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国市山核桃主产区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2018-12-29陶汝鹏吴志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主产区山核桃

陶汝鹏 吴志辉

摘 要:采集宁国市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主产区8个乡镇,60个点,共120份土壤样品,测定主要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宁国山核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4.85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为1.196g/kg,呈中等偏下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0.3mg/kg,大部分处于缺乏狀态;速效钾含量平均为96.25mg/kg,处于缺乏状态;有效硫含量的平均为15.0mg/kg,处于中等及以下含量水平;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分别是880.59mg/kg、188.16mg/kg;微量元素中除有效硼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其它微量元素,如铜、锌、锰、铁等含量总体较高;pH平均值为5.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含量为11.3cmol/kg;样品中轻壤至轻粘的质地类型样品占总样品数的75.84%。

关键词:山核桃;主产区;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73-04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我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山核桃主要分布于浙皖交界处天目山区的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安吉及安徽的宁国、歙县、绩溪、旌德等8个县[1]。宁国为我国山核桃重点产区,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全国第2、安徽省第1。

目前,对山核桃的研究多侧重于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果实品质、叶果提取物的生理活性[2-5],同时对不同海拔、不同母岩等林地土壤肥力也进行了初步研究[6-7],但对于不同栽植区域的研究则报道不多。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国市8个山核桃主产区乡镇土壤肥力特征,为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山核桃主要分布于浙、皖两省交界的天目山区(29~31°N,118~120°E),年平均温度15~20℃,7月平均温度25~30℃,年降水量1000~2000mm,降雨集中在4—9 月[8]。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其中南极、万家、胡乐、甲路等8个乡镇为主产区。山核桃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m之间。研究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共济,光温周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十分符合山核桃气候条件的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样品采集 在探查的基础上选点,1个村调查点一般2个,不超过4个。林间选择5点采样(田字型分布),5点距树干3m以外,避开施肥区域、洼荡等。每个点位采样2个深度:0~20cm(去除枯枝落叶)和20~40cm。每个深度的样品5点采样混合为1个样品,样品重量不低于500g。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对每个典型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单独分析。本次采样共涉及宁国市山核桃南极、万家、甲路、胡乐等8个乡镇主产区,60个样点,120份土样。

2.2 分析方法 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采用环刀法;土壤pH采用电位法;有机质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蒸馏法;有效磷采用氟化铵提取-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缓效钾采用热HNO3浸提,火焰光度法;有效硫采用磷酸盐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有效硼采用甲亚胺-H比色法;有效铜、锌、铁、锰采用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

3 测定结果

3.1 土壤pH 通过对宁国山核桃主产区120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平均值为5.4,其中pH为中性土壤样品有11个,占样品总数的9.15%;pH为微酸性土壤样品有28个,占样品总数的23.30%;pH为酸性的土壤样品有81个,占样品总数的67.55%。

根据宁国市农技推广中心土壤肥料工作站在2008—2009年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中采集山核桃土样,经化验分析山核桃土壤pH值≤5.5的强酸性土壤样本占59.7%,pH值介于5.5~6.5酸性土壤样品占35.1%,pH值介于6.5~7.5中性土壤样品占3.5%,pH值7.5以上的微碱性土壤样品占1.8%。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宁国山核桃林地土壤有一定酸化倾向。

3.2 土壤有机质 宁国山核桃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分级见表2。由表2可知,宁国山核桃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4.85g/kg,含量≥40g/kg的土壤样品有9个,占样品总数的7.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0~30g/kg之间的有22个,占样品总数的18.33%;有机质含量在30~20g/kg之间的有47个,占样品总数的39.17%;有机质含量介于20~10g/kg之间的有39个,占样品总数的32.50%;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0g/kg的有3个,占样品总数的2.5%。

3.3 土壤全氮 宁国市山核桃林地土壤全氮含量等级划分见表3。分析结果显示,宁国山核桃产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196g/kg,其中75%的土壤样品全氮含量在0.75~1.5g/kg之间,此次化验的样品显示该区域全氮含量总体上呈中等偏下水平。

3.4 土壤有效磷 根据宁国市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得出: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10.3mg/kg。样品有效磷含量20~10、10~5、<5mg/kg的分别有63、24、28个,分别占样品总数的63%、20%、23.4%,而土壤有效磷含量≥20mg/kg的仅占4.13%,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处于缺乏状态。

3.5 土壤速效钾 根据宁国市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得出:宁国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6.25mg/kg,属于缺乏状态。样品中速效钾含量在100~50mg/kg缺乏范围的有70个样品,占总样品数的58.2%,详见表5。

3.6.1.1 土壤有效硫 根据宁国市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及土壤有效硫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得出: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平均值为15.0mg/kg,总体上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含量水平。详细数据见表6。

3.6.1.2 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 宁国山核桃土壤钙镁含量平均值分别是880.59mg/kg、188.16mg/kg,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中等及以上丰富的分别占95%、68.83%。

