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探究
2019-01-04谭玉芹
谭玉芹
(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红桥医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高血压发病率也随之提高。部分患者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造成高血压反复发作,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这与患者是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存在紧密联系。针对此,本文选取心脑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旨在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直接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某院心脑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经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医疗测验,确认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疾病。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2年;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6.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化及病程区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试验策略
针对对照组采取心脑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在入院期间的血压变化情况,督促患者及家属遵守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定期到病房巡查走访。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试行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定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预案,及时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相关医疗常识,及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且在沟通过程中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语气温和、态度和蔼,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按照患者的病情下药,叮嘱其注意饮食,定期做好血压监测。
1.3 评价等级划分
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将血压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规律性、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疾病常识的认知及并发症发病概率作为衡量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四个方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
接受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8.6±9.0)mmHg和(80.4±10.1)mmHg,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7.6±12.8)mmHg和(93.8±13.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通过纵向对比,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数据结果如下:观察组患者共50例,按照治疗依从性等级划分,优:41例;良:6例;中:3例;差:0例。对照组患者共50例,按照治疗依从性等级划分:优:26例,x2=8.31;良:12例,x2=10.71;中:7例,x2=9.28;差:5例,x2=6.33。
2.3 综合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的例数为49例,占总例数的98.0%;所有患者都能自行护理生活,对高血压疾病临床常识有所掌握的例数为47例,占比94.0%;仅有3例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约为6.0%;而对照组患者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的例数为31例,占总例数62.0%;仅有34例能够独立生活,占比68.0%;30例对高血压疾病临床常识有所了解;共有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并发症,所占比例高达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基于高血压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所以患者及家属应格外引起重视,需长期遵照医嘱进行服药,而事实上,仅有部分患者能够常年如一日的坚持服用控制血压药物,这使得高血压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针对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短期内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