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之“缘”
2019-01-03魏春华
■魏春华
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圆满落幕不到半年,2016年4月,我接到报社通知:调往新媒体工作室任主任。新媒体,既然有缘,我们就彼此珍惜吧!
时钟指向晚上9点,一阵呼噜声打破了检察院办公楼的宁静,不久,一间办公室里传来交谈声,原来是检察官的笔记本和电脑在说话……
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动有趣的画面来自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大赛视频类金奖作品《办公室奇妙夜》。作品赋予电脑和笔记本生命与情感,用他们的“争吵”展现检察官主人的内心世界:即使科技改变了办公条件,检察人总有些不能割舍的情怀。
四年三届,始于2015年的“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已经成为全国检察系统的一项品牌赛事。
2015:偶遇
穿越四年时光隧道,回忆定格在2015年春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与“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竟然如此有缘!2015年的我还没有太多关注新媒体,作为检察日报《基层采风》编辑部主任,所有心思都在纸媒上。一天,正在办公室伏案编稿,电话铃响了:新媒体工作室打来电话,提出想与《基层采风》编辑部合办“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新媒体?很有趣啊!立即去请示!”果然,分管社领导也很支持。当年6月10日,大赛顺利启动。大赛主题为“H5点燃检察情——划动指尖 定格精彩”。面向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干警征稿。
接下来的几个月,充分利用《基层采风》特刊在检察系统的影响力,我们配合新媒体工作室,积极开展向基层院的征稿。大赛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我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也从此开始了……
对于手机,我向来主张能少用就少用,接触了这次大赛后,我和手机的关系也迅速亲密起来。首届检察新媒体大赛推开新媒体的大门,引我走进一方新天地。
当年10月29日,检察日报社与福建省检察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暨检察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召开。在那次会议中,我认识了很多新媒体达人,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更激发了我对新媒体的兴趣。
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共收到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有效投稿作品270件,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大赛专家评委会评选,共评出金奖10名、基层创意奖10名、组织奖7名。金奖作品之一《寄往天堂妞妞的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H5以漫画形式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目睹妈妈被爸爸杀害,妞妞一夜之间失去双亲,并从此生活在恐惧之中。妞妞想念妈妈,给天堂的妈妈写了一封信……心疼孩子,我边看边流泪。直到妞妞在检察官叔叔的帮助下渐渐走出阴影,我的心渐渐温暖,泪水渐渐止住。
2016:惜缘
缘分,真是奇妙!
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圆满落幕不到半年,2016年4月,我接到报社通知:调往新媒体工作室任主任。新媒体,既然有缘,我们就彼此珍惜吧!
新媒体的发展是加速度的。2015年,对于很多检察院来说,新媒体还是新鲜事物,还在探索、起步阶段。到了2016年,起步就已经变成起跑了!这一年的6月,最高检宣布:全国检察机关实现“两微一端”全覆盖,在全国政法系统中率先建成四级新媒体矩阵,全国检察新媒体官方账号1.1万余个。
在这样的氛围中,2016年8月,第二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启动,这一届大赛的主题是“检察君玩转微信号”,由检察日报社与浙江省检察院共同主办。考虑到检察新媒体的表达形式越来越丰富,大赛征稿种类也相应扩大:第一届大赛仅限于H5类作品,第二届扩展为三类:图文类、H5类、音视频类。
全国检察机关新媒体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大赛征稿阶段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各级检察院投稿十分踊跃,2016年8月23日至10月31日。两个月时间,大赛共收到合格作品1049件,其中图文类作品619件,H5类作品241件,音视频类作品189件,参赛单位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机关。从征稿数量和覆盖范围上明显可见,短短一年,这一届大赛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不仅如此,大赛作品整体水平也在迅速提升。第一届大赛,小编们还都在低头挖掘,就检察说检察;而第二届,小编们就已经抬头望远,学会蹭热点了。《人民检察官》、校园欺凌、A4腰、《大鱼·海棠》……这一年的社会热点在大赛作品中几乎都出现了。从表面上看,变的只是创作手法,从实质上看,转变的是理念:检察新媒体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努力地走入百姓朋友圈。
在第一届大赛的经验基础上,第二届大赛评选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评选分为初评、复评、定评三个阶段。初评阶段采取网络投票方式;复评、定评阶段,还特别邀请张建伟、许身健等法学家,中青在线负责人等新媒体专家担任评委。
2016年11月18日,在互联网精神的朝圣之地——乌镇,第二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颁奖暨“新媒体与检察公共关系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91件作品分别摘取图文类、H5类、音视频类金奖、银奖、铜奖。颁奖刚刚结束,各个院纷纷开始在公众号和朋友圈发得奖喜报,能在大赛中获奖,不仅是一件乐事,更是一种荣耀。
