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十九大报告》英译研究

2019-01-04方小卿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十九大报告英译定语

方小卿

(浙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23)

《十九大报告》的全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该报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进入新时代,对世界发展有重大影响[1],受到海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翻译团队包括中央编译局、外交部、外文局和中联部人员,并首次邀请英国女专家Holly Snape参加英文定稿[2],这足以证明中国政府对《十九大报告》译文质量的重视。

据目前知网统计显示,国内研究多从功能翻译角度来探讨中央重要会议报告的英译[3],其中对《十九大报告》英译的研究仅有零散6篇论文,包括对《十九大报告》英译的介绍、对其认知识解角度解读、对报告中特定词句英译的研究等。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英译版为研究语料,运用生态翻译学的选择适应论对其进行汉英对比分析,探讨其翻译生态环境,并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等三维深入研究翻译效果,以期为政治文献的精准翻译和中国政策的国际宣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理论背景

翻译生态学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最早出自2003年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Cronin的著作《翻译与全球化》[4]。胡庚申等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将翻译研究与生态进化论有机结合,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弱汰留强”[5]原则来检验翻译的过程和结果,考察译文是否适应了集合语言文化和社会交际等因素的翻译生态环境[6],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优化选择。该理论将译者置于翻译研究的中心,从崭新的角度来评析翻译过程和结果,要求翻译人员培养读者意识、全球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打开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十九大报告》诞生于中国强大繁盛的新时代,其内容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治国智慧和中国文化都广受海外媒体关注。报告翻译过程中,中外译者倾力合作,其译文质量非常值得研究。英文读者对该报告英译版语言、文化和交际功能的解读,构成了复杂的翻译生态环境。同时,报告本身属外宣文本,相比其他文本,对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交际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翻译生态学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恰好能构建立体的译文质量评价体系,帮助中外读者客观地了解翻译质量。因此,本文从该理论视角对译者在《十九大报告》英译中的适应与选择进行探讨。

2 《十九大报告》的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学认为,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适应和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十九大报告》的英译自有其典型的行业特点和文本特点。

2.1 宏观环境:行业特点

《十九大报告》属于政治文献,观点鲜明,郑重权威,旨在宣扬中国的政治思想,树立有理有节的中国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因而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要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接受[7]45。根据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Newmark的文本分类,此报告作为党政领导人的讲座,属“表达型文本”中的“权威文告”或“官方文告”类型[8]。政治文献要求翻译兼备准确性、政治性、时效性、单义性、客观性和完整性等六个特点[9]。其中准确性和政治性尤为重要。中国政治文献资深翻译家王弄笙指出,准确是政治翻译的基本要求,因为政治文献事关国家大事,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均有准确定义,译文不能偏离原意,更不能曲解原意[10]。老一辈政治文献翻译家程镇球也明确强调:应重视政治文献中用词的政治含义和相关译员的政治敏感性[11]。可见,对于从事政治文献翻译的译员,身处特殊的政治翻译环境,讲求准确、提高政治敏感度是第一要义。此外,正如中国外文局翻译专家黄友义所言,要实现党和国家主要文献的多语同步发布,不仅涉及翻译能力问题,还涉及我们的政策理解能力、快速反应和组织纪律性等多方面挑战[12]3。只有充分了解政治文献的上述特征,译者才能适应《十九大报告》的翻译生态环境,在遣词造句时做出合理的选择。

2.2 微观环境:文本特点

《十九大报告》在词汇、句法、修辞方面有其独特的文本特征。报告中词汇往往都是书面语,正式严谨,重复性词语、缩略语和中国特色词汇使用频繁:“特色”一词出现79次,“复兴”出现32次;“五位一体”“三农”“两学一做”类似的缩略语层出不穷;“纸老虎”“苍蝇”“照镜子正衣冠”这样的中国特色词汇也时而令人耳目一新。句法上,《十九大报告》无主句随处可见,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坚定了国家立场。修辞上,四字短语迭出,排比句众多,语言铿锵有力,形式整齐匀称,富于感召力,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十九大报告》的行业特点与文本特点要求译者不但要掌握中文政治文献的语言特征、行文习惯,熟悉汉英语言区别,了解政治文本的翻译方法,还要耐心细致地把握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考察译文在译语文化语境中是否符合表达习惯,才能把中国元素原汁原味地进行对外传播。

