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患者常见隐性心理及心理护理要点
2019-01-03黄蕾
黄 蕾
(解放军第965医院门急诊科,吉林 吉林 132011)
基于对医德、医术、医风的综合衡量,许多患者在选择医院时,地级市以上的部队医院仍位居前列。其门急诊患者群大致呈三类:(1)就近就便入院的车祸、工伤、烧烫伤等危重患者;(2)经常在该院治疗的疑难病患者;(3)特色专科的稳固患者群;(4)季节性、地域性中老年急诊患者。现仅就基层部队医院门急诊患者常见隐性心理及心理护理要点,浅析如下。
1 门急诊患者常见隐性心理
1.1 消极心理
门急诊患者,大多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的,且大多心感消极无望,尤其是那些信心渐失、经济拮据的疑难重症患者。其成因,主要是患者心理应激失控、自我价值感丧失、自信心降低所致。对此,护理人员不妨以业已治愈、正在趋愈的病友为例,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和说明,激发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诚请患者家属密切配合,给予亲情关怀和心理抚慰;要理解患者的依赖性,给予耐心、恰当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同情。
1.2 羞愧心理
职业使然,对护理人员而言,尤其是门急诊护士,几乎什么样的患者都见过,羞愧心理已然淡漠,但对那些初次入院的患者,包括部队的青年官兵,因查体部位特殊难免产生羞愧心理:轻者遮遮掩掩,重者拒不配合。对此,护理中既要说明例行检查的意义,也要告知患者为其保密,绝不泄露任何个人隐私;会阴部捡査治疗,一定要注意隐蔽性,限制在场人员;体检时尽量少暴露身躯,对女患者体检时要有护士或家人在场陪伴。
1.3 自尊心理
人人皆有自尊心,门急诊患者的自尊心虽成因复杂,但概莫能外于医护人员的基本尊重。须知,患者在门急诊的排号候诊、问诊、检查,极易刺激患者的自尊心,尤其是急诊不急、遭遇怠慢的情况下,患者往往表现为敏感、多疑、谩骂。对此,护理人员不妨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患者的自尊心,如每项检查、治疗前,最好主动、耐心地向患者和家人言明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相关细节。
1.4 焦虑心理
即便是一个健康人,让其在人多、嘈杂的门急诊候诊半小时以上,也难免心生焦虑,何况是那些倍受病痛折磨的门急诊患者,尤其是性格暴躁的急脾气,往往会情绪激动,甚至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其焦虑心理,概分三种:(1)期待性焦虑,多见于初次门诊或未确诊患者,多为儿童、女患者及老年人;(2)阉割性焦虑,主要是拟手术切除某些脏器的患者;(3)对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等问题的担心。对此,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排除患者的心里疑虑,并给予心理慰籍,解除其内心焦虑。
1.5 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对外部危险的理性反应,这种情绪能促使人逃跑或发起以自我防御为目的的攻击。阅历浅显、从未去过医院的极个别患者,基于对打针、手术等医疗行为的惧怕,一进入门急诊就会油然产生一种无以言表的恐惧感,哪怕是医院的白墙也心存恐惧,表现为怕疼痛、怕开刀、怕后遗症、怕死亡等恐惧心理,精神上十分紧张。此类患者,大多天生怯懦,可能在童年时听说过外科医生怎样做切腹、开颅等手术的传说,并在心理埋下阴影,成年后又未及早释然。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解释,积极营造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减轻和消除其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诊治与护理。
1.6 审慎心理
基于医德医风、医患纠纷等负面心理,有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举止十分在意,稍有不妥便心生反感,并当即给以主观评价,故称审慎心理。坦诚讲,多数人初次门急诊,不了解门急诊流程等情况,可以理解这一审慎态度,但过度审慎则大可不必。须知,门急诊贵在一个“急”字,容不得过多的前思后想,要相信医生会对症救治的。诚然,审慎心理是动态的,患者会视医护人员的接诊态度、业务能力,及时调整的。因此,抢救时医护人员应以坚定的目光、镇静的表情,使患者放心配合。
2 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
2.1 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
门急诊患者的基本需要概含:①清洁、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②渴望医护人员耐心烦听自己的症状、痛苦和心境,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如病情病理、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均应宣传解释,打消患者的顾虑。④安全心理。护理人员应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患者全然了解上述信息后,定会对护理人员倍感信任、积极配合。
2.2 护士应有的职业素养
护士的职业素养,既表现为护士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为护理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复杂、繁重,既需要体力与耐力,还兼跨护理心理、沟通艺术、护理道德等多学科素养,如平稳宁静的心绪、敏锐感知的观察力、准确的瞬间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力。
2.3 护理过程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巧融心理护理艺术:通过美好的语言、良好的态度、舒适的环境,使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得以松弛;强化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人而异,采取分析、解脱、暗示、情绪转移等心理学方法,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2.4 护理管理中的心理调节
护理人员应依据心理学理论,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如调整病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视、听、嗅、触各个感官,消除一切不良刺激;务使病区有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美观的室内外环境,并重视病区的色彩、光线、布局、标记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2.5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护理人员应注意协调好与患者的关系,可借换药、查体等时机,与患者多加交流、增进了解,消除患者的孤寂感,并主动热情地给予劝导与慰抚;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患者对医疗护理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保持乐观的愉悦情绪
医学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积极乐观情绪,会不期然、不经意的传染给患者,有益于患者战胜疾病。成因于:患者心情愉悦、情绪稳定,是心理、生理健康的基础;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使躯体得以充分调养和休息,防御机制和抗病能力亦得以恢复,进而调整心理平衡。
3 结 语
门急诊科护士,必须兼跨护理心理、沟通艺术、护理道德等多学科素养,不断磨砺、渐次提高职业素养;在满足患者生活、信息、安全等基本需要的同时,做实做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心理调节,以乐观愉悦的情绪,积极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促就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