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不仅体现了规模、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智慧城市的复杂性大大上升、协调性要求大大提高。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主要将在以下方面实现超越。一是超越单一的智慧城市层面。从智慧城市走向智慧国家。智慧社会建设更加强调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的意义。二是超越当下社会发展现状。智慧社会是一个正在到来、加速到来的社会形态,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过去的基础、现在的成绩,但目标与方向又是直指未来,是将来时的,因而具有极强的引领性意义。三是超越城乡二元分离的状态。智慧社会建设将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四是超越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智慧社会建设强调打破部门间、区域间、行业间的封锁,要对统一开放的市场形成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五是超越可见的有限的主体。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各类主体都将被深度卷入发展中,都将可能成为创新的发动机与策源地,这是一个真正的大众万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六是超越竞争逻辑。未来主要应朝着生态系统的方向进行转变。合作被置于优先的地位,竞争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手段、效果、价值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七是超越单向管理模式。社会治理呈现多元化协同配合、协同治理局面,不再是政府的单一、单向监管。八是超越科技革命的范畴。在科技引领下,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将有新的改革浪潮到来,这是一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性改革。九是超越数据大国。从数据大国,经由智慧社会建设,我国将成为数据强国、数字国家,将成为新型的现代化国家。

智慧社会的这些超越,意味着这是一个正在到来的新型的社会形态。

有形与无形

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这是因为中国城镇化还没有完成,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城镇化交织在一起,会加速中国城市的智慧化进程。中国智慧城市的未来会走向智慧社会,智慧社会包括各类空间组合,是一个自成一体但又是一个弹性的空间。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强调智慧城市有形的一面,因为有形的空间是承载各类资源配置的场所,但也要注意到智慧城市具有根本上的联通性,由联通而带来的开放的特征是智慧城市演变的方向,也是它的动力之源。

以智慧社区为例,我们现在讲的智慧社区是有形的,也是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单元,但是一个智慧社区产生的活动联结与影响力,则可以超越任何现存的社区的边界,渗透与扩大到整个智慧社会之中。

如何积极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智慧社会?第一,深入研究顶层规划与远景目标。在国家战略的层面,研究智慧社会、智慧国家的远景发展目标。要重视国家宏观层面的协调作用,跟上时代趋势,引领时代趋势。各类智慧城市的规划需要打破原先条块分割的局面,走向和谐一体。第二,推动以“智慧+”为导向的各类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局部已经出现泡沫现象,根本原因是缺乏应用。因此要强调回归到对城市本质的认识,回归到对基础性需求的满足上来。智慧城市未有穷期,但只有沿着需求的轨道才能跑得远、跑得稳。第三,重视多元主体的力量。智慧社区、智慧小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会,都需要多类主体共同参与。智慧社会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未来一定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第四,重视标准化。标准化是智慧社会的通行语言,因此需要国家倾注巨大力气推进智慧城市的标准化。但智慧社会又包罗万象,强调应用接口的千差万别,因此标准化的一项工作就是留下技术演进与应用扩展的接口、出口。第五,评估与防范可能的负面作用与风险。智慧社会带来经济社会许多不确定性。例如智能技术的运用很有可能导致大量传统就业岗位消失,引起社会问题。智慧社会也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不法侵犯,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充分地予以应对处理。

猜你喜欢

新城智慧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珠江新城夜璀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影像社区
封新城:悬崖跳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