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

2018-12-31

关键词:纸本纸质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 图书馆,安徽 凤阳 233100)

有关“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选题不新但仍具实践意义。说此类选题不新,是因为相关研究至少开展了20年,1997年就有相关成果出现[1];说该选题仍然具有实践意义,是因为相同或类似研究虽然不少,但存在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研究成果在工作中真正得到应用的不多,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背景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得原来不太明晰的问题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得出确定的结论。因此,现在研究这个课题,其针对性更强,应用价值也更大。文中拟在辨析几个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关于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几个前置问题的辨析

在查阅相关研究成果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相关问题必须提前解决,因为这些问题或受当时条件限制无法给出定论,或者作者讨论时给出的结论存疑,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影响到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决策。因此,在讨论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前,笔者先对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梳理和辨析。

(一)电子期刊与图书馆收藏的电子期刊的对应关系

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2]。期刊依据载体形式可以分为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电子期刊又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期刊,只有电子版本,无印刷版,常被称作“纯电子期刊”;第二种是纸本期刊的数字化版本,目前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多为这种类型;第三种是先编辑出版电子版本的期刊,再视需要出版少量纸本期刊,如《知识管理论坛》等。《知识管理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的纯网络学术期刊,该刊提供“按需印刷”服务[3]。

学术研究中所说的“电子期刊”在范畴上与高校图书馆购买(收藏)的电子期刊并不完全一致。图书馆以引进数据库形式订购的电子期刊基本上都属于上文所述的第二种类型,即纸质期刊的数字化版本。之所以说是“基本上”,是因为部分数据库,如Wiley中收录有少量纯电子期刊,这些纯电子期刊会因图书馆购买该数据库而进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范围。

(二)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关系

要界定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和纸本期刊的关系,需要先了解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的法律性质。如前文所述,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是以购买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形式引进电子期刊,而数据库中的电子期刊几乎都是纸本期刊的数字化形式。由于“传统作品数字化应属于复制行为范畴,在国内外法律界已成为一种定性的观点”[4],因此纸本期刊的数字化形式就是纸本期刊的复制品。

就目前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情况看,图书馆购买的实际上是纸本期刊的复制件(少数数据库中包含的“纯电子期刊”除外)。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期刊导航”查阅的期刊电子版和纸本期刊基本一致[5],而《博看中文期刊数据库》更提供“原貌版”供读者选择使用[6],复制件的特征非常明显。如果高校图书馆已经购买了某种纸质期刊,那么所购数据库中的同种电子期刊则可以被视作该纸质期刊的复本。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即高校图书馆订购的纸质期刊是电子期刊的复本(高校图书馆一旦实现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的替代,这种表述可能更合理)。

(三)电子期刊能否取代纸质期刊问题

电子期刊能否取代纸质期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王开云[7]、王丽静[8]等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期刊终将取代纸质期刊,而马滴滴[9]、林芗[10]等则认为电子期刊不会取代纸质期刊。这两种观点因研究视角不同都能自圆其说,如果不限定问题的背景,“电子期刊能否取代纸质期刊”问题实际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不同的背景下看同一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答案,而要准确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该问题限定在特定背景下来研究。由于本文是讨论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建设工作的,因此把上述命题放在高校图书馆的背景下来解答。

限定在高校图书馆范围内来讨论“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问题,其答案是明确的:如果不考虑特定图书馆纸质期刊收藏的延续性和必要性,则电子期刊是完全可以替代纸质期刊的。理由有四:第一,停订纸质期刊不影响读者对其承载信息的获取使用。图书馆购买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电子期刊不仅能够涵盖馆藏纸质期刊的品种,而且比馆藏纸质期刊的种数要多很多。以中文期刊数据库为例,截至2018年4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8 000种,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现刊9 456种,万方数据收录期刊8 000余种,超星期刊收录7 400种。因此,购买了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图书馆不订购纸质期刊不会影响读者对该纸质期刊上所承载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第二,电子期刊使用不受复本的限制,文献信息保障功能将得到显著增强。第三,高校的网络等软硬件条件为电子期刊的利用扫除了障碍。高校网络环境优越,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普及,加上信息技术进步提高了电子期刊在硬件设备上的适应性,高校所具备的网络与硬件条件完全能够满足电子期刊使用的硬件要求,而移动图书馆、各类数据库客户端(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博看期刊APP等)的相继推出和功能不断完善,则解决了电子期刊使用的软件问题。第四,纸质期刊利用率显著下降[11-12],其文献保障功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很多纸质期刊利用率为零的情况下,电子期刊使用率则居高不下。这种情况在高校图书馆不是个别现象。以C校为例,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17年使用量就高达137万余次,全文下载25万余篇,与此同时,有超过80%的纸本期刊未被读者翻阅过。如此反差,则预示着在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取代纸质期刊的时间不会很长。

有人可能会从读者阅读习惯、文化遗产保存等视角提出异议,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高校图书馆中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的替代。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对文献信息讲求的是其全面性和易用性,而电子期刊大信息量和易检索使用的特点则完全能够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摒弃低效益的纸质期刊利用模式是完全可以的。至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功能,电子期刊同样具备,且因载体介质存储容量大而优势明显。至于人们所担心的因时间久远文件无法打开[9]等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软件具有兼容性,不会因为软件的升级而导致之前版本产生的文件打不开。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 365能够打开Microsoft Office最早版本建立的文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是否可以停订纸质期刊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是否可以停订纸质期刊问题,其答案因学校而异。从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的覆盖情况看,现在已完全可以替代纸质期刊,因此现阶段停订纸质期刊从理论上来看,没有问题。但考虑到一些高校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的特殊性,可以适当订阅少量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停订的期刊,如因参加CALIS共建共享而承担订购任务的特定学科或品种的纸质期刊。高校图书馆可以逐步停订利用率低且非必要的纸质期刊的实践已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很多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期刊订阅量都在下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中文纸本期刊订阅量由2009年的2 109种下降到2018年的684种,外文纸本期刊订阅量由2009年的235种下降到2018年的28种[13]。

