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3吴荣刚

关键词:活动性征象节段

吴荣刚

(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苏州 215101)

近些年,肺结核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针对这一疾病,临床中通常采用胸片进行检查,但胸片检查分辨率差,存在重叠影像,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问题[1]。伴随医疗技术进步和发展,CT检查以高分辨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可以使传统检查中无法观察到的小病灶清晰可见[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采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特从中西医结合医院择取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择取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存在咳痰、咳嗽、咯血、发热等症状。其中男24例,女20例,病例择取年龄13~75岁,平均(42.36±6.12)岁。

1.2 方法

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分别予以CT检查,选用128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电压与电流分别设置为125 kV、175~220 mA,层厚设置为2~5 mm,部分患者行以高分辨率肺部病灶CT扫描,设置1~2 cm的重建层厚,检查之后由经验丰富的2名临床医师进行同时阅片,统计各项CT征象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CT检查中肺实变检出率为100%、节段分布结节检出率为86.4%、磨玻璃影检出率为81.8%、气道壁增厚检出率为65.9%、空洞检出率为40.9%、网状微结节检出率为27.3%;治疗后,CT检查中肺实变检出率为0%、节段分布结节检出率为0%、磨玻璃影检出率为0%、气道壁增厚检出率为0%、空洞检出率为2.3%、网状微结节检出率为2.3%;可见治疗前后不同CT征象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结核作为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活动性肺结核是常见肺结核类型之一,患病率比较高,同时获得性耐药率比较高[2]。针对肺结核患者,临床中通常采用痰细菌学予以检查,但阳性率比较低[3]。伴随医疗技术发展,CT检查应用广泛,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无影像重叠等现象,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上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中,针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开展CT检查,结果发现治疗前后肺实变、节段分布结节、磨玻璃影、气道壁增厚、空洞、网状微结节等CT征象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针对活动性肺结核,通过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疾病病灶,疾病诊断率提高,利于疾病转归情况观察。另外,CT检查可以为肺结核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及应用[5]。

对活动性肺结核,在治疗前后通过CT检查,可以根据CT征象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动性征象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