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里维和二级医院批量伤员的模块化救护流程

2019-01-02徐建潍宋少艳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任务区伤情维和

张 颖,赫 军,徐建潍,陈 琳,宋少艳

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张 颖,赫 军),门诊(徐建潍),骨创科(陈 琳),泌尿外科(宋少艳)

马里维和任务区被联合国称为最危险的任务区。近年来马里任务区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汽车炸弹、曲射火器、路边简易爆炸装置和武装袭击等恐怖事件频发,我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2017年5月26日进入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2017年5~11月,共发生了4起针对东部加奥战区维和部队的袭击事件,医疗队积极救治,成功地应用流程模块化(图1)救护成批伤员,受到联马团高度赞扬。

1 基本资料

2017年5月~11月,联马团孟加拉、多哥、尼日尔、柬埔寨等多国维和部队遇袭,中国二级医院先后接收救治4批伤员共计24名伤员,分别为“7.21”联马团运油车遇袭致爆炸伤5名(重伤),“9.24”联马团孟加拉战斗营车辆遇袭致伤5名(重伤4名,轻伤1名),“11.9”联马团多哥战斗营警卫车队遭遇多重袭击致伤2名(重伤),“11.24”联马团尼日尔战斗营驻地遭遇恐怖分子猛烈攻击致伤12名(重伤5名,轻伤 7名),24名伤员均为男性,年龄22~48(34.3±5.3)岁。其中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1例,创伤性湿肺2例,血气胸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2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7例,肩肘关节脱位3例,头面部挫伤3例,烧伤3例,贯通伤2例,多发弹片伤12例。24例伤员中,因伤情过重死亡1例,治愈出院3例,另外20例经救治病情稳定后,安全后送上级医院,全部伤员住院时间<7 d。

2 急救分区和分组

2.1 抢救分区 根据伤情将医疗区分为红、黄、绿区。红区,为危重伤员,设置在ICU病房(2张床位)和复苏室(2张床位);黄区,为骨折、较重伤员,设置1号病房(8张床位);绿区,为轻伤员,设置2号病房(8张床位)。从集结点转运的死亡人员放置冷柜集装箱(黑区)。

2.2 救护人员及物品职能分组 医疗区编制的10名护士和12名医生进行分区分组。根据前接信息报告,初步确定伤员安置及人员安排。红区危重伤员由2名ICU护士和专科医生进行专项救治;黄区伤员由4名护士和医生分床分组救治;绿区伤员由1名护士负责;2名手术岗位护士根据伤情预先做好手术准备;1名导医护士负责前台办理伤员ID卡信息挂号、住院手续及秩序维持。医护分组除固定搭配危重伤员抢救外,其余根据伤员人数、伤情及手术依据应急预案加配调整。如手术需要较多外科医生参与,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参与小组调整。卫生士官负责围手术期准备、标本送检等。

根据二级医院设备,对红区抢救床位标准化配置,放置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吸氧装置、吸痰器等,由ICU岗位护士专人负责,保持24 h完好备用状态。配备个性化操作急救箱,如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箱、紧急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包、骨折固定急救箱等。同时,对急救护理材料实行模块打包,如输液包、吸痰包等,固定放置,便于寻找,提高抢救速度。在黄区、绿区同样固定放置急救材料模块包,便于救治。

图1 维和二级医院批量伤员救护流程模块构成

3 流程模块化构建

3.1 网络信息模块 医疗队战情通报、伤员接收、转运、后送、申请、协调等都依靠联合国网络邮件和电话,由医疗队外事组24 h值班负责,保证网络邮件、电话的畅通。执行前接急救任务必须要有战区司令部的书面通知(网络邮件)和武装部队护卫。当值班员收到联马团作战值班室邮件通知(事故时间、地点、人员、事发经过)及巴马科后勤处医疗值班员邮件通知(伤员人数、飞机班次、病情分级、伤病员九线表)后,立即报告分队领导,医疗队根据伤员情况、任务区形势、事发地点派出先遣医疗组,并启动应急预案。

3.2 前接伤员模块 先遣医疗组接到外事组的任务通知后,在武装警卫的护送下,立即赶赴伤员集结点。现场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置和检伤分类。采用TRIAGE分类方法,将伤员分为紧急、延后、轻微、等待四类,救治优先程度依次降低。填写伤情卡(图2、3),通过卫星电话及时通报给医院,以便根据伤情充分准备医疗救治资源。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多批次紧急运送伤员。随着高技术武器杀伤性能的增强,使现代战伤的伤情、伤部更为复杂,伤势更为严重[1],重伤比例的增多,对现场检伤分类的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本院4批伤员均快速准确地检伤分类,每批总耗时<20 min。