(1)土壤交换性钙

根据宁国市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及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得出:此次检测的样品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平均值為881mg/kg,其中95%的土壤样品交换性钙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的水平,总体上呈中等偏上状态。详见表7。

(2)土壤交换性镁

根据宁国市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及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得出:土壤样品的交换性镁含量的平均值为189mg/kg,其中68.3%土壤样品的交换性镁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含量,详见表8。

3.6.2 土壤微量元素 通过对宁国山核桃林地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对比安徽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得出:宁国山核桃林地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在中等及以下缺乏状态的占总量的99.17%,平均值为 0.41mg/kg,总体上处于缺乏状态。土壤的铜、锌、锰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1mg/kg、1.88mg/kg、27.54mg/kg,土壤中有效铜、锌、锰含量在中等及以上丰富的分别占99.16%、78.33%、94.17%,说明宁国山核桃土壤有效铜、锌、锰含量总体较高。宁国山核桃土壤中有效铁含量都处于丰富状态。

此次检测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分布范围内除了有效硼含量偏低,其它微量元素较为丰富。详见表9。

3.7 阳离子交换量(CEC) 一般认为阳离子交换量在20cmol/kg以上的为保肥力强的土壤,20~10cmol/kg为保肥力中等的土壤。通过对宁国山核桃林地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及安徽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等级划分标准得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含量为11.3cmol/kg,含量在10.5cmol/kg以上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48.3%。详见表10。

4.1 土壤质地 宁国山核桃林地共有8种质地类型,其中重壤土占17.5%,中壤土占27.5%,轻壤土占4.17%,砂壤土占0.83%,重粘土占8.3%,中粘土占12.5%,轻粘土占26.67%,细沙土占2.5%。

不同土层检测结果表明,0~2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土壤质地主要为中壤土,20~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中土壤质地主要为中壤土、轻粘土。

山核桃较适宜生长在由轻壤至轻粘的土壤质地类型,宁国市此次样品中轻壤至轻粘的质地类型样品占总样品数的75.84%。详见表11。

4.2 田间持水量 通过对宁国山核桃林地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结果得出:田间持水量平均值为24.7%,范围为9%~45%,0~20cm土层深度的田间持水量平均值为25%,范围值为10.3%~44.5%,20~40cm土层深度的田间持水量平均值为24.4%,范围值为9%~44%,2个不同土层深度的田间持水量基本没有差别。

4.3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土壤容重和孔性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壤紧实度等有关。根据此次土壤样品化验分析结果可知: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为1.25g/cm3,平均土壤孔隙度为53%,主要分布在适宜及偏紧的范围,占总样品数的64.1%。因此土壤样品分布范围区域较适宜高产山核桃的生长(详见表12)。

5 小结

5.1 土壤大量元素 宁国山核桃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4.85g/kg,有机质含量大于2%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65%,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196g/kg,其中75%的土壤全氮含量在0.75~1.5g/kg之间,宁国山核桃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中等偏下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10.3mg/kg,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处于缺乏状态。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6.25mg/kg,90.83%的样品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

5.2 土壤中微量元素 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平均值为15.0mg/kg,总体上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含量水平,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分别是880.59mg/kg、188.16mg/kg,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中等及以上丰富的分别占95%、68.83%。微量元素中除有效硼含量在总体上处于缺乏状态,其他土壤微量元素,如铜、锌、锰、铁等含量含量在中等及以上丰富的分别占99.16%、82.5%、94.16%、100%,说明宁国山核桃土壤有效铜、锌、锰、铁含量总体上是较高的。

5.3 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pH平均值为5.4,土壤pH值小于5.5的强酸性土壤样本占样本总数的66.67%,pH值介于酸性至中性的土壤样品占总样品数量的31.6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含量为11.3cmol/kg,含量在10.5cmol/kg以上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48.3%。

5.4 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特征 山核桃较适宜生长在轻壤至轻粘的土壤,宁国市此次样品中轻壤至轻粘的质地类型样品占总样品数的75.84%;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为1.25g/cm3,平均土壤孔隙度53%,主要分布在适宜及偏紧的范围,0~40cm土层的所有样品中有75%的样品容重小于1.35,较适宜高产山核桃的生长。

参考文献

[1]黄坚钦,夏国华.图说山核桃生态栽培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等.大别山山核桃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6.

[3]傅松玲,丁之恩,周根土,等.安徽山核桃适生条件及丰产栽培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2):1-4.

[4]宋明义,陈文光,斯小君,等.安吉县山核桃立地环境条件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6):11-15.

[5]殷舒,毛胜凤,杨琼霞,等.山核桃叶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5):604-607.

[6]黄兴召,黄坚钦,陈丁红,等.不同垂直地带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6):27-31.

[7]陈世权,黄坚钦,黄兴召,等.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元素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4):572-578.

[8]钱孝炎,黄坚钦,帅小白,等,临安市不同乡镇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9):8.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土壤理化性质主产区山核桃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马缨丹入侵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科技支撑战略研究
美洲山核桃中微量元素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