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邱望湘音乐创作刍论(下)
——『春蜂乐会』创作研究之二

2019-01-03梁茂春

歌唱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谱例艺术歌曲创作

梁茂春

儿童歌曲创作

邱望湘的儿童歌曲创作,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

20世纪20年代末,邱望湘和“春蜂乐会”的钱君匋等人先后来到上海,在上海爱国女学、两江女校等中小学校任音乐教员。他在为学生谱写《天鹅歌剧》《傻田鸡》和《魔笛》等儿童歌舞剧的同时,也编写、创作了很多儿童歌曲。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去了大后方,曾在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任教。战乱时期,邱望湘的生活也是飘忽无定的,大多是在中学任音乐教员。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他的音乐创作是以儿童歌曲为主的。同样根据教学的需要,他还编写、出版了许多学校音乐教材,如《北新音乐教本》,1—4册,高小用,与沈秉廉合编,1932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小学唱歌教材》,1—4册,邱望湘编,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童谣曲创作集》,邱望湘编,193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初中音乐(唱歌)》第一册(线谱),与朱稣典合编,1934年11月由中华乐社出版;《抒情歌曲集》(线谱),与钱君匋合编,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唱歌》,1—3册,与钱君匋合编,193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抒情歌曲》(初中学生文库,线谱),邱望湘编,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歌曲集》(线谱),邱望湘著,1937年出版,出版社不详;修正课程标准适用《初中音乐(唱歌)》(第三册,第三学年用),与朱稣典、吕伯攸、徐小涛合编,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等等。

此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邱望湘还在《小学生》等儿童杂志和《歌曲创作月刊》等音乐刊物上发表了许多首儿童歌曲。

20世纪30年代,中国普通中小学校的音乐课还处在由学堂乐歌填词的歌曲向创作歌曲转变的过渡时期,各个学校既唱学堂乐歌时期的填词歌曲,也唱作曲家原创的儿童歌曲。所以,邱望湘这一代作曲家正处于过渡阶段,他们既为中小学生编写了许多填词歌曲(当时称为“作歌”),也谱写了许多创作歌曲(当时称为“作曲”)。要注意,当时的“作歌”和“作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我的这篇论文只谈邱望湘的音乐创作,“填词歌曲”类作品不包括在内。

下面分析几首邱望湘创作的儿童歌曲。

1.20世纪30年代的儿童歌曲创作

《月光娘娘》(郭沫若词),这首儿童歌曲是发表在《北新音乐教本》第二册(1932年)上的。这一册教材中收入的儿童歌曲,绝大部分是填词歌曲,唯有这首《月光娘娘》是由郭沫若作词、邱望湘作曲的。

郭沫若以民间童谣的风格写下了这首歌词,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着月光娘娘在清凉的水中梳妆、洗澡的情景。歌词中还采用了“都朗朗”“都淋淋”等象声词,使歌曲充满了儿童的情趣。邱望湘所配的曲调,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简单,易于孩子们歌唱。

谱例15 《月光娘娘》

1934年出版的《小学唱歌教材》中也有许多邱望湘填词、作曲的儿童歌曲。《请问摘花人》(廖亭芬词,邱望湘曲),载《小学唱歌教材》第四册。这首歌曲是教育儿童要爱惜花草、不要随意摘花,因为还有更多的人要欣赏美丽的花朵。邱望湘配写的七声音阶旋律朗朗上口,简易而具有特点。

《小学唱歌教材》第四册里还有一首《为农夫而歌》(陈伯吹词,邱望湘曲),表达了对贫苦农民的深刻同情。歌中唱道:“夏日烈如火,炙热无处躲。工作多,没奈何,只有做。”农夫的辛苦无处诉说,只能请求烈日躲起来,恳求凉风吹起来,祈求雨水落下来。歌曲旋律具有五声性特点,带有一定的民族风格。