二、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

虽然电子期刊已经可以替代纸质期刊,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步停订部分利用率不高的纸质期刊,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图书馆短期内纸质期刊工作的终结。事实上,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将会继续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且因传统纸质期刊工作模式受数字环境影响被打破而对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的建设

从数字环境下纸质期刊工作的几个前置问题的剖析看,目前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和传统期刊工作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符合期刊工作规律又经济高效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道必解的难题。而要解答这道难题,可以遵循以下思路进行:

1.纸质期刊资源建设规划

不论承认与否,电子期刊终将取代纸质期刊在高校图书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方面应及早谋划,在充分调研、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馆情的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中长期规划,确定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的路线图及替代方案。至于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的进程问题则应根据纸质期刊利用率、读者群特征等来进行合理确定。如果纸质期刊利用率接近零而读者群已经完全适应了电子期刊,则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的步伐可以加快,否则就应该适当放缓。

2.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原则

原则指导具体工作。高校图书馆现阶段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少而精原则。缩减纸质期刊订购的种类,突出纸质期刊的特色化、精品化收藏。学校所设专业的核心期刊、高被引期刊是纸质期刊资源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对象。第二,保种压复本原则。为减少经济上的浪费,并预留必要的缓冲期,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经过详细论证所确定的征订范围内尽量保留期刊品种数,严控期刊的复本量,一种期刊只保留一个复本。第三,效益决定取舍。以纸质期刊的使用效益为衡量标准,确定停订纸质期刊的品种和进度。这要求做好期刊使用情况统计,以备数据分析时使用。第四,互补原则。内部期刊、涉密期刊一般不会被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因此这类期刊应作为图书馆纸质期刊收藏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内部期刊、涉密期刊的系统收藏可以实现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在品种和内容上的互补。

3.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措施

高校图书馆要在当前环境下做好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精心做好期刊征订的准备工作。纸质期刊征订前准备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对纸质期刊进行利用率调查,优先淘汰利用率极低的期刊。第二,将“PDA模式”引入期刊征订工作。PDA是英文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的缩写,即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采购期刊针对性强,可以拉近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期刊的利用率。但为杜绝因读者推荐的随意性而致决策失误,该模式应与传统期刊征订方法结合使用,互相印证,保证期刊征订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第三,关注并收集内部刊物。内部刊物虽然传播范围有限,但参考价值并不低,且不被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如能系统收集,对完善馆藏资源体系建设,提高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收集内部刊物易形成特色馆藏,对特色馆藏建设也具有一定价值。第四,开辟新的期刊获取途径。高校图书馆间可以通过互换学报的方式获得其他学校出版的学报类期刊。

4.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效益评价与建设方案的动态调整

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对于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来说,做好已订购期刊的效益评价和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方案的动态调整是每年都必须进行的工作。图书馆应对所订购的每一种期刊进行使用数据的跟踪采集,并进行利用率分析和评判,以便对订购期刊的使用状态有清晰的了解,为纸质期刊资源建设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图书馆根据期刊效益评价结果及时停订使用率为零或者利用率极低的期刊,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根据读者反馈适当增订少量之前未订购的重要期刊。

(二)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服务工作

关于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服务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少对策,如:“建立专业读者阅览室”[14];“改变传统的期刊服务、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主动服务,以人为主”[15];“加强期刊管理(分类排架、延长开发时间、缩短期刊加工周期),提高工作人员素质”[16];“加强纸质期刊宣传工作,提高读者对纸质期刊的关注度”[17];采用科技期刊循环利用的托管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期刊存放在二级学院,向读者提供期刊就近阅读服务,定期轮换[18]等。这些措施较为全面,对提高纸质期刊利用率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具体到各图书馆,还应根据各馆实际情况,选择性地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用于图书馆纸质期刊服务工作。

鉴于学者对数字环境下的纸质期刊服务工作已经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仅补充两点:第一,加强导读和宣传。导读和宣传是让读者了解馆藏、使用馆藏的有效方式。只有想方设法做好这项工作,让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期刊并能方便地找到它们,纸质期刊的使用效益才有可能提高。第二,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下纸质期刊不外借的规定。传统图书馆阶段,纸质期刊,特别是现刊,图书馆基本不提供外借服务,这是由当时的特定条件所决定的,期刊的复本有限,时效性强,使用频率高,外借会造成读者间的不公平,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造成了巨大冲击,纸质期刊利用率急剧下滑,而此时向读者提供纸质期刊外借服务,让那些沉睡在刊架上的纸质期刊为其“知己”所用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提高纸质期刊资源利用率会有所帮助。当然,现刊外借期限应合理把握,一般不宜超过一周,并建立外借期刊的召回制度,在其他读者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通知借阅者归还所借阅的期刊。

三、结语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子期刊取代纸质期刊的大趋势下,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和服务都将面临新的难题,但在纸质期刊尚未完全被电子期刊取代前,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和服务还将继续。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结合本馆的实际,进行科学谋划,积极应对,灵活调整,力争不因决策失误而导致读者利益和学校财产受损。而在纸质期刊服务方面,应“广纳善言”,取长补短,力争让纸质期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做好电子期刊替代纸质期刊的规划和应对工作,使之平稳过渡。

猜你喜欢

纸本纸质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熊明非作品选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陈芳桂艺术作品
期刊审稿进度表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