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2019-01-03王宏云
王宏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肥东县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1600)
临床护理路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由西方的护理医师提出过,该护理路径指的是医护人员以患者的具体病症为依据,为他们制定出具有专门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案并严格执行,从而保证护理服务的定制性和有效性,是一种颇具创新意识的综合护理模式。而静脉滴注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临床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孩子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患者群体,在接受治疗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耐心。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使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判断小儿输液药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护理工作的成效更加显著。
1 对小儿输液进行临床护理的方法
由于患者心智发育不完善,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等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出现害怕和恐惧等情绪,患者哭闹后可能存在松动或者脱落等现象,增加再次穿刺的痛苦,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提升护理质量。通过输液前的护理、输液中护理和输液后护理等,给予患者帮助和鼓励。在整个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自身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起信任,维护好医患关系。有效的护理指导后,能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接受治疗。家属需要对患者引起重视,在日常护理中积极陪伴,避免出现异常。
1.1 做好输液前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并对输液器进行仔细检查,同时安抚待输液的儿童患者,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儿童患者尽可能减少对于输液的抵触和反抗。由于儿童患者年龄偏小,对于其家长或陪同亲属更加依赖和信任,因此应当由家长或陪同亲属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固定,防止其在接受输液时乱动而产生危险。对于好动且年龄偏大,有一定口语表达能力的儿童患者,医疗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来吸引儿童患者的注意力,或者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与其聊天来分散其对于输液的注意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患者的配合度,使输液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应当在进行实际工作之前接受专业培训并不断练习,提高其自身对于穿刺技术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穿刺的现象, 并在穿刺完成后第一时间使用鼓励或赞美的话语对患儿进行表扬,缓解其对于输液的抵抗意识,提高他们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1]。
1.2 注重输液中的护理工作
在输液过程中,医院应当合理安排所有护理人员在空余时间对负责区中的所有输液患儿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无需太高,15-20分钟进行一次巡查工作即可,用以及时发现儿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并进行及时应对。同时,医院还应当加强健康宣教,让家长了解输液量是经过科学测量而决定的,提高其对输液量准确度的信任感,从而避免其在输液瓶中仍有较多剩余时通知护理人员换药,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输液瓶中药物液体的残留,既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也能够保证输液的效果和质量。除此之外,健康宣教也能够告知家长当输液瓶中的液体已经没有剩余时,输液管中的压力和儿童患者静脉内的压力是平衡的,不用担心会有空气进入静脉引发事故[2]。
1.3 提高对输液后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输液完成后,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儿童有无出现不适症状或者不良反应,如果有,要第一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向患儿家长或亲人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如饮食、卫生等,嘱咐其输液后也要多加注意,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要叮嘱患儿多加休息,并预约下次输液的日期或者复诊日期。最好能够设立专线电话等联络方式,保证患者能够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问询有关注意事项[3]。
2 对小儿输液临床护理的评价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使护理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也能够使各项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其次,对于儿童患者来说,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儿童患者对于就医的恐惧感,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程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准确开展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一项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地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也能够保证患者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病症的护理服务。对于小儿输液护理工作来说,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轻其对就医及输液治疗的恐惧性和抗拒性,对于护理工作的完成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应用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能够使得病患接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也能够使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方案时得到锻炼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