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or创业比较分析

2019-01-02张宇霞李远辉林泳琪钟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毕业生

张宇霞 李远辉 林泳琪 钟珊

关键词:就业;创业;生源地特征;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0月25日

一、引言

就业和创业,是应届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从就业来看,截至2017年末,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95万人,相比2001年的增长近7倍,就业变得越发困难;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创业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种要重选择。党的十六大提出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寻求灵活多变的就业模式,提倡自谋择业和自主创业。然而,从大学生创业来看,成功率并不高。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届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0%。创业还是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纠结的一件事情。

从现有文献来看,蒋正喜和肖潇(2014)对海南高校2014届毕业生553份调查问卷发现,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差异。齐昕和刘家树(2010年)利用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较大,而背景因素、感知行为、控制力以及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直接影响较小。刘静文(2016年)通过对北京市345名学生创业现状和意向的调查,认为个人背景、性格特质、创业态度、学校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不同程度影响。从上述研究来看,相关成果已较为丰富,但是以珠三角地区为样本,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意愿展开比较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面向珠三角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45份,回收率86.25%;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89.86%。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个人背景调查,如大学生性别、创业教育、家庭背景、生源地等项目;(2)大学生就业方向基于生源地差异的分析调查,如创业态度因素、创业意愿、生源地差异、创业优势与劣势等。根据上述内容共设计19个项目,采用问卷跳题的方式进行。其中,前6个问题是对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家庭背景的调查,第6个问题使得选项不同的大学生进入下一个不同的问卷,选择就业的人将会回答第15~19题,而选择毕业后倾向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将会回答问卷的第7~14题。

(二)数据搜集。调查情况研究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有效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生源地差异对大学生选择就业还是自主创业的影响结果如表1。(表1)

三、数据统计结果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放缓以及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递增,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仍然相当的严峻。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对于当代大学毕业生而言,毕业之后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选择自主创业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特地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关于“毕业之后是直接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问题”的调查,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表2)

从表2可以发现:

(一)城市生源倾向于创业,农村生源倾向于就业。从城乡特征来看,数据统计显示,有181名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25.97%的人选择就业,另外74.03%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而129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81.40%的人选择就业,而另外的18.6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表明城市生源倾向于创业,农村生源倾向于就业。

(二)广东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创业,非广东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就业。从户籍所在地特征来看,277名来自广东地区的毕业生中44.19%的人倾向于选择就业,另外的55.81%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而33名来自非广东地区的毕业生中大约有87.88%的毕业生选择了就业,而另外12.12%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表明广东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创业,而非广东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就业。

(三)珠三角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创业,非珠三角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就业。对比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广东省内,171名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学生中28.65%的人选择就业,而另外71.35%选择自主创业。而106名来自非珠三角地区的学生中83.02%的大学生选择就业,其余的16.98%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表明珠三角地区生源倾向于创业,非珠三角地区的生源倾向于就业。

(四)独生子女家庭生源倾向于创业,非独生子女生源倾向于就业。从家庭构成来看,统计数据显示,有72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中19.44%的人选择就业,另外80.56%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而238名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學生中76.05%的人选择就业,而另外的23.95%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表明独生子女家庭生源倾向于创业,非独生子女生源倾向于就业。

(五)创办企业家庭生源倾向于创业,未创办企业家庭生源倾向于就业。调查数据表明在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76.06%是来自于创办企业家庭,而另外的23.94%是来自未创办企业家庭。这表明创办企业家庭生源倾向于创业,未创办企业家庭生源倾向于就业。大学生做出创业选择往往会受到父母价值观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本身具有开拓进取、敢于尝试、勇于冒险的品质,他们往往会鼓励自己的子女去冒险、去尝试,这样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对创业保持乐观的心态。但是,如果父母就是胆小保守的,他们会经常担心自己的小孩会吃苦受累,会害怕子女创业失败,那么他们的小孩往往会对创业持悲观消极的心态,在创业中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而创业型的父母往往骨子里具备很多的冒险、果敢、敢闯敢拼的精神。因而,来自创办企业家庭生源更加倾向于创业就不足为奇了。而就业型的父母往往是较为保守的加之长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其子女更加倾向于就业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对结果的讨论

