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9-01-02蔡俊军
蔡俊军
[摘 要]声乐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舞台上顺利完成歌唱活动的能力,而恰如其分的表演对于提升其歌唱水平及传情达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总结了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当前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方面,可以深化人们对于舞台表演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舞台表演 声乐教学 作用分析
舞台表演是指表演者在舞台上综合使用肢体动作、语言表达、运动轨迹、眼神、表情等元素传达信息,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美感享受和情感体验。声乐演唱虽然主要是借助“歌唱”来表达情感,但恰如其分的舞台表演也能够为歌者营造良好的歌唱状态,大大增强其传情达意的效果。因此,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声乐演唱活动时,面对的是教师和同学,环境熟悉,内心比较放松,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水平,顺利完成歌唱活动。然而,学生一旦处于真实的舞台情境之中,面对耀眼的聚光灯、震耳的音乐以及诸多观众的注视时,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催生紧张乃至畏惧心理,影响其歌唱行为。声乐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舞台表演的各项活动,多为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使其能够在真实情境下顺利、高质量地完成歌唱活动,逐步积累舞台经验,包括适应舞台灯光与音乐的情境、具有自我调适能力、能够用个性化行为来调节个人情绪等。这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舞台表演活动,更有效地设计和表现个人表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状态
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状态直接决定着其歌唱技巧的表现及歌唱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是声乐专业所有学生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很多学生认为歌唱状态是个人对于歌唱情境直观或间接的感受,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或坏的歌唱状态。实际上,学生的歌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游刃有余的肢体动作、自然而然的表情和眼神、自由随性的运动轨迹、与观众进行顺畅的互动等,均可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状态,发挥个人最好的歌唱水平。基于此,声乐教师应在课堂训练或者是舞台歌唱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舞台的各种表演技巧,使其具有舞台表演的经验,能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歌唱活动。
3.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效果
歌唱训练与表演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地传情达意,使观众产生美的情感体验,甚至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既有赖于学生歌唱作品的歌词、节奏韵律、音色效果,同时也依靠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运动轨迹、眼神、表情及与观众互动所营造出的情境,使观众沉浸在或静谧祥和、或激情昂扬、或抑郁消沉的氛围之中,能够体会歌词思想、节奏美感、韵律特征、音色效果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接受、认可歌者的情感。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有关训练活动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设计和表现个人舞台行为的能力,鼓励其设计出与歌曲情感思想、节奏韵律、音色效果相一致的行为,营造适宜的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效果。
当前声乐课程中舞台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
“唱”与“演”是声乐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声乐教师都引入了舞台表演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真实的舞台表演情境
无论是歌唱训练,还是行为表演,在理想化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均能够进行有效的行为控制和表现,从而形成理想的传情达意效果。然而,歌唱和表演归根结底都需要呈现在舞台上,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各项任务,真实舞台的情境与课堂情境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中积累起的表演经验很难适用于舞台之上。学生的课堂经验只有在真实的舞台情境中进行转化和升级,才能形成更具经验性、实效性的表演能力。当前,部分声乐教师侧重于在课堂之上营造出“舞台表演情境”,要求学生将教室想象成舞台,将教师和同学想象成观众,开展歌唱与表演活动。这种方式很难达到真实舞台表演的效果,致使学生一旦步入真实舞台之上,必然会出现紧张、畏惧、状态不理想等问题。
2.表演与歌唱配合得不紧密
表演主要是为辅助歌唱更好地传情达意而进行的,学生应根据歌唱的节奏、韵律、情感来控制自己的表演行为,增强表演与歌唱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活动。调查發现,当前声乐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表演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活动,但未引导学生有效处理表演与歌唱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的表演与歌唱配合得不紧密、不协调,甚至会有不一致的现象。部分学生会做出不合时宜的肢体动作,与歌唱韵律不吻合,或是行为动作太过频繁影响演出效果。此时,学生的舞台表演不仅无法有效辅助歌唱传情达意,甚至还破坏了歌唱节奏、韵律所营造出的情境,干扰了观众的视听,弱化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这是当前声乐课程中舞台表演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3.缺乏对表演元素的综合应用
