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9-01-03王爱英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王爱英

(解放军第970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威海 264200)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因心肌缺血导致的不可逆损伤,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传导及膜电位降低相关[1]。除有效治疗之外,有效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促进患者恢复[2]。基于此,本文择取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析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所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77.96±7.12)岁;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78.01±7.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行以循证护理:①查找文献及指南。首先查找循证依据支持,据此指引病情处理,并结合查房、场景模拟训练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正确认识并处理病情变化。②强化病情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通常在1~2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现象,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更加多见,根据这一特征,需强化巡视,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情况及时给予急救,并向医生进行报告。③控制诱发因素。对于每天探视时间、人数等均需要进行严格可控制,以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应对室内温湿度进行适当调整,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状态。④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深化其对疾病的认识,结合其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赢得信任与认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涉及到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吸氧护理、心电监护等。

1.3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②心律失常复发,据1年期随访知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1±1.2)天,对照组为(17.3±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4,P=0.000<0.05),可见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1例复发,对照组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0,P=0.022<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原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新发生的心肌长时间急性缺血,进而造成心肌坏死[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并发症,这将提高患者死亡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应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计划,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按照一定模式进行护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心律失常,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遵医行为提高,进而使整体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升[4]。本次研究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以循证护理,这与以往机械化的护理不同,不仅利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而且还结合临床经验,查找循证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强化了护患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因此临床效果更佳。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