邱望湘还为学生们谱写过一首《雪》(陈学肇词),歌唱雪花的美丽、纯白。歌曲的尾句唱道,“难舒人世的寒饥”,即美丽的雪景也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饥与寒。邱望湘用拍和d小调的旋律来配曲,情绪悲伤,表达了对处在饥寒中的百姓生活的关怀。

邱望湘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很多这类儿童歌曲,而且是作为中小学校音乐教材出版发行的,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影响比较大,对普及音乐知识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1937年发表的《争先复争先》(吴方信词)是一首少年励志歌曲,也是邱望湘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音乐以上行大跳后逐步下行的旋律线为特点,拍,具有号召性与青年的活力;歌词内容是鼓励少年们要发奋努力,争上高山之巅,观蔚蓝之云天,赏锦绣之田川。

20世纪40年代初,邱望湘仍然在谱写儿童歌曲,这里仅举两首作品为例。一首是儿童合唱《空军乐》(胡竹影词,邱望湘曲),发表在1941年重庆出版的《歌曲创作月刊》第七、八、九期合刊上。这是一首童声二部合唱,歌中唱道:“驾着飞机上青天,高高低低打盘旋……谁能领会个中乐,只羡空军不羡仙。”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后期,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空军来保卫国家领空,这首儿童歌曲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联系起来了。《空军乐》的音乐具有进行曲的风格,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另一首是《壮志凌云》(邱望湘词曲),也是一首童声合唱曲,描写了儿童想成为空军飞行家的理想。歌中唱道:“我想做个飞行家,翱翔天际乐无涯。但凭飞机一架,巡护我中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空军极其孱弱,孩子们希望成为空军去保卫国家的理想非常符合时代的现实。歌词的第二段充满了儿童的想象,将来要开着飞机“漫游全天下”,并到处受欢迎。《壮志凌云》的音乐活泼欢快,具有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特点。

2.古典诗词儿童歌曲

邱望湘在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为中小学生谱写了一批古典诗词儿童歌曲,这是他比较特别的贡献之一。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邱望湘编的《抒情歌曲》(初中学生文库)一书中,就收入了由邱望湘和白瑞雪谱写的古典诗词儿童歌曲二十首,全部都是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曲,这在那个时代的儿童歌曲中是很少见的。

《抒情歌曲》虽然是一本“初中学生文库”,但是其中收入的古典诗词并不只是针对初中学生,成人也能够阅读和欣赏。所以我在前面关于邱望湘艺术歌曲的段落中,已经分析过更加适合成人演唱和欣赏的他为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和苏轼的《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谱写的艺术歌曲。这里,我再介绍和分析几首更加适合儿童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

《春光易老》是邱望湘为清代俞樾的《调笑令四首》之一谱写的短小精悍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是告谕学生们,春光很快就会过去,必须抓紧时间学习。歌曲的旋律活泼生动,带有乐观、幽默的情绪,以一句曲调为核心,不断进行模仿和变化,节奏变化丰富而统一。

谱例16 《春光易老》

《暮春》是为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谱写的歌曲。歌曲的情绪忧伤,劝谕人们要珍惜春光,否则很快就会“十树花开九树空”。邱望湘采用色彩悲伤的西方和声小调旋律,来表现春天将离去的凄凉情绪,音乐是流畅而感人的。

谱例17 《暮春》

为白居易的诗歌《看采菱》谱写的歌曲属于邱望湘最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之一。白居易的诗歌简直就像“白话新诗”一样流畅易懂。“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池塘像镜子一样清净无波,菱花已经稀少,菱角已经长成。采菱人一边唱着小调一边采菱,旁观者以为他们唱的是“采菱歌”。邱望湘谱写的旋律是纯五声音阶的,“四句头”结构,也像民歌一样纯朴自然。

