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舞蹈基本功能力的方法研究

2018-12-29陈佳

艺术评鉴 2018年19期
关键词:舞蹈

陈佳

摘要:要提高舞蹈水平,就要注重训练的技巧性,以基本功的练习为基础,提高舞蹈的基本功能力。舞蹈练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训练中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形体、气息等要素都对舞蹈的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要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者理解每一个肢体动作的规格和技术要领,以生动的身体语言展现舞蹈的美感,是舞者提高基本功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艺术职业院校 舞蹈 基本功练习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138-02

基本功练习是提高舞蹈水平不可或缺的条件,基本功既包括外在的体形、体重和身体比例等,也包括内在的模仿能力、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掌握具体的舞蹈技巧,理解舞蹈的内涵,并向外展示出来,都要以基本功为基础。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帮助舞者理解动作要领,更快融入新的环境和舞蹈表演中,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一、舞蹈基本功练习的要求

(一)增强身体力量和力度

要在舞蹈过程中将动作表现完美,就要控制好动作的力度,做好肌肉强化训练。舞蹈是通过动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要利用身体本能控制舞蹈动作[1]。完整的舞蹈动作需要力量支撑,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做好对力量和速度的掌控,达到对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的控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增強身体的柔韧性

要完美表现舞蹈动作,必须重视身体的柔韧性,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对于舞者来说,要保证身体的柔韧性,必须做到每天练习,同时注意练习方法。只有具备一定的身体柔韧性,才能确保舞姿优美,塑造经典的动作。

(三)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要保证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就要做到对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控制,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可以很好地衔接,才能保证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在基本功练习中,要对舞者进行不断的引导,在舞蹈表演中加入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对身体动作做出一些改变。

二、提高舞蹈基本功能力的措施

(一)与体育训练相结合,提高舞者的力量和柔韧度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可以尝试引入体育训练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将体育训练方法融入到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主,体育训练为辅,增强舞者的身体素质。由于舞蹈基本功训练大多在室内进行,对于体育训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舞蹈演员的体形是舞者的重要外在条件,在体形塑造过程中可以在基本功训练中加入体育训练的要素,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使人体得到更好的发育,满足舞蹈对舞者体形的要求[2]。

体育训练与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不同,体育训练更加注重力量,基本功训练重视的是技巧,注重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因材施教,通过体育训练和基本功训练的有效结合,提高舞蹈者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能力。

采用合理的体育训练技巧。在舞蹈过程中,每一段肢体动作都离不开舞者自身的身体素质,通过肢体动作能表现出舞蹈演员的良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达到完美的舞蹈效果。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体育训练的技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二)形体训练技巧

舞蹈演员要保证身材匀称和谐,舞姿优雅就要加强形体训练,在保证舞者健康基础的情况下,开展形体训练。形体训练可以树立舞者的自信,展现不同的舞蹈作品,提高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实现舞蹈情感和节奏感的完美融合。根据不同舞者的气质和特点,选择训练内容。在形体训练中,相应的音乐选择非常重要,可以令舞者融入氛围;在腰部形体训练中可以选择舒缓的音乐,在小踢腿训练时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使舞者在枯燥的练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优美的动作。在形体训练中,要保证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在正确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完成动作要领,也可以减少舞者的伤病,延长舞者的艺术生命。

(三)气息训练和手眼配合技巧

舞者的气息训练在基本功训练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基本功练习中,要让舞者练习气息的节奏,配合舞蹈动作和节点,配合音乐节奏,使动作轻快自如。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求动作完美,还要将情感传递出来。舞蹈过程中的手眼技巧也是重要的传递方式,在舞蹈中要做到心神合一。在基本功练习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手眼配合,可以根据手指的指向进行眼神练习。

(四)提高力量训练

力量的训练可以提高舞者对肌肉的能力,在舞姿中的动态动作和静止动作等都需要舞蹈演员优秀的控制力,舞者缺乏力量,对舞蹈动作的控制力就差[3]。速度是肌肉可以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缺乏速度的力量在舞蹈表演时就容易失去激情,在力量练习中缺乏耐力,就会导致在表演中动作僵硬,影响舞者的发挥。科学的力量训练需要从站开始,正确的站才能带来正确的舞蹈动作,也可以使重心更加稳定,才能拥有正确的舞姿。

(五)柔韧性练习技巧

柔韧性练习可以使关节在整个运动范围中做大幅度动作。舞者在舞蹈表演中要求具备特殊的柔韧性,表现出大幅度的活动范围,缺乏柔韧性训练,不仅影响动作技巧,还会影响到力量、速度和协调能力的发挥,甚至造成损伤。在舞者的柔韧性练习中,既要重视软开度问题,也要加强韧性练习,在舞蹈中体现出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效果。

(六)稳定性技巧练习

平衡能力是舞蹈的重要能力,取决于对身体重心的掌握,重心与身体重量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关系,人体的重心随着动作不断变化。在舞者的稳定性训练中,拉把杆做动作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放开把杆,身体就会失去平衡。把杆可以帮助舞者找重心,但如果单纯依靠把杆,就会影响到基础训练的效果,还会造成局部肌肉不均匀,影响到舞者身体线条修长的要求。掌握正确的重心,在舞蹈中达到身体平衡,才能将力量均匀分布,减少表演时的紧张感,减少身体部位的压迫和损伤。

(七)灵敏度训练技巧

灵敏度训练可以使人体在突然变化时,快速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和位置,从而完整地完成动作。灵敏度可以表现出舞者的综合能力,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表现出协调性和美感,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良好的灵敏度可以避免舞者发生损伤,帮助舞者灵活完成身体位置的变换,控制身体平衡。

(八)训练时要做好对舞者的言传身教

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舞蹈教师要给舞者说明基本功的训练力度和技巧方法,提高训练效率,减少舞者的损伤概率。教师要提高舞者对枯燥的基本功训练的兴趣,就要做到语言生动、精炼,运用形象的语言,为舞者讲解肢体动作,提高舞者的自信心,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和魅力。在部分肢體动作中,教师要亲自为舞者示范,使舞者可以通过模仿,掌握基本功训练的技巧,提高舞者的基本功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优秀的教师是舞者提高基本功能力的重要保障[4]。

(九)根据舞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基本功练习方式

在基本功训练中,舞者经常出现动作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并做好后备观察。在集体训练中,通过对重点动作的纠正为其它舞者做好示范,加深印象。根据舞者的实际情况严格要求,使舞者的动作更加标准,提高学生基本功能力的稳定性。对于力量、柔韧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各有缺陷的舞者,要制定不同的练习方式,帮助舞者克服缺点,达到完美的舞蹈表现力。

三、结语

要提高舞蹈的感染力,保证舞蹈的内涵可以准确传达给观众,就要加强平时的基本功训练。只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到位、流畅、自然,展现动作的幅度和力度,表达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训练,提高基本功训练的科学合理性,在力量、速度和柔韧性练习中,适当采用体育训练方法,充分发挥各部位的综合表现力,改善形体素质和条件,展现舞者优美的形体语言,通过基础训练,达成舞者对舞蹈肢体动作的深刻记忆,加强身体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舞台上减少紧张感,向观众传达舞蹈的精神内涵,达到舞蹈作品的完美展现。

参考文献:

[1]陈乐.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与教学方式探究——评《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22.

[2]董明珠.对高职高专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0):183-184.

[3]王姝.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组合编排原则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5):182-184.

[4]吴盛君.中职学校内职班创新舞蹈课程教学的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10):95-96.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