舞台表演涉及肢体动作、运动轨迹、眼神、表情、与观众互动等诸多内容,每一项表演方式均具有个性化的视觉审美和情感表达功能,诸如肢体动作可以展现歌唱的节奏和意蕴,运动轨迹可以表现个人轻松随性的个性,眼神、表情可以展现个人的情感状态,与观众互动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情境氛围,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情绪。学生需要立足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综合调度各项表演元素,增强其辅助歌唱传情达意的功能。然而,当前大部分声乐教师仅侧重于培养学生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表演,一方面疏于对运动轨迹及与观众互动的教学,弱化了学生对于这些表演行为的认知与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很少对各项表演元素进行综合应用,造成学生只能在特定情境下随性选用自己熟悉的表演元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舞台表演会出现行为重复、单调乃至于僵化、生硬等问题,既无法产生应有的美感,也无法辅助歌唱更好地传情达意,成为当前声乐课程中舞台表演教学面临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声乐课程中舞台表演的教学方式
1.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表演机会
真实的舞台表演情境是巩固学生表演技能、丰富表演经验、提升表演能力的重要方式。当前,声乐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营造出模拟表演情境,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表演机会。一是声乐教师可以安排一周一次、半月一次或者是一个月一次的声乐展演活动,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舞台上,规范、标准地进行声乐演唱和行为表演,丰富表演经验。二是声乐教师组织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展演活动和校内声乐选秀活动,邀请学校领导及师生一起欣赏声乐表演,一方面,借此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升活动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更加正规的舞台上进行表演。三是声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一年一度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社团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寻求登台表演的机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这既是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方式,又能够创新声乐教学方式,进行实操表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声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加强歌唱与表演之间的配合
舞台表演主要是为了辅助歌唱活动更好地传情达意而进行的,只有增强歌唱与表演之间的配合,才能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质量,为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声乐作品。声乐教师要加强歌唱与表演之间配合的教学,第一,应要求学生详细分析声乐作品每一个乐段、每一句歌词的节奏韵律、情感意蕴与风格特征,据此来深入思考个人肢体动作、运动轨迹、眼神、表情及与观众互动的方式等,率先形成歌唱与表演之间的配合意識。第二,要求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能够根据前期的行为设计以及实际情境下的歌唱韵律,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和表现个人的行为表演方式,改变以往因无意识表演而带来的歌唱与表演不协调、不一致甚至是意蕴冲突等问题,借此培养学生歌唱过程中对于个人表演行为的控制意识和能力。第三,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歌唱与表演之间配合效果的观察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进一步增强学生歌唱与表演之间的配合意识与能力。
3.协同实施单项及综合训练活动
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涉及多种行为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具有个性化的表演技巧,能传达出独特的感情,而且各项行为方式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需要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才能更好地凸显表演价值,最终辅助歌唱活动顺利进行并传达出作品应有的情感思想。声乐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单项表演行为的训练活动,诸如培养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展现个人的歌唱节奏与韵律,培养学生利用眼神、表情来表现个人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以与观众互动的方式来激发观众的情绪,使学生掌握每一项舞台表演方式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可分别截取不同节奏、风格、情感韵味的声乐片段,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于各声乐作品的理解,综合调度各项表演元素,协同进行歌唱表演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各项表演元素的综合应用,增强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能力。
总体来说,声乐演唱过程中离不开舞台表演活动,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情境、增强情感表达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活动。目前,很多声乐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舞台表演的教学活动,但却存在缺乏真实的舞台表演情境、表演与歌唱配合得不紧密、缺乏对表演元素综合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弱化了学生舞台表演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影响到其声乐处理与歌唱效果。据此,文章提出声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表演机会、加强歌唱与表演之间的配合、协同实施单项及综合表演训练活动等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大尼:《声乐演唱实践与表演训练》,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6。
[2]云露:《天籁之道——声乐训练与教学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4。
[3]田薇丽:《浅谈声乐表演的舞台艺术》,《黄河之声》2019年第3期,第39-40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