谱例18 《看采菱》

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渔父》,是邱望湘为中唐诗人张志和的诗谱曲的作品。诗中提到的“西塞山”,据说就在湖州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岩石。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特别优美。诗中写到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美丽图景充满了丰富的色彩: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邱望湘采用西方七声音阶的旋律来谱写这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中西交融的思路。

张志和的《渔父》写的是诗人晚年隐居山林,泛舟垂钓,不再理会政事,深刻地寄托了诗人淡泊、澄洁的情志。这首诗的深远寄托,却是邱望湘的音乐难以深刻表达的。

谱例19 《渔父》

邱望湘的这类古典诗词儿童歌曲非常别致,其特点主要在于结构短小而完整,我称它们为“微型艺术歌曲”。其歌词大多选用七绝、五绝或小令等短小的诗体,曲谱只有一页或半页谱纸的规模,但是旋律很精致,钢琴伴奏也颇讲究。例如谱例《看采菱》的四个小乐句中,也隐含着中国古典诗词严谨的“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这种“微型艺术歌曲”在当时的儿童歌曲创作中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这也是邱望湘向黄自、陈田鹤等人的作品学习、借鉴的结果。因为黄自在20世纪30年代谱写过白居易的《花非花》等,陈田鹤谱写过古诗《采桑曲》等,都可以说是结构完整的“微型艺术歌曲”,也都是为初中音乐教材而谱写的。

爱国歌曲和“抗战”歌曲创作

这一部分要分析的是邱望湘谱写的广义的爱国歌曲和“抗战”歌曲。20世纪30年代之后,他的歌曲创作中明显增加了“抗战”保国的主题内容。实际上,在邱望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填词或谱写的许多儿童歌曲中,都已经含有爱国、爱家的思想,用歌曲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是邱望湘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主题。

向儿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可以《我的中华》一歌为例。

词作者吴研因(1886—1975)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在学堂乐歌时期曾经填词创作了《甜蜜的家庭》《四时景》等乐歌,在学生中传唱。他的词作《我的中华》在20世纪20年代即由音乐家傅彦长作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又由邱望湘谱写为雄健有力的进行曲,在群众中传唱,音乐中洋溢着青年的活力。《我的中华》的中心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号召广大同胞“努力同心,把锦绣江山永保!”

谱例20 《我的中华》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邱望湘的“抗战”歌曲作品逐渐多了起来,音乐风格也为之一变。在1937年出版的由邱望湘编的《歌曲集》(出版社不详)中,收进了多首他创作的“抗战”歌曲。兹举《向着敌人瞄准》和《杀敌歌》为例。

《向着敌人瞄准》由姚苏凤作词,邱望湘作曲。歌中唱道:“雷电在头上咆哮,浪涛在脚下吼叫,热血在心头燃烧,我们向前线奔跑。”这是义无反顾地冲向抗日战场的战士形象。曲调是雄壮、坚定的进行曲风格,这与邱望湘的儿童歌曲和艺术歌曲的风格大有区别。

谱例21 《向着敌人瞄准》

《杀敌歌》由邱望湘作词、作曲,歌曲表现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表达了爱国军人杀敌立功的坚定决心。

《向着敌人瞄准》和《杀敌歌》都是军人歌曲,表现了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军人的战斗形象。这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也是比较难见的音乐史料。

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邱望湘“抗战”歌曲创作的高潮时期。这与他的生活有关,前面曾经提到:1939年他在重庆被聘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音乐教官,工作需要他直接为军事干部教唱“抗战”歌曲。这时,他先后发表了《献给飞虎队》《爱国歌》《血海仇》《壮志凌云》《慰劳将士歌》等多首“抗战”歌曲。1942年“音干班”改名为“国立”音乐院分院,邱望湘又组织了一个“乐艺社”,并以“乐艺社”的名义继续编辑出版《歌曲创作月刊》,发表了多首“抗战”歌曲。

