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效率实证研究
2019-01-03陈晓暾简家琛
陈晓暾 桂 燃 简家琛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引言
银行业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被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这三种类型。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承担的风险有三大类,分别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目有增无已,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且银行违规事件屡有发生。银行案件的频繁发生是操作风险的一种具体表现。以银监会为主体的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共同构成的监管体系依旧难以抑制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表明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效果不理想。近几年来,银行的丑闻不断被曝出,这就反映出银行业监管不到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针对商业银行实施的监管模式的效率问题和寻找更合理的监管体制就亟不可待。
基于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目前监管制度下的监管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找出监管效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回顾
银行监管问题一直以来为各国学者所密切关注。目前,自由市场内在自我调节有所抑制,时常发生市场失灵,政府实施金融监管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监管效率问题便成为监管部门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最先进行监管效率研究的方向是考量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随着监管成本由隐形成本逐步具体化后,人们习惯用监管成本评判监管效率的高低。Llewellyn(1995)认为学者们仅通过监管成本的高低去衡量监管效率评价方法不严谨,应该由监管收益和监管成本反映监管效率[1]。但在现实中,对于监管收益的合理测度是比较困难的,但有些学者开始进行局部性研究。如Berger(1992)在进行放松银行管制是否会影响银行效率的研究后,认为放松银行管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银行经营效率[2]。同时,也不乏一些学者对影响监管效率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研究。Barth(2004)通过对一些具体的监管措施和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银行活动更严格的管制会对银行经营效率产生负面效应[3]。Chortareas(2012)研究了银行综合绩效与有关监管政策的关系后,发现私人部门参与银行监管以及制定银行行为等都会降低银行效率[4]。在监管成本量化以后,关于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不少学者采用不同理论方法进行银行监管效率研究,主要有博弈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张文利(2007)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监管机构是否监管以及商业银行是否合规经营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低下,原因在于它提高了银行的监管成本[5]。陈菲和姜旭朝(2009)基于目标完成程度法构造了评价我国银行监管效率的数理模型,并选取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审慎监管政策出台后导致监管效率下降[6]。吕江林、黄光(2014)利用熵值法构建了一个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研究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在不良贷款率比较中,城市商业银行明显高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百分点,且不良贷款率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水平是负相关关系[7]。在研究银行监管效率后,对于如何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的研究层出不穷。张长征、徐晓莉(2011)总结了美国和德国银行监管主体多样、监管法律健全、监管理念创新等优点,提出创新监管理念强化立法工作、提高监管人员从业素质、关注关键风险等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的途径[8]。
基于我国目前鲜有学者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商业银行监管效率进行研究,本文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以此为基础的Malmquist指数对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监管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监管效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三部分是对研究方法的介绍;第四部分是指标选取;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
三、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以此为基础的Malmquist指数测算监管效率,另外在投入指标中加入了公司治理指数,公司治理指数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E.Rhodes在1978年提出的测算效率的一种方法,DEA模型运用非参数数学规划方法估计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性经济系统决策单元间的技术有效性、规模收益状况等方面的相对有效性[9]。
假定有n家上市商业银行,考察它们从t=0到t=1的效率转变情况。对于每家商业银行,各个时期内选出相应的m个投入和s个产出指标。把上市商业银行j在时期的投入描述为Xjt=(x1jt,…,xmjt,产出描述为 Yjt=(y1jt,…,ysjt)。对任意(m、s>0(m、s为整数),对任一上市商业银行k,有如下模型:
其中,t={0,1};ur> 0,r=1,...,s和 vi> 0,i=1,...,m 表示权重;目标函数即表示上市商业银行k的效率指数,目标函数越大表明上市商业银行k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模型(1)很难求解,可以根据以下模型求解:
上述模型就是不考虑规模报酬的DEA-CRS模型,另一种是考虑规模报酬,加入条件即为DEA-VRS模型[10]。各大银行竞相扩张规模且随着监管制度的调整而调整资本量,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监管效率测算时,选用基于投入导向的VRS模型,产出不变的投入导向旨在求解最小投入量。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从影响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众多指标中筛选出少数几个重要的综合指标,最后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治理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中的F表示综合得分;Fi为第i个主成分得分;Wi为第i个主成分权重,即各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U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u1i,u2i,…,upi为第 i主成分的得分系数;X 为标准差标准化的原始数据矩阵;xp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11]。
四、指标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A股上市的15家商业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国有商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12]。本文在选取两个研究方法指标时分为两类,一类时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分析时的诸多指标;一类研究公司治理指数的诸多指标。
(一)公司治理指数相关指标
本文在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公司治理指数,选取的变量概括了商业银行的高层运营管理能力、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合理性等,选取变量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含义及说明
(二)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相关指标
本文采取DEA分析法研究银行监管效率选取了4个投入和2个产出指标,它们分别是:
1.投入指标。
(1)资本净额(NC)。NC既是银监会监控银行监管资本的核心,也是银行满足制度规定需要的一定资本量,同时还是衡量各大银行规模体量的标杆。
(2)公司治理指数(INDEX)。INDEX指标体现银行整个内外部组织结构、运营体制的合理性,公司治理水平高的银行在行业之间更具竞争力、享受更好的信用评级、具有更高的收益。
(3)资本充足率(CAR)。CAR是监管当局对各商业银行一种重要管制,用于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银行必须达到相应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4)拨备覆盖率(PCR)。PCR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它是衡量银行对面临贷款损失的风险准备。
2.产出指标。
(1)营业收入(REV)。REV包括商业银行银行表内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其中主要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证券投资收益等,它是银行运营能力的体现。
(2)净利润(NP)。NP是商业银行真正经营获利结果,用以衡量不同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这两个指标可以看作商业银行的产出。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2010-2016年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结果
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全部来自于各家银行每年年度财务报告,公司治理指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