图2 伤情卡正面

图3 伤情卡反面

3.3 团队职能化救治模块 伤员到达医院后,由1名医生、护士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快速的二次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员迅速送入红区。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紧急治疗原则和“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早期治疗原则[2],在短时间内对所有伤员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和妥善安置,重点集中力量为抢救重伤员和开展紧急手术创造条件。“7.21”遇袭爆炸伤5名伤员中,1例诊断为创伤性休克,接诊后直接送入红区抢救,伤员呈昏迷状态,血压73/33mmHg,心率136次/min。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双静脉通道,留置导尿,快速检测血型和凝血指标后进行输血,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激素等。经抢救伤员病情稳定后,给予损伤控制手术。在“9.24”爆炸伤中,有4名重伤员,其中1例双侧创伤性湿肺、失血性休克、下颌部挫裂伤,接诊时血压86/55 mmHg,心率132次/min,SPO285%。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抗休克治疗,同时在局麻下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血性液体约600 ml,伤员病情平稳后,安全后送。“11.24”恐怖袭击中,12名伤员分2批依次送入医院,均为多发弹片伤。接诊后立即给予X线、B超等检查进行定位,其中最大弹片约3 cm×2 cm,位于腹部,最小的呈片屑状,最多的1例达100多处,大的弹片给予切开取出术,小的弹片如不影响功能,可分批处置或暂不处理。

3.4 转运后送决策模块 基于联合国规定二级医院患者住院时间不能超过7 d,危重伤员救治稳定后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要求医生对危重伤员救治及转运时机要做出正确的评估和果断决定。(1)充分评估。组织专科及后送小组论证,充分评估伤情,转运时机充分考虑伤员伤情、可能出现的伤情变化、途中的转运耐受等,防止评估不足而出现途中意外。(2)后送时机。准备后送的伤员应当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 mmHg,SPO2>95%。医生要根据后期伤情变化果断确定转运时机,确保伤员安全、有效、快速后送上级医院。4批伤员经救治后,有20名伤员后送上级医院,全部安全到达。

3.5 善后处置模块 维和行动由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参与。遇袭事件中,现场死亡的士兵遗体被送至医疗队,医疗队根据联合国《谅解备忘录》医疗SOP要求对遗体进行检查安置、装殓冷藏,并出具相关报告。按照有关宗教文化丧葬习俗,医疗队为遇难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对维和遇难者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极大的尊重,获得了联马团和相关国家的极大肯定。

3.6 心理疏导模块 战争、恐怖袭击等创伤性事件,不仅重创受害者的身体,还可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1],引发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心理冲击影响大的伤员,医疗队心理医生及时跟进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中给予伤员最大的关怀,及时主动与伤员沟通,安抚伤员。但由于各国习俗、文化差异大,遇沟通困难时,通过图片和肢体语言辅助沟通。

4 讨论

联合国将维和定义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但在马里战乱区,维和仍处于非军事性行动的战争状态。尤其是2016年以来,当地安全局势陷入持续失控。批量伤员救治为医疗队提供了实战训练机会,救护流程模块化的效果在批量伤员的救治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4.1 流程模块化的应用,提高了批量伤员救护链的时效性 执行维和任务,是在联合国规定的框架要求下进行,任务的完成涉及联马团的多部门、多层面管辖要求,包括军事部门、民事部门,既要严格遵守联合国《谅解备忘录》医疗标准工作程序的相关规定,又要在任务链的完成中与多部门协调申请,如伤员后送、飞机航班的协调、大批伤员超出救治能力等。根据维和特点,医疗队对救护流程各环节实行模块化,使各模块人员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应急救治能力和协调能力,保证了伤员从前接到后送整个急救链的时效性,提高了医疗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卫勤组织指挥能力。

4.2 救护流程模块化面临实战考验,并得到不断完善优化 在恐怖袭击多发的马里地区,尤其需要加强组员的战时防卫意识、救援速度和协作训练[3]。第五批医疗队出国前做了充分准备,集训时充分研究任务区形势、救治特点及应对策略。进入任务区后,结合任务区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实行了救护流程模块化。医疗队交接部署后,即联合警卫分队、工兵分队进行了应急预案模块化演练,并定期开展包括通讯、急救技术、救护车、前接后送等方面的训练,在4起批量伤员的救护中,使应急预案救护流程模块化得到不断完善优化。

4.3 流程模块化构建了精简的高效率团队 马里加奥任务区是恐怖分子渗透到首都巴马科的必经之路,恐怖袭击频发。医疗队对现有二级医院的人员编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整合分组。整合战伤救治所需的各种资源,使物品模块化、急救分区化、人员整合化,构建了高效率的救护团队。多学科协作下的战伤救护流程模块化提高了救治效率,加强了战伤救治能力,在4批伤员中,均给予了高效救治。

4.4 人性化模块的应用,加强了与维和各国家之间的关系 目前加奥驻有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13支部队组成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模块化救护中,针对多国家、不同种族的维和人员,给予了人性化的心理抚慰和尊重。不仅积极救护伤员,对于运送到我疗区暂时停留的遇难者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为遇难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向牺牲的维和军人致敬,得到联马团及涉及国家主官的肯定及感谢,增强了医疗队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体现了蓝盔精神。

综上所述,批量伤员救护流程模块化,显著提高了马里维和二级医院对战创伤的救治和护理水平,也为其他任务区战创伤高效救治提供了经验参考。

猜你喜欢

任务区伤情维和
维和亲历记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维和女兵
一种改进CSA算法的UAV多任务区侦察决策问题研究
海外维和
不确定环境下无人机多任务区侦察决策研究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