《卖花集》封面

约在1943年,“乐艺社”又出版了一本邱望湘的歌曲集—《卖花集》。这本歌曲集和前面提到的《寄影集》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出版的,它们的封面、装帧、印刷都极相似,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的产物。最近,我在厦门大学杨绿荫副教授的帮助下,终于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特藏部找到了《卖花集》这本珍贵的歌曲集。歌曲集的封面已经被蠹虫蛀坏,乐谱也被蛀坏,但是里面的歌词尚能够看清。

《卖花集》和《寄影集》一样,都是油印出版物,纸张也都是粗糙的民间土纸,比之邱望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音乐出版物在印刷质量上要差很多。但是,这两本歌曲集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却十分令人敬仰。

《卖花集》这本歌曲集包含《卖花》《慰劳将士》《爱国歌》《宣誓之歌》《血海仇》《壮志凌云》《献给飞虎队》,共七首歌曲,内容上全部都是爱国、“抗战”歌曲,都是五线谱带钢琴伴奏的乐谱。除了《卖花》《慰劳将士》《爱国歌》这三首歌曲与《寄影集》重复之外,《卖花集》中的另外四首歌曲是全新的。因此,《卖花集》也可以说是邱望湘的一本“抗战”歌曲集。第一部分已经分析过《卖花》,此不赘述。这里我再举几首歌曲来简略分析一下。

《慰劳将士》是一首由邱望湘作词、作曲的女声独唱艺术歌曲,拍,曲调非常的民族化,温暖而抒情,充分表现了后方民众对抗日将士的深厚感情。歌词内容是:忠勇的抗日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秋天来了,后方的老百姓将绒衣等御寒衣物送到前线将士手上,将月饼等慰劳食品送给前线将士。

谱例22 《慰劳将士》

《爱国歌》由邱望湘作曲,作词者不详(乐谱上未署),音乐是进行曲风格,情绪热烈、激情饱满。歌词表现了“四万万人的中华,全体一心一意爱中华”的主题。这是一首带钢琴伴奏的群众歌曲,同时也可以作为独唱曲。

谱例23 《爱国歌》

《宣誓之歌》又名《信誓旦旦》,邱望湘词曲,音乐具有斩钉截铁般的节奏,通俗易唱。歌曲表现了中国军民对天宣誓:“为了国家安宁,为了领土完整,何惧流血牺牲!”

《血海仇》由杨友群作词,是一首民谣性质的歌曲,是邱望湘作品中最具民歌风格的作品之一。歌曲诉说了日本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号召人民“血海深仇永不忘”。

《献给飞虎队》,邱望湘词曲,是一首混声四部合唱,音乐豪放、威武。歌中唱道:“飞虎弟兄真神勇,飞渡重洋到远东。机声震撼天地动,敌机变得无影无踪。”

“飞虎队”即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援华航空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于1941年8月成立,陈纳德被任命为指挥员。当时,航空队已经拥有战机68架,飞行员110名,机械师150名和其他后勤人员。由于国民政府的战机和飞行员在“抗战”中几乎损失殆尽,中国领空实际上已向日本侵略者敞开。这时,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到来就像及时雨一样支援了中国空中的反侵略力量。这支援华航空队在对日的空中战斗中屡战屡捷,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献给飞虎队》就是一首歌唱美国援华航空队的颂歌,在歌曲的最后,高昂地唱道:“啊飞虎弟兄!啊天上英雄!感谢你们赤心保卫大领空!”音调高昂,和声饱满,衷心地表达了对美国空军的感激之情。在邱望湘的歌曲作品中,《献给飞虎队》属于体量和规模最大,音乐最为雄壮、高亢的一首歌颂国际主义精神的颂歌。

谱例24 《献给飞虎队》

结 论

在分析了邱望湘以上四类歌曲体裁创作的历史成就之后,我想试着对他的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谈一些看法。

