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扶贫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2018-12-31文秋雨张雨佳左滢谢小雅李红飞

安徽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莲房屋基础设施

文秋雨,张雨佳,左滢,谢小雅,李红飞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深度扶贫的背景

扶贫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不能避开的问题,从改革开放至今的数十年内,中国就有超过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从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更具体的统筹计划以来,仅2017年一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就超过了1400亿元,而在2018年由于物价和扶贫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所投入资金将远超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财政五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00多亿元。”而在刚刚召开的两会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在原基础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

基础设施在接下来的政府规划中,扶贫工作依然是统筹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希望我们在冀北地区的对于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能对此有所裨益。

2 冀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评价(以银里村、马莲渠村为例)

银里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银窝沟乡西南部5km左右,海拔约1000m,三面环山,南高北低。气候寒冷多风、干旱少雨,无霜期短。行政区域16000亩,总户数201户,总人口701人。截止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08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5%。低保户31户,五保户3户。人均年收入2612元,人口老龄化严重,属于省级贫困村。马莲渠村坐落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海拔1400m,周围林地环绕,气候寒冷。总户数128户,村里均为老人小孩,劳动力严重短缺,属于省级贫困村。2个村落基础设施现状存在的共同问题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1 居住问题

1.1.1 房屋安全性

经实地调研勘察,马莲渠村全村128户,房屋86栋,部分为两代人住一起未分家。房间数量502间,据统计,大概分为四类:第一类,能够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结构安全的有210间,占41.8%;第二类,能够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个别部位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有83间,占16.5%;第三类,部分部位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的有62间,占12.4%;第四类,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栋危房的有147间,占29.3%。综上数据分析可知,马莲渠村居住房屋安全性不高,急需解决。

1.1.2 房屋节能性

在目前来看,农村建筑的施工方法落后,施工的成本低,施工队伍简单不专业,很多都是根据住户的个人意愿大致画个草图就开始施工,导致农村房屋节能性差。银里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是红瓦屋面或者使用预制混凝土楼板,门窗缝隙大,散热快,住宅外墙无任何保温措施,导致透风跑气。

1.2 道路问题

1.2.1 道路数量少

通往银里村和马莲渠村的道路都是只有1条,银里村内目前新筑水泥路7条,包含一条主干路和直接通往各家各户的支路6条,水泥路的可达范围仅仅覆盖了将近50%的住户,其余住户门前依然是土路。

1.2.2 道路养护管理不明确

银里村的水泥主路上时常有收购农产品的大型货车来往,对道路的磨损程度很大。由于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所以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1.3 人均耕地面积小且利用率不高

马莲渠村居住的都为老人小孩,因为退耕还林村民没有耕地,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畜牧业,养殖牛羊。银里村共有耕地1679亩,人均2.4亩,虽然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4亩,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北天气寒冷,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廉价作物,收入甚微。

1.4 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群众看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一时间农村医疗设施跟不上。银里村设有卫生所设施2处,没有医院。其上一级行政区为银镇,镇里仅有小型医院,1个小型医院服务于周边若干村落,但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远远落后,马莲渠村的现状与其相类似。由此可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极其不完善,而且医疗人才短缺,管理不规范。村内并没有小学、初中,在距离村落几公里外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也很差,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上学难”问题依然突出。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3.1 针对冀北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1 提高农村农民的居住质量

3.1.1.1 规划农村

农村农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房屋选址时往往具有随意性,很多安全问题也是由于选址随意所导致的,所以必须从农村的整体规划布局入手。规划是为提高农村房屋的整体性、安全性。选址是首先考虑的,对于居住建筑而言,很多农村喜欢抱团而建,房屋与房屋之间离得过近,几乎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3.1.1.2 规范设计

①选择合理合适的房屋户型结构,提高农村农民的居住质量。农村房屋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住宅的基本户型、空间分割、平面结构等。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住宅房间是按功能分隔的,一般分为卧室、储藏间、厨房、客厅、卫生间等。所以农村住宅在设计时应将人们经常活动的房间,如卧室、客厅、厨房安排在南侧,采光、采暖效果好;不经常活动的房间,如储藏室、过道、卫生间等安排在北侧,作为隔离,对南侧房间起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住宅能量损失。同时在住宅外部增加保温层结构,二次减少能量损失。

②优化农村道路交通系统,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要增加农村公路数量,形成结构合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需要依托主干线、干支相连、联片成网的方式,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发挥农村公路整体效益。

③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农村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学校、卫生所、养老院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让农村孩子有好的读书环境,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

3.2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其他思考

3.2.1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基础设施建设可从各地产业结构出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而后形成自身的产品优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与本地产业密切结合,各地的特色、优势不同,发展的产业也就不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不同,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只有符合本村发展的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基层矛盾。

3.2.2 以人为本,从农民需要出发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应优先考虑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房屋、道路、卫生所、学校、养老院的建设等,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从农民出发。当农民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得到解决的同时,其他不是那么急需的基础设施再跟上脚步,逐一解决。所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1]河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河北日报,2008-05-06.

[2]沈月领,王占军.基于农户视角的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评价[J].贵州农业学,2013,41(5):209--212.

[3]孙继军.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3):117-121.

[4]孔凯.关于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J].中华少年,2016(6).

[5]国家发改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11-10-18.

猜你喜欢

马莲房屋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新疆巴里坤马莲干草调制方法与使用
马莲湖
我家有一墩马莲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好学的马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