3 《十九大报告》英译的三维研究

3.1 语言维的适应与选择

语言维考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否适应性地选择转换语言形式[13]。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汉语以意统形,为意合型语言,英语强调形式和功能,为形合型语言;汉语语法有隐含性,词类无标记,动词本身没有时态标记,而英语语法呈外显型;汉语喜重复和排比,英语重简洁,词汇不喜重复。

3.1.1 高频词“全面”的英译

据统计,“全面”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94次,为报告的高频词汇。对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基于对原文语境的准确理解。译者只有在词性、词义轻重和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都进行恰当妥帖的选择,才有可能适应复杂的上下文。

例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译文: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例2 “四个全面”

译文: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otnote: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is to make comprehensive moves to finish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deepen reform, advance law-based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Party self-governance.

例3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译文:We have made sweeping efforts to strengthen Party leadership and Party building.

例4 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

译文:Much remains to be done in seeing the country’s governance is based in law.

例1中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即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10]。由此可见,这里的“全面”指各方面,译为“in all respects”十分准确。例2中的“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因此,翻译这个“全面”时要增补strategy一词,译成“comprehensive strategy”,同时辅以脚注,将“四个全面”的真实内涵加以阐释。这综合考虑了源语的形式和言内言外之意,且适应了译文的整体简明风格,照顾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例3中的“全面”是修饰“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副词,是对“strengthen”的强调,倘用“fully”或“comprehensively”翻译稍嫌重复,换成“made sweeping efforts”则再次重申中国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所做的努力,其中“sweeping”尤能突显这个举措的彻底性和影响力,堪称佳译。例4中的“全面”属于范畴词,对“依法治国”并无意义上的增添,因此译文中果断地使用了省略的翻译技巧,使译文干净利落,毫无赘言。上述四例中“全面”一词的英译,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匠心独运,是对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下所做的合理适应与选择,都是整合适应度高的译例。

汉语中无主句颇为常见,英译时往往需要补充主语。汉语句子中若有多层定语,英译时也需参考习惯用法,或译为前置定语,或译为后置定语,或译为定语从句。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才能适应英语生态环境。

例5 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译文:…as we work to develop a sustainable multi-tier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at covers the entire population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 with clearly defined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support that hits the right level.

例5是典型的汉语无主句,句中含有丰富的修饰性前置定语。译者在处理英文句式时,为了适应英语“形合”的特征,增添了主语we,保持主动态不变,根据上下文增加了连接词as,翻译成偏正结构的复合句,句式上满足了英语句子语法严谨、前后连贯的要求,适应了英语表达的思维习惯。针对汉语前置定语丰富的现状,译者在英译时用不同方式进行了处理。翻译“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六个定语时,将简短有力的单个形容词“可持续的”(sustainable)和“多层次的”(multi-tiered)译成前置定语,而需释义的四个定语“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译成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结构长而复杂,但层次清晰,避免了啰嗦冗长的英文前置定语,适应英语习惯表达方式,这样的翻译选择充分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定语成分的差异。

3.2 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

文化维考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较好地传递与阐释双语文化内涵[13]。

3.2.1 感情色彩鲜明的文化词英译

政治文献中常有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专有词汇,翻译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

钢筋在进行制作以及加工时,首先应该按照钢筋加工以及制作的相关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根据设计方案重复检查,根据相关参数科学检查。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合理的漏洞筛查,以免出现错误,引起不必要的施工损失,确保钢筋加工过程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并在进行较为详细的检查工作后,再进行实物检验。现场进行检查时,合格后才能进行相关制作工艺,对于加工完成的钢筋进行挂牌工作,确保钢筋的有序性。

