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研究
2018-12-29任修霞
任修霞
摘 要: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从整体上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主要选择之一,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05-03
从农业发达国家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成功路径之一。目前,学界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产品流通体系2个方面,并且在组织形式、制度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其中“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便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新模式之一,該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单个农户承担风险大、收益低。虽家庭农场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可进行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但家庭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而农产品生产的滞后性和季节性,销售的市场波动性等,都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增大利益,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逐渐增大并形成联合体,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远远大于小农农户,在这种趋势之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被衍生出来。“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一种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中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进行组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专门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目前进行了整合分散家庭和传统产业的创新制度,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家庭散户的小规模的缺点,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该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1 “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模式 该种模式是公司按照市场变化与合作社签订契约,合作者根据契约内容制定生产和收购计划,组织社内家庭农场进行种植。在农产品成熟后以合作社为中间人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之后与公司进行交易。家庭农场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承担种植的基本责任,其余交易事项可以由合作社出面解决,这种模式下既加强了家庭农场的主动地位,也约束了公司的压价行为;既帮助家庭农场顺利创收,又保证了公司原料的充足供应。例如,山东省寿光市的几十家家庭农场联合组建的蔬菜合作社,在生产前与相关的食品公司签订蔬菜购销合同,之后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调度,再以签订价格卖给公司。
1.2 “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 这种模式为家庭农场承担种植,合作社负责品牌服务,超市负责销售,三者的成功在于建立可追溯机制,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可追溯销售。这样的无缝衔接既可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又可一定程度地节约物流成本,在保证农产品高效、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农户的收益。例如,安徽省芜湖市的32家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合作社与连锁超市签约,向超市供应蔬菜,增加了农民的效益。
1.3 “家庭农场+合作社+直销(社区)”模式 这种模式是合作社出面帮助农户建立与社区、社区蔬菜市场、学校、机关单位等供销关系,组织农户进行种植,并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还有的合作社会在展销会上进行销售渠道拓展,但是这种方式往往牵扯到物流问题,需要建立合理的物流保障机制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合作社出面交流的直销模式减少了商贩的中间环节,将更多的利益让给了农户和直接消费者,同时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也解决了消费者及时购买农产品的问题。
1.4 “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应用推广率最高、盈利性最好的方式,合作社既是组织者,又是销售者。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自己产品价格,合作社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或者指导种植,保障了加工原材料的充足性。但是这种模式中同样面临产品存储的问题,而且必须是具有优质资源和雄厚资金的合作社才能建立完整产业链,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2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特性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良性的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通过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主导产业与产品,具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以及企业化管理等特点。而“家庭农志+合作社”模式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农业产业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家庭经营的独立性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发展历程是在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发的,具有家庭经营的基本特征,是在传统家庭农场的方式上的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虽然是合作社组织的共同体,但是家庭农场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经营,具备家庭经营的基本特点,经营主体依然是家庭,只是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2.2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下的生产与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有所区别,小农生产方式多是以人工耕种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多是依仗传统的耕种方式,种植技术落后,种植品种单一。创新模式下的生产更加具有计划性,机械化程度提高,在新科技的辅助下种植品种增多,种植效率提高,种植产量和品质都会得到提升。另外加入深加工处理后的合作社对于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将更加专业。生产的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种植上,还体现在物流、存储等方面。例如,“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中的物流存储可以建立物流金融模式,灵活运用农户资金,实现运输链上的专业化。
2.3 生产经营的规模化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还具有规模化特征。这种模式想要取得高效益,高科技的使用必须在经营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开展,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机械成本降低,管理和资源等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过大的合作社容易造成资源匮乏,管理混乱,导致合作社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也是不利于合作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若是规模过小,不能够形成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同时自身的竞争力较弱,容易受到其他合作社或者组织的影响,因此存在经营规模问题的。
2.4 生产经营的产业化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成立的目的便是帮助农民实现更高、更稳定的收入,是具有一定经济目的的,因此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必将是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以及在之后的经营中,需要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吸取各行业产业化发展的优秀经验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农业中,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帮助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在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中已经开始尝试将农产品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领域,以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来实现产业化。
3 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農场+合作社”模式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户普遍缺乏经营理念,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松散;单个农户的耕地面积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和深加工处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整个模式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1 增强对第三方的授权管理 在整个模式中需要明确第三方的授权问题,对第三方进行明确的授权有助于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将各方的问题解决在合作之前,保障整个合作的顺利完成,从而达到保障各方利益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超市的授权,明确品牌商标的标志等;通过与公司的授权,明确合作双方之间的权责可以实现权利义务的合理分配和履行。授权的管理则需要通过相关的合同文件进行合理签署来实现。
3.2 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实际是以合作社为领导者、组织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方面,该模式家庭负责种植环节,合作社负责销售、购买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可以说既是合作者,又是老板,是将自己的产品进行出售的过程,实现了利益上的一致性,因此家庭与合作社可以相互协调,达到互赢,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的保障,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将更多农业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3.3 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在经济产业中属于竞争性较低的产业,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支柱,虽其自身的成本与门槛较低,但是生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高,机会成本也高。因此农户若是仅靠自己的能力进行种植销售,很难获得高收益,甚至由于信息不通畅导致血本无归,以至影响来年的生产,尤其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时更是显得渺小。虽可与公司等其他盈利组织合作,但也很难保障农户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农户除了承担交易等职责,还需要保障种植的品质等。因此,应加强合作社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以及企业化管理,形成主导产业与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是农户选择务农致富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户风险规避的有效途径。从该模式的4种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分析,该模式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来说是一种有利的模式,是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下转37页)(上接6页)式之一。虽然“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王逸豪.拼布艺术形式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09):122.
[2]张敏.“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探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2):28-33.
[3]王胜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4]程帮照.畜牧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02):40-42.
[5]张滢.“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制度特性、生发机制和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2015(06):3-7.
[6]赵晓峰,刘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理想模式及其功能分析[J].当代农村财经,2014(07):21-27.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