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在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3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张 姝(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 辽宁 本溪 117000 )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外科肩部骨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当中,沙滩椅体位是肩关节镜手术中常用的体位,能够充分暴露患者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1],为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沙滩椅体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详细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中采取的手术体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体位)和观察组(沙发椅体位),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5.28±4.29)岁,左侧20例,右侧15例,涉及主力侧15例,骨折原因:车祸13例,摔伤17例,其他原因5例;观察组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6.40±4.84)岁,左侧21例,右侧15例,涉及主力侧16例,骨折原因:车祸12例,摔伤18例,其他原因6例。
2 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传统平卧体位,观察组患者采取沙滩椅手术体位:(1)术前准备。入院前给予制定、止痛等相关处理,完善患者术前常规据检查,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肩关节镜手术进行评估。给予患者阿托品及苯巴比妥镇静。(2)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辅以颈丛麻醉,患者先取仰卧位实行颈丛麻醉,然后移至沙滩椅手术床上进行全身麻醉,诱导麻醉后,采用机械通气控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将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mmHg,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桡动脉血压。(3)体位摆放。麻醉后将患者上移,装上头托使患者头部固定于头托上,调整头托高度,使患者头部微屈,移动过程中避免患者头部扭曲旋转;使用遥控器将手术床的上1/3抬高40°-50°,将手术床的中上2/3抬高30°-40°,患者臀部下方垫软垫,减轻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肩部手术视野区充分暴露,然后将手术床的下1/3抬高30°-40°,使患者膝部保持弯曲,减少对大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患者的患肢游离悬空,健侧上肢自然屈肘放于腹部,固定患者头部、躯干部及腿部。
3 观察指标:依据肩关节功能评分法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使用情况30分,活动范围25分,解剖位置10分,若Neer评分≥90分为优,Neer评分为80-90分为良,Neer评分为70-79分为中,Neer评分<70分为差,比较2组患者内固定术12个月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应用CMS评分综合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及关节活动范围,比较2组患者内固定术12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皮损、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2.86±15.64)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122.38±17.3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80.37±43.4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53±48.82)ml,皮肤损伤概率为0.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42.92±13.59)ml,骨折愈合时间为(13.28±1.43)周,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43.08±12.86)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97±1.60)周,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内固定治疗12个月后Neer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Neer评分,优12例(34.29%),良16例(45.71%),中5例(14.29%),差2例(5.71%),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优13例(36.11%),良16例(44.44%),中6例(16.67%),差1例(2.78%),优良率为80.56%,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3 2组患者内固定治疗12个月后CMS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0.58±2.19)分,肌力评分为(22.09±4.25)分,日常活动评分为(16.37±2.97)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为(29.75±5.08)分,总分为(79.76±12.43)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0.47±2.07)分,肌力评分为(21.97±4.37)分,日常活动评分为(16.87±2.08)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为(28.84±5.20)分,总分为(78.49±12.76)分,2组患者CMS各因子评分(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及关节活动范围)及总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4 2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患者螺钉穿出股骨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患者螺钉穿出股骨头,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沙滩椅体位”是骨科肩臂手术中常用的复位、手术操作体位,是一种上半身高于手术台平面的仰卧体位,适用于肱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干骨折的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术、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等[4]。
与传统的手术体位相比,沙滩椅体位能够使患者肩部最大程度外伸,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手术及护理操作[5];沙滩椅体位能够减少普通侧卧位对患者骨性突出部位的牵拉,不仅能够增强患者舒适度,还能有效保护患者臂丛神经、腓总神经等[6];沙滩椅体位能够使患者肩部处于解剖水平以上,防止解剖部位发生倾斜,有利于术者的手术操作,该体位功能增加手术中的活动度,有利于进行关节内部的检查及手术操作,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减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患者采取沙滩椅体位时,点滴尽量选择在下肢进行穿刺,以免影响术中手术操作,体位放置一定要正确,体位安置过程中注意保护全麻患者各种管道,使其处于功能位,并固定妥当。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沙滩椅体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皮肤损伤长度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体位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滩椅体位较传统手术体位在术中及术后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使用价值;但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引流量、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2组体位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沙滩椅体位,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很好的保护患者神经及皮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