例6 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

译文:We must guard against and oppose self-centered behavior, decentralism, behavior in disregard of the rules, a silo mentality and unprincipled nice-guyism.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个人主义”指“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错误思想”;“自由主义”指“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强调个人利益的错误思想作风”;而本位主义者在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考虑小团体的利益,忽略整体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出自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书。可见,上述三个短语在中国政治文献中都属贬义词。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短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简单地译成字面对等的“individualism”和“liberalism”。因为在英美文化中,“individualism”指的是不管别人怎样做,只按个人方式行事的感觉或行为,而“liberalism”是基于民主和自由的一种政治观点,支持民权、民主、现实、性别平等、国际化,以及言论、出版、宗教和市场自由。两个英文词汇都属于中性词,与《十九大报告》中所指的错误思想不符。因此,译者将抽象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转化成具体的“self-centered behavior”(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和“behavior in disregard of the rules”(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这种翻译转换较好地顾及了西方文化读者的感受,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此外,“silo mentality”为英美读者比较熟悉的一种表达,意为“谷仓思维”或“竖井思维”,“silo”原意“谷仓”,在此比喻虽然大环境在一起,但邻里或工作伙伴之间彼此不沟通交流,不共享资源,各自为营。可见,“silo mentality”的喻义与本位主义类似,特指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大局的思维,可以地道地再现原文的内涵。这种套译法灵活运用了译入语中的相近表达,弥补了文化空缺[14]133,充分适应了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有效避免了文化隔阂和误解,有利于不同文化的读者准确理解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专有词汇。

3.2.2 中文典故的英译

中文典故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其准确翻译对传达中国文学和文化至关重要。

例7 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伤,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

译文: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problems squarely, be braced for the pain, act to remove whatever undermined the Party’s purity and advanced nature.

“刮骨疗伤”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的故事,比喻“忍着剧痛却意志坚强”。《十九大报告》对“刮骨疗伤”一词的引用,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直面问题、敢于“揭丑亮短”、勇于担当的坚强决心。翻译时,译者没有大肆渲染引文背景,只取其本质含义,言简意赅,用“be braced for the pain”简洁明了地译出“不畏疼痛”的意思,同文中“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problems”呼应,构成有机整体,很好地适应了英语生态环境中精炼简明的语言特色。

3.3 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

交际维考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较好地体现两种语言的交际效果[13]。

3.3.1 缩略语的英译

《十九大报告》中缩略词较多,语义丰富,高度浓缩,要精准传译到另一语言生态环境中达到交际目的绝非易事。

例8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译文:We have initiated a campaign for the observance of the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 We have regular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the requirement for all Party members to have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Party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major policy addresses and to meet Party standards.

Footnote: The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 are: to be strict with oneself in practicing self-cultivation, using power, and exercising self-discipline; and to be earnest in one’s thinking, work and behavior.

“三严三实”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党员干部做人用权干事的行为准则。“两学一做”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译者在翻译这两组缩略语时,适应性地选择了不同的翻译技巧。“三严三实”的内涵较长,如在文中阐释完整,显得比较冗长,不利于读者快速抓住重点。因此,译者先用“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进行内容提炼,吸引读者注意,再配上脚注,对其详细内容进行阐述,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两学一做”内容相对简短,译者在文中直接用“have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Party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major policy addresses”翻译“两学”,用“to meet Party standards”翻译“一做”,表达清晰,忠实原文,符合政治文献翻译的准确要求。上述两种不同的翻译技巧,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都巧妙地达到了交际目的。

3.3.2 隐喻的英译

《十九大报告》中隐喻不少,原文中喻体意象能否在译文读者脑海中重现,达到相应的交际功能,这往往是检验隐喻译文是否成功的标准。

例9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译文: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revolution; stepping up to the task of making the military strong.

“红色基因”实为隐喻,指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若将其翻译为字面的“red gene”,恐怕很难让外国读者联想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red”在西方读者脑中引发的联想很可能是“火”和“血”,其贬义十分明显,“gene”在英文中也没有传承之喻意,因此完全无法达到原文的交际效果。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过,交际翻译首先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当信息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轻内容[15]。可见,从翻译效果而论,“traditions of revolution”尽管放弃了原文的比喻形象,却能直接有效地译出“革命传统”的内涵,其交际效果大大超出了直译的效果。这样的译文避免了不同文化读者的心理抵触情绪,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感受与需求,是对译语世界的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

4 结 语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为研究语料,选取典型词句翻译,运用翻译生态学的“适应选择论”,分析《十九大报告》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阐释了其文本的英译质量和效果。结果表明:《十九大报告》的英译版本,是中外译者在综合考虑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后对译语做出的优化选择,照顾了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很好地适应了政治文献的翻译生态环境,堪称佳译。可见,要做好政治文献翻译,必须明确交际目的,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并不断锤炼自身的双语技能,从语言、文化、交际角度保障译文质量。

猜你喜欢

十九大报告英译定语
摘要英译
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贡献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珠穆朗玛峰的命名及英译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