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对比调查
2019-01-04赵伟光张书玮李海洋
叶 童,赵伟光,张书玮,李海洋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在苏北地区极具代表性。同时,目前针对住院医师的调研报告较多,针对带教教师的调研报告较少,带教教师作为住院医师的直接接触者、规培政策的基层执行者,参考对比其满意度,有助于全面地评析现行的规培制度。以此为背景,调研团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面向住院医师、带教教师进行了规培满意度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该医院261名住院医师进行调查,有效调查人数为235人,其中男 97人(41.3%),女138人(58.7%);本科生96人(40.9%),硕士研究生 139人(59.1%);21~23岁 10人(4.3%),24~30岁221人(94.0%),31~35岁4人(1.7%);已有11人(4.7%)结束培训,224人(95.3%)正在接受培训;22人(9.4%)于2008—2014年开始参加培训,213人(90.6%)于2015年以后开始参加培训。
抽取该医院57名带教教师,其中男29人(50.9)%,女28人(49.1%);本科生 4人(7.0%),硕士研究生 43人(75.4%),博士研究生10人(17.5%);25~30岁 16人(28.1%),31~44岁 29人(50.9%),45~56岁12人(21.1%)。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由调研团成员随机抽取相应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采用5分制计分,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2分代表不太满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基本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调查问卷分A、B两卷,住院医师填写A卷,带教教师填写B卷。两卷内容都涉及性别、学历、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管理、培训待遇、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满意度,A卷单独包括培训效果自评,B卷单独包括评价住院医师培训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好的数据导入SPSS 20.0软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本次研究采用了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A卷261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04%;发放B卷57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0%。
2.2 住院医师及带教教师对规培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对比(见表1、图 1)
调查显示,住院医师对规培实施情况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培训条件中的医院等级(4.18分)、硬件设施(4.08分)、病种数量(4.02分);尽管顺序略有差异,但带教教师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项目与住院医师相同,依次为培训条件中的医院等级(4.77分)、病种数量(4.54分)、硬件设施(4.51分)。住院医师、带教教师满意度排名后三位的项目及项目顺序相同,依次为培训待遇中的政策补贴(1.94分、3.93分)、培训管理中的管理规范性(3.26分、3.93分)、培训考核中的考核方式(3.32分、4.09分)。住院医师对规培各项目满意度均低于带教教师(P<0.05)。其中,住院医师总体满意度3.48分,介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但培训待遇项目得分最低,仅为1.94分;带教教师总体满意度4.09分,介于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
表1 住院医师及带教教师对规培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对比(分)
图1 住院医师及带教教师对规培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对比
2.3 规培效果自评与他评对比(见表2、图2)
在规培效果自评与他评中,住院医师、带教教师均认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效果较好(分别为3.73分、4.25分),列于首位;人际沟通能力(3.59分、3.98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3.52分、4.09分)、病例分析能力(3.50分、3.98分)也居于前列。但是,科研能力(2.62分、3.42分)、外语能力(2.62分、3.44分)、紧急事务处理能力(3.35分、3.82分)的培训效果欠佳。规培效果自评各项得分均低于他评(P<0.05)。总体评价,培训效果自评与他评得分(3.29分、3.87分)介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
表2 规培效果自评与他评对比(分)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规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发挥了较好作用。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项目同为医院等级、硬件设施、病种数量,显示了国家认可的规培基地具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符合培训标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效果被广泛认可,体现出临床实践更加重视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意识及行为都对住院医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了良好效果[1]。但同时,对比调查结果也显示现行规培制度仍存在不少亟须改进完善之处,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图2 规培效果自评与他评对比
3.1 保障薪酬待遇
医疗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强度高、风险大、周期长、专业性强等特点,5年本科毕业后需要继续参加规培,期间的薪酬待遇、人事保障低于同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收入不能合理体现住院医师的劳动价值,造成了其心理上的不平衡,难以有效调动其培训的积极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建议规培基地拓宽资金来源,由政府、培训基地、社会共同出资,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期间的薪酬待遇;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加大餐饮、交通等补助力度,改善住院医师的住宿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2];进行绩效管理,制订激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对培训期间表现优异、考核成绩突出的学员给予物质奖励,实现薪酬发放梯度、形式和频率的多元化。
3.2 规范管理制度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规培“双轨合一”的新形势下,由于两者分属教育、卫生部门管理,延伸到医院和高校后,导致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规培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议从领导层、管理层、实施层分级落实[3]。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推进医学教育革新,深化医教协同,尽快制订出全国统一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规培之间合理、实用的衔接模式。各规培基地建立完善的大学—医院—培训科室三级管理架构,整合部门管理职责,规范培训制度、流程。各科室实行带教教师“1+1”责任制,加强培训管理的规范性。
3.3 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各规培基地多采用360度评估反馈(360°Feed back)横向评价住院医师的规培效果,但这一评价方式尚无法纵向反映住院医师在不同阶段临床能力的发展状况[4]。为此,规培基地可综合采用多种评价体系,在客观量化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住院医师,以考促培,明确住院医师从低年资到高年资的个体目标和要求。比如,综合采用阶梯式培训考核模式,即根据住院医师受教育年限、背景及就业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阶梯层次,分类制订差异化的考核路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最终在培训出口达到国家规定的培训标准。
3.4 丰富培训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等在规培后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毕业后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在规培中仍较明显,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外语能力培训效果在调查中评分较低。理论水平不足、科研能力欠缺、外语能力较低,则难以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进行有效思考、提炼升华、创新探索,也难以准确、高效地获取最新最优的研究依据,就难以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与患者状况和价值观念相结合制订出个性化的循证医学治疗措施。建议丰富培训菜单,加强文献检索、外文阅读、医学统计与分析、医学科研等能力的培养,切实重视住院医师知识、技能、态度的同步提高。
3.5 畅通动员机制
相对于带教教师,住院医师对规培政策的满意度、支持度明显较低,积极性不足。个中原因,除了前述的薪酬待遇、管理规范、考核方式、培训内容等因素外,解读不深、沟通不足、宣传不够等动员机制不畅通也是重要原因。要加强规培政策的解读,尤其是对基本政策和新改进政策的解读,通过医学权威专家、医学组织、网络媒体等进行宣传解读,深入医学院校与医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争取医学生与住院医师对规培政策的理解支持[5]。特别要加强带教教师与住院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厘清认识分歧、走出认识误区、弥合认识差异、实现认识合力,发挥带教教师在规培中的特殊动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