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农村金融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1-02徐新
徐新
摘 要:从政府、金融体系、扶贫对象层面分析了铜仁市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找到一条有效路径,推动铜仁市建立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1-0067-02 中國图书分类号:F832.7;F272.92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金融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金融扶贫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对地级市的研究更少,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贫困程度显然影响着金融扶贫的效果,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宁爱照等(2013)[1]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导致了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杨云龙等(2016)[2]分析了政府主导型、金融机构主导型等7种扶贫模式。杨钊(2016)[3]着重分析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贫困群众创业、贫困家庭助学”等5种金融精准扶贫模式。陈正源(2017)以贵州精准扶贫为例,提出要定向精准配置金融资源,激发贫困对象的内生发展动力。
2 铜仁市农村金融扶贫问题分析
根据铜仁市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已从2011年的158万下降至17.38万,贫困发生率从21.9%下降至4.4%。但与贵州省其他市(州)相比,铜仁市仍然面临着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总人口占全省3 600万人口的8.81%,但贫困人口却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1.23%,其中深度贫困人口7.93万。通过与全省数据对比发现,全市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指标都排在9个市(州)的后列。经过调研发现,铜仁市农村金融扶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政府层面
一是铜仁市政府和金融机构没有搭建无缝对接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金融机构难以及时从政府获取金融扶贫的准确信息;另一方面,以扶贫办为主的政府有关部门也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信贷支持不了解。二是部分产业定位不够精准。当前铜仁市推进6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但具体定位不够精准。三是扶贫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整合。财政、扶贫、民政、发改、民委、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都管理着部分扶贫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2.2 金融体系层面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率不高。全市173个乡镇多数是农信社和少部分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其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很少。二是金融机构的扶贫资金偏少。这也印证了金融排斥理论,金融趋利性本质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在铜仁市投入更多的资金。三是扶贫信贷风险凸显。有关数据显示,部分县(区)“特惠贷”(小额信贷)的风险已逐步显现,帮扶对象的贷款违约率也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四是农村金融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当前铜仁市金融服务环境建设滞后于精准扶贫工作,网点工作压力突增,金融扶贫工作“有心无力”的感觉愈发强烈,降低了金融营业网点的扶贫能力。
2.3 扶贫对象层面
一是金融意识匮乏。目前铜仁市大多数贫困人口不知道怎样申请贷款,且贷款主要集中于改善住房条件、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疾病医疗等重大事件上,以发展生产为主的内生性信贷需求不高。二是利用金融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够。既不主动了解各项帮扶政策、金融服务,也不积极配合帮扶工作人员,甚至让部分非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心态失衡,埋怨政策“养懒人”,致使帮扶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3 铜仁市农村金融扶贫的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政府扶贫政策制度引导和执行、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金融信用环境、金融服务体系和贫困人口自身等因素,针对以上对铜仁市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3.1 改进农村金融扶贫的外部环境
一是及时更新贫困人口相关信息动态,充分发挥“铜仁精准扶贫云”基础数据平台作用,重点对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二是推进地方金融扶贫制度建设,匹配政府财政资金,同时授权监管部门,提升金融机构参与意愿,提高扶贫信贷投放量。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扶贫运行和监督体系,按照《铜仁关于扎实推进财政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部门统筹,整合资金,引导建立资金互助社,建立多层次资金融通体制。四是因地制宜改善贫困地区项目和产业结构,按照《铜仁市发展“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继续巩固和发挥好扶贫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大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
3.2 改进农村地区金融扶贫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可通过财政补贴或政策优惠积极鼓励新设网点,拓宽新兴金融渠道,例如村村通POS机、手机银行、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等。二是加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建设,根据《铜仁市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发展大数据金融、普惠金融、征信金融等。三是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库,降低风险。四是加强扶贫信贷风险管控,建立完善担保机制、补足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和加大对逾期扶贫贷款的清收力度等。五是强化农村金融扶贫的深度与强度,通过规范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减贫供给模式。
3.3 激发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对象内生动力
一是努力培育贫困群众的金融知识和文化素质,加强普及和宣传,逐渐培养“有借有还”的金融意识,提升现代金融工具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操作能力。二是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金融扶贫,努力让贫困群众得到最大程度的金融帮扶,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进一步增强认同感。三是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的积极性,改变过去单纯发放扶贫资金或政府大包大揽的扶贫模式,对内生性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给予咨询及指导,提高信贷资金的有效使用和还款能力。
4 结束语
对铜仁市的研究显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信贷约束,使贫困人口有机会利用扶贫贷款从事生产或投资,依靠内生动力脱贫致富,将金融扶贫转化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宁爱照,杜晓山.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3(5):4-11.
[2]杨云龙,王浩,何文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方金融,2016(11):31-37.
[3]杨钊.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演进[J].武汉金融,2016(11):60-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