由表2知,各大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其中光大银行排名第一,其主要原因是:(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连年下降,股权结构逐渐趋向合理。(2)前十大股东除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集中度连年提高,避免第一大股东一人独大操纵上市公司,形成更加合理的股权制衡结构。(3)高管薪酬占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充分肯定高管经营管理能力,高管激励机制相对健全。
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高的是建设银行,其主要原因是:(1)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的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最高,独立董事能够约束大股东的利己行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层决策能力。(2)建设银行的主要客户来源于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我国战略性行业主导企业,兼具特殊的客户结构以及高效的经营模式。
公司治理指数排名中,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城市商业银行排名相对落后,由此可见在政府主导控制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高。
(二)2010-2016年上市商业银行监管效率测算
本文采用DEAP2.1测算2010-2016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Malmquist指数测算的是每年之间的监管效率变动,其中还包含Malmquist指数分解情况,设定2010年为基准期,则可以推算出每年的监管效率值,最后再Eviwes7.2将所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监管效率的因素。
2010-2016年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Malmquist指数
由实证结果可以得到2010-2016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一是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效率呈现下降状态,其中主要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使得整个监管效率下降。
二是技术变动主要是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促进意义,但银行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企业冗员过多,创新积极性很差。
三是在银行各项效率分解值变动中,规模效率变动尤为明显。2010-2016年来各大银行都通过资本扩张扩大经营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率,但规模扩大后管理上的诟病展现越明显,近年来金融机构丑闻频繁发生恰恰证明了这一观点。
(三)各个银行Malmquist指数变动情况及其分解情况
由表4可得如下结论:
1.在国有商业银行中Malmquist排名第一的是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不仅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高,而且在所选研究对象中名列第一。这意味着相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工商银行的监管效率最高。Malmquist可以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动、技术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工商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分解部分也是所选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比较高的。原因是工商银行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拥有最丰富的企业资源,在全球都有分支机构,经营网络覆盖全世界。在国有银行中排名最低的是农业银行,原因在于农业银行大部分分支网点驻扎在城镇,员工平均年龄偏大缺乏创新力,冗员过多,并且由于网点分布特征使其使用科技产品投入经营占比很少。
表4 各个银行Malmquist指数变动情况及其分解情况
2.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Malmquist排名最高的是平安银行,原因是平安银行有着合理治理结构,以金融零售方面的长期战略为导向,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并且平安银行的母公司是中国平安,母公司在对子公司业务开展给予了诸多便利。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最低的是兴业银行,原因在于兴业银行在次贷危机时期爆发了法国兴业银行丑闻,其监管问题不容小觑,而且目前兴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在监管上也存在很大弊端。
3.在城市商业银行中Malmquist大小排名参差不齐,宁波银行排名第五,南京银行排名十二,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本规模比较小,监管难度相对较低,监管难度相对较低,能随时根据制度调整自身不足,基于私人部门监管配合监管机构的合理监管模式使得监管效率高。
>(四)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监管效率Malmquist指数因素
以2010年为即期,所有的银行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都为1,则下一期的Malmquist指数是乘以相应值,得到2010-2016年数值,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其中:Malmquist取全要素生产率;NC、INDEX、CAR、PCR、REV、NP分别是相应年份对应的各项数据。
表5 Malmquist指数影响因素回归方程结果
由表5可知,将Malmquist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投入产出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拟合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整个方程的P值是远远小于0.01的,说明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方程是显著,证实了本文设想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合理并且显著的。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容量小导致方程的可决系数偏小,但是对结果分析影响不大。进一步观察各个指标系数结果,四个投入指标中的资本净额(NC)、公司治理指数(INDEX)和两个产出指标中的营业收入(REV)对被解释变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0.05置信水平下有显著性的影响,其中Malmquist指数与资本净额、公司治理指数呈现负向相关,与营业收入呈现正向相关。
在考察诸多指标后发现,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监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每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净额、公司综合治理指数、营业收入。资本净额是整个银行运营的基础,也是银监会监督银行监管资本重要目标,资本净额系数为负说明并不是其越高就表明监管效率越高,资本净额应保持合理的范围。公司综合治理指数验证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合理内部治理结构能够抵御风险冲击,公司治理指数系数为负。营业收入是银行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概括,只有保证足够的营业收入才能保证企业有充足资金满足监管机构的最低资本金、提取足够准备金等,营业收入系数为正说明营业收入越高,银行监管效率越高。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以此为基础的Malmquist指数测算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6年监管效率后得出结论如下:
一是15家上市商业银行近7年来在政府主导的监管体系下的监管效率值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主要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使得整个监管效率下降。
二是15家上司银行分成三类,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这种分类下我国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普遍偏高。
三是在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拟合多元回归方程后发现,最影响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因素是资本净额(NC)、公司治理指数(INDEX)及营业收入(REV)。
(二)针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的启示
一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银行资本监管是《巴塞尔协议III》,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逐年递增,我国应该继续提高对银行资本的监管,严格控制银行资本金符合监管规定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防范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是当前我国的监管体系主要是以银监会为主导地位,银监会作为政府监管的外部监管时需要更加深入银行的内部监管机构,积极引导内部监管形成自律,并且需要随时根据银行整个行业大方向做出及时政策调整,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监管效率。
三是从公司治理指数可以看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普遍高,而且经过DEA-Malmquist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在监管时应该控制各个大型银行的资本规模,使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更好促进各个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长,更利于解决约束各个分类管理下的银行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