第一,邱望湘毕生对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下功夫最深,创作的时间最长,获得的成就亦最为丰富,但是,我们对他在这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很少考虑的。我们对他在20世纪20年代“春蜂乐会”阶段爱情题材的艺术歌曲,已经略有关注和评价,开始注意到他在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初期就做出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他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艺术歌曲创作,就知之甚微了,如对他在《汴水流》《赠别》《江城子》等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成绩,特别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谱写的《卖花》《慰劳将士》等爱国题材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类似这样的音乐史研究中的空白,我们应该努力设法补上。

第二,邱望湘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曾创作了《天鹅歌剧》《傻田鸡》和《蝴蝶鞋》等五部儿童歌剧,他在这方面的创作成就一直处于音乐史研究的边缘地带,极少有人提到,而这些作品是在各地的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过的。邱望湘的《天鹅歌剧》《傻田鸡》和《蝴蝶鞋》,以及“春蜂乐会”沈秉廉的儿童歌剧《名利网》和《面包》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具有广泛深入的影响。就以《傻田鸡》这部儿童歌剧来说,所批判的矛头直指国民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1925年春末,鲁迅曾写下了杂文《灯下漫笔》,具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性,而创作于1931年的《傻田鸡》的主题,正是呼应了鲁迅的尖锐批判。因此,《傻田鸡》可以说是邱望湘含义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蕴含着深邃而智慧的社会讽刺。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不应该忘记它们,更不应该轻贱它们。

第三,邱望湘谱写的学生歌曲,是他音乐创作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具体数量无法精确统计。我在前面“儿童歌曲创作”中所列的他为当时编写的教材和出版的歌集,是不完全的统计。由于这类教材在学校中广泛采用,因此对广大儿童的具体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应该提到的是,邱望湘为当时的孩子们谱写了数十首古典诗词儿童歌曲,这一创作努力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从历史影响上来看,这是向中学生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由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博大精深,因此这类歌曲也具有长久的艺术价值。

第四,通过对邱望湘的爱国歌曲和“抗战”歌曲的分析和介绍,我们看到邱望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作曲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专写爱情题材的艺术歌曲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学生歌曲,最后是20世纪40年代初产生了一批他谱写的主题鲜明、情绪激昂的爱国歌曲。他的这批作品曾经在他执教的“音干班”和“国立”音乐院分院的学生中教唱过,在抗日宣传活动中演唱过,发挥过实际的宣传作用。过去,我们对他的这些作品毫无了解,因此它们在历史烟雾的笼罩下被深藏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样一批产生过历史价值的音乐作品,我们应该充分地珍惜。

邱望湘也是一位被历史烟尘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作曲家。最近,我得到许多朋友和学生的帮助,终于从各个图书馆的犄角旮旯里寻找到了许多关于邱望湘的珍贵史料,没有大家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这篇文章。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韩菽筠帮我从国家图书馆中找到了许多邱望湘的作品集,上海图书馆的夏磊帮我复印了大量邱望湘的乐谱和教材,中央音乐学院的硕士生欧阳柳青给我提供了她收集到的邱望湘的儿童歌剧曲谱,厦门大学的杨绿荫副教授帮我从厦大图书馆特藏部找到了《卖花集》的全谱;还要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图书馆为我提供了邱望湘的《寄影集》《歌曲集》等珍贵资料。上述这些宝贵的史料,都是没有经过“整容”的真实史料。由于许多资料都是各大图书馆珍藏的秘籍和善本,难得一睹芳容,因此我难以割舍地多引用了一些谱例和照片,这要多费列位读者的眼神了!

对邱望湘音乐创作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仍有许多历史资料尚待发挖。例如,我至今没有能够收集到一张邱望湘的照片,邱望湘的生平中还有许多空白点,都值得深入发挖和研究。那段像迷雾一般的历史,应该逐步得到澄清。

邱望湘落寞已久,一直“冷藏”在音乐史的边缘,而他的音乐作品,却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一条绵绵不绝的文化痕迹。

猜你喜欢

谱例艺术歌曲创作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创作随笔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