从征稿到颁奖,我参与了第二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全过程,充分感受到了检察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态势和全国检察机关新媒体宣传的高涨热情。
经过两届大赛,“新媒体创意大赛”逐渐成为品牌赛事。
2017、2018:相知
2017年,为迎接十九大,新媒体工作室按照报社要求策划了两个大型活动:最美检察风景随手拍大赛和中国检察好故事征集展播活动。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因此而推迟,其间,新媒体工作室不断接到关于第三届大赛何时启动的咨询。终于,2017年12月15日,在众人的期待中,大赛拉开帷幕。
十九大胜利召开,检察人迈进新时代,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推出的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将主题确定为“新时代检察新媒体”。同时,顺应新媒体发展形势,这一届大赛,VR作品被正式纳入征稿范围,征稿分为图文类、交互类(VR、H5)、音视频类。
由检察日报与云南省检察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一经启动,我们便感受到了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高涨的热情。至2018年4月30日征稿截止,大赛共收到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格投稿1959件,比第二届翻了一倍多。其中,图文类1248件、交互类286件、音视频类425件。而大赛网络投票数更高达1083万次,单件作品最高得票数达到30.9万。
为不断提升大赛公信力,这一年的评选,我们丰富了评委人选,邀请最高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郎劲松,中国青年报融媒体主任史剑等参与定评。
2018年9月6日,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颁奖会暨“检察新媒体创作与运营”研讨会在云南省弥勒市举行,共有《@陈小轴独创表情包!代表正义萌化你!》等90件作品分获图文类、交互类(VR、H5)、音视频类金银铜奖。
这一次,又是机缘巧合,我与新媒体创意大赛的关系又密切了一步:原定的大赛总点评人突然有事不能参会,会务组临时决定换我上场。于是,我除了幕后服务,还走上了大赛前台。
接到总点评的任务后,接连熬了三晚。虽然亲历了大赛征稿到评奖全过程,但从点评的角度再看大赛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仍忍不住连连感叹:脑洞大开、颜值在线、情怀满满,全国检察机关真是卧虎藏龙。
当漫画遇上表情包,当十九大报告遇上检察官……《@陈小轴独创表情包!代表正义萌化你!》让人一眼忘不掉;记录检察机关反贪反渎转隶的H5作品《送战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略带沙哑的歌声中,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浓浓战友情、兄弟情,让人热泪盈眶;借助VR技术参观检察联络站?理想已经变为现实!来自基层检察院的作品《720°点赞丨当VR实景遇上检察联络站》“高大上”又“接地气”,让人眼前一亮。
视频强势崛起,是本届大赛最突出的特点。与第二届大赛相比,视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检察干警站到镜头前,用抖音、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创新表达。《检魂·匠心》《生死时·诉》《检察院的那些事儿》等大量视频作品让人难忘,或感人至深,或悬念迭起,或活泼风趣……检察新媒体越来越会讲故事了。无疑,视频已经成为检察新媒体的创作热点和发展趋势。想站到新时代检察新媒体矩阵前列,视频不仅是入场券,更是制胜王牌。
未 来
四年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的发展,几乎就是这个时代新媒体发展的缩影。
回顾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发展历程,不禁感慨:新媒体,你在或不在,它都在;你跟上或跟不上,它的发展都迅猛无比!它越来越脑洞大开,越来越千变万化,越来越成为法治宣传、检察宣传的重要载体。
一个热点事件,在新媒体的传播下迅速升温,瞬间刷屏,影响巨大,用好检察新媒体意义重大。发生在2018年8月底的“昆山砍人案”就是典型代表,检察机关的新媒体在这一事件中表现突出,及时发声,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创造出多个十万加、百万加、千万加……极大地传播了检察正能量。
今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8月23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刚一结束,张军检察长就主持最高检党组会,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张军检察长特别指出,要创新宣传形式,用好“两微一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强大生命力,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们检察新媒体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遇。检察日报社总编辑钱舫在第三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致辞中表示:报社坚持不懈地举办“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就是希望借力这样的比赛,进一步唤起各级检察机关对新媒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和自觉,进一步点燃各级检察机关新媒体宣传的热情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检察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的考验来临。
2015年10月29日,首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暨检察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福建闽侯召开。
新媒体核心是“新”!新,意味着变化,代表着差异。新媒体的创新自强之路没有捷径,“开脑洞”也不是说说而已,功夫在诗外!充分发挥宣传智慧,跟上时代脚步,多一张面孔、多一分新鲜,新媒体才能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