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3荆艳莉徐红玲
孙 辉 荆艳莉 徐红玲
(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0 )
在骨折发生情况上,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骨折部位,大多是因为患者胫骨平台负重过大而导致的,其治疗主要以固定与关节恢复为主要内容。在患者康复治疗阶段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关节功能有着直接影响,而适当的锻炼利于患者恢复[1]。而本研究主要研究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进而研究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护理效果的方法,并提供临床护理参考,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2016年-2018年间,针对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情况,研究其康复治疗阶段的方法,患者共106例,将其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中的106例患者均经过了筛选,筛选条件则是依照胫骨平台骨折的标准进行确定,并将患有影响研究客观结果的特殊病症的患者排除了,如精神病、意识障碍等。而且研究中的患者就诊及时,时间全都在患者发生骨折情况后的10天内。同时对于参与研究的患者,在研究前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相关情况,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对照组患者中有22例女性与31例男性,最低年龄与最高年龄组成的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43.97±2.09)岁。观察组患者中有22例女性与31例男性,最低年龄与最高年龄组成的年龄范围为22-67岁,平均(44.07±2.14)岁。2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相似,P>0.05无显著差异。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开展基本的常规护理治疗,主要的护理在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后,对患者进行相关功能的锻炼,以促进患者功能的完善与恢复。详细护理内容为:在治疗的1周内,让患者卧床休息静养。在1周后,指导患者下床进行简单、基础的行走、活动,但其间时间不宜过久,且不能进行负重行动。在1个月后,指导患者使用步行器协助行走锻炼,但这个恢复阶段仍需避免负重行走。在2个月后,患者可将行走地方扩展至室外,并可以适当进行负重的行走训练,该阶段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过于求速,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以稳固康复情况的恢复速度。观察组患者则是将对照组的患者的锻炼作为基础的训练内容,在这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治疗后的第3天,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锻炼,主要是屈伸锻炼,其每组频次为10个/组,每天的频率为3组/d,期间观察患者的耐受力,并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逐渐扩大屈伸锻炼的强度,并慢慢将部位点的活动锻炼范围扩大。在1周开展踝关节屈背锻炼。每组频次与每天频率同上。在3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锻炼,屈伸度在30°内,力量适中,但可以根据锻炼时间适当调整强度与力度等,但需要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内,且不宜让患者过于劳累、疲劳。而在康复治疗期间,对患者适当进行按摩护理与针灸护理,针灸方法有平补平泻法,针灸的部位主要有6个,其中包括有阳、阴陵泉、鹤顶、梁丘等穴位。而按摩护理的所采用的方法有推法、结合点法,通过患者按摩位点是否出现热感来确定按摩是否达效,若起效,则按摩护理结束。针灸与按摩的频率为1次/d,21d/疗程。2组患者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价,并进行对比。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2-3]:在本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有关节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并发症情况。关节恢复情况的评定是根据患者节面台阶情况进行4个标准的评定,分别是优秀、良好、尚可、差。而Lysholm评分主要评价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各项基本情况,分值与基本情况成正比,即分数越高,情况越好。并发症是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并发症进行记录,包括其例数与类型。
5 结果
5.1 2组患者关节恢复的优良率比较:对照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关节恢复程度评价为优秀、良好、尚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是20例、23例、10例、3例,优良率为81.13%。观察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关节恢复程度评价为优秀、良好、尚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是30例、22例、1例、0例,优良率为98.11%。在优良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高,且2组优良率检验分析后有,P=0.001,x2=8.098。
5.2 2组Lysholm评分比较:对照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与观察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治疗前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18.79±2.62)分、(18.68±2.71)分,2组的Lysholm评分相差不大,P=0.873,t=1.088,说明2组基本情况相近,有比较意义。而2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20.19±2.37)分、(25.58±2.20)分,P=0.000,t=13.092。说明2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得到的效果不一样,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效果较好。
5.3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共有4种类型,分别是切口感染、骨不连现象、延迟愈合、肺栓塞,其例数依次是3例、4例、2例、1例,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为18.87%。观察组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后同样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共有2种类型,分别是切口感染、骨不连现象,其例数依次是1例、1例,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为3.77%。而在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与并发症出现的类型数量上,对照组的较高,观察组的明显较低,P=0.001,x2=12.08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上,骨折患者属于常遇患者,其中不少是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对这类患者的情况、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发现其骨折原因很多,主要是胫骨平台受到了高强度、高能量的影响,并超过了胫骨平台的承受范围,进而导致了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是一项重要的治疗内容,利于胫骨平台的恢复。而治疗的结果对患者往后的生活有联系,当治疗方法不好,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关节炎等,进而对患者的以后关节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恰当且有效的护理训练,提高治疗效果[4-5]。对照组采用的基本护理方法开展的康复锻炼程度不够,且锻炼不全面,范围较少,方式较单一,仅是行走锻炼,因此导致患者恢复速度较慢,效率较低。而多元化护理同时开展基础护理与多元化护理,并对患者的耐受力、恢复速度等进行最佳的调整,同时给予患者进行按摩与针灸的护理,促进血液循环、经脉活络,进而改善患者骨折位点附近的血运情况,利于患者恢复速度的提高。而且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内容更加细致、周到,锻炼到了患者的关节、肌肉以及功能恢复等,可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6-8]。对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后发现,相对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观察组患者的明显较高。而在Lysholm评分上,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也相对较高,即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对更好。而在并发症的例数与类型数量上,观察组患者的相对低。从结果的数据表明,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有着较高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具有较高护理效果且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恢复与关节功能的改善,且并发症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以提升该部分患者综合诊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