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2018-12-29赵奇杨玉珍郭运宏雷志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都市农业郑州科技

赵奇 杨玉珍 郭运宏 雷志华

摘 要:该文介绍了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提升对策,以期为其提供参考。

关键词:郑州;都市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09-02

Research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Urban Agriculture

Zhao Qi1 et al.

(1School of Life Science,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agricultural in Zhengzhou area,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n Zhengzhou urban agriculture ware raised.

Key words:Zhengzhou;Urban agriculture;Technological

郑州市地处中原,为铁路、公路交通的枢纽,同时也是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区,人口突破千万,在地理、交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强大优势[1]。这些条件给郑州都市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郑州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具有南水北调工程水系资源,北临黄河,环城区有毛庄蔬菜批发市场、陈寨花卉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国花卉、蔬菜、果品、苗木、粮食等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科技在农业生产中作用越来越大,高新技术推动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是提高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1 郑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科技现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郑州正处于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2],农业的业态、技术以及农民生产行为都出现了新变化。近年来,郑州通过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聚焦郑州农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引智吸收、科技人才培养以及农业信息化等方面成效突出,有力支撑郑州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通过农业科技管理机制的完善、科技投入的增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郑州市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初显成效,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在设施园艺、食用菌、生物技术、粮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畜禽育种、动物胚胎工程、水产育种与养殖、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多项,二等奖30项,郑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2 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资源不足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郑州市耕地面积为325060hm2,比上年减少3600hm2[3],而郑州的人口基数逐年增加,城镇化的发展占用耕地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2.2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初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农业从业总人数比例大,劳动力外输流失严重,严重影响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3 科技利用水平较低 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較低,比如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含量不高,传统大棚比例大。虽说有毛庄、万邦等大型蔬菜集散地,但本地果蔬均为日常食用品种,名优特品少,仍是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经济效应不明显。

2.4 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投入缺乏 同全国一样,河南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整体水平低[4]。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结构不合理,政府农业科技投资占比从1997年的66.52%增加到2008年的86.82%,占绝对主要地位,非政府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量和占比很小,农业科研投资来源较单一[5]。

2.5 农业科技成果总数有限 2012年的研究统计,同处于中部地区的安徽、山东、山西等省份,农业科技总数分别为501项、2012项、536项,河南仅为352项。已转化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分别为243项、1189项、293项,河南为185项[6]。由此说明,作为河南省会的郑州,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需要加强。

3 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提升举措

结合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以及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郑州都市农业科技发展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和农业科技,引领都市农业发展。从郑州市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出发,郑州市应从农业科技政策导向、科技制度保证、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科技推广体系、科技的金融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及设备投入方面加强和提高。

3.1 提升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能力 首先,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力度[7],力争在设施农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安全、生态休闲农业和农业产后技术等领域,形成创新优势。其次,建立健全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设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的科技团队,对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保鲜加工、生态休闲农业等农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集体攻关,积极探索任务分工合作和资源信息共享的协作攻关机制。另外,要充分利用好科研院所创新资源,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企业、院校、农户之间的成果运用和转化。

3.2 加大农业政策扶持,为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郑州都市农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科技政策支持。第一,建立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农业科技专项基金、科技推广项目上,给予各农业推广组织公平同等待遇。第二,政府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尤其是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科研项目,适当给予低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善园区扶持政策,制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吸引农业科技企业入驻园区。第三,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政策,制定“农业高科技人才激励政策”,设立“农业高科技人才发展基金”等,在研究经费、个人待遇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和宽松的创新环境。第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立农业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于产学研合作项目,在课题立项、经费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第五,落实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3.3 加强农业科技发展人才培养,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 重视人才培养,采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第一,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上重视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科学设置高校学科,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人才交流和技术切磋的机会。设立一定的科研基金,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调动科研工作者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更具有创新与实践的动力源泉。第二,引入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与郑州市农业人才培养相契合的培养方案,并在与农业领域相关的高校或学科中进行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第三,培养都市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以培养都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为重点,发挥郑州本地高校和科研研所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优势,建成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采取学历教育、专业进修、专项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借鉴“村官计划”,充实基层农技人员队伍。

3.4 完善投入机制,构筑坚实的都市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要统筹规划。第一,健全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强化市级财政在科技投入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市级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公益性强、覆盖面大、作用突出的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第三,建立广泛资金吸纳机制,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民間资金投向农业科技领域。

3.5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顺畅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明确划分各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目前农业科技多头重复管理的局面,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制度、科技评价制度、科研立项制度,激发创新活力,大幅度提升创新机构总体运行效率,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农业科研单位转制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森森.郑州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5):4-5.

[2]刘劲哲,康涛,蔡玉美,等.郑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8(3):43-47.

[3]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吴德慧.郑州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特区经济,2012(1):190-192.

[5]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6]王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张泽康.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5.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都市农业郑州科技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对天津市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城乡统筹背景下都市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