(一)不同生源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从上述结果分析得出了,不同生源地的學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社会资本存在着多种定义,但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却是明确的,为此,笔者将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定义为学生自身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结构体系和人力资本。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结构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出,农村生源地的学生面对于毕业就业还是创业的选择中,往往是就业的选择中占比较大占81.4%。而城市生源地的学生选择就业的占比为74.03%。相比较,城市生源地的学生选择创业的占比比农村生源地的学生选择的要大。得出,城市生源的学生相比农村生源的学生更敢于选择创业。城市生源地的学生在自身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结构体系上占很大的优势。其中,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受调查的城市生源地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万~10万元,10万~30万元的区间上占很大比重。为此,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学生毕业前途的选择,同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生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而且,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会选择父母从事职业的概率越高。另外,在家庭社会资本上,家庭父母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能够给子女提供提高个人教育、技能和课外知识的机会。同时,父母提供的机会,也使他们见识提高,在社交圈子上运用起来,并逐渐将社交圈子缩小在资源丰富的圈子中。在就业选择中,家庭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本可以拓展信息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向,家庭经济好的还能提供经济后援,降低失业风险。大学生在校的过程中,就是获得人力资源关系网络的过程。这个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生毕业就业或者创业来说作用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成绩、任职情况、获奖情况、实习经历和英语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都会成为人力资源的内容与要素。学生在校期间所建立的人际网络,在毕业面临选择时也会转化为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减少工作的搜寻成本,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相对于城市生源地学生,农村生源地学生资源的缺乏,他们会选就业的多。原因是对农村生源地学生而言,学习成绩是少有的可以借助自身努力超越城市生源地学生的硬件条件,而自身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城市生源地学生拥有的就业创业优势就体现在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上。

(二)不同生源学生对风险偏好存在差异。此外,不同生源地学生对风险偏好也存有差异,这些差异也基于其自身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于不同生源地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其风险偏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城市生源、珠三角地区生源、独生子女家庭生源的学生对毕业后的选择,都更倾向于创业。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生源大多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于要高一些,他们所能承受的风险能力要强一些。风险偏好水平高的生源要强于风险偏好水平低的生源去选择创业。风险偏好高的生源因其风险规避意识较弱,他们更倾向于冒险,会选择创业的要多一些;而风险偏好低的生源因其风险规避意识较强,他们更倾向于保守,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也会更谨慎一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生能从家庭社会资本中得益的就越多,其创业的资本就越大。这类生源还不需考虑背井离乡,所在地已有的资源。家庭里有过创业经历的父母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从调查结果得出,选择就业的生源里分析,在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生源,他们选择就业的单位性质偏向于外企和民营。反之,他们的选择多偏向于较为稳定保守的国企和政府事业单位。由此,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风险偏好的差异是明显的。

(三)不同生源知识和技能储备存在差异。在就业还是创业的选择上,还有一种影响因素是生源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这种影响因素有主客观之分,客观上,是目前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城乡差异,例如教学的硬件设施、学习氛围和师资水平等。还有主观上的城乡生源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而这两个因素的背后,也是依赖于其自身家庭背景。城乡家庭在其子女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别就体现在对子女学习上的态度、指导教育、课外兴趣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在其子女教育上投资的差异。城市生源和珠三角地区生源往往能拥有较丰富的知识面,原因在于离大城市较近,接触新事物的速度要比在其他地区的生源要快很多,知识面更新得比较快。同时,家庭的教育投资,会使这类地区的生源掌握多样技能,子女也有意识地去多接触新的领域掌握不同的技能。

(四)其他原因。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生源地的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国家为了促进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但是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和鼓励的力度存在差异,以及创业政策的推广力度不一,导致各地区生源对政府的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较一般。更何况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推广起步较晚,发展得不算成熟,还有很多的不规范和不足之处。有时,大学生对政策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也会导致他们错失良好创业项目的机会,从而放弃创业转而就业。

(通讯作者:李远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颖,李慧清.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2]邵艺瑾,马如意,卫丹,刘聪雨.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分析——基于天津市10所高校调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2017.2.20.

[3]凌雪华.创业榜样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黄秋石,邱小慧,何智雯.自主创业还是直接就业——这是个问题[J].科教导刊,2018.4(2).

[5]任艳.“90”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D].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基于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龙志.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专业差异的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肖璐,范明.社会资本的额城乡差异及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5(2).

[9]岳昌君,张恺.城乡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5).

[10]陈世平,张艳.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

[11]杨晶.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三所高校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2]崔荣国,刘玮琼,徐立青.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思考与探讨——基于对北京、上海等六